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综述

2017-09-27 07:56杜瑜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3期
关键词:表层深层问卷

【摘要】教师既是高情感投入和高情绪劳动的职业。教师的情绪会给教学效果和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在情绪劳动的概念、研究工具、影响因素及其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做了论述,并提出了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情绪劳动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11-02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教师尽可能向学生展现出自信、热情的一面,尽量不出现不耐烦或大发雷霆的情绪状态。可以说教学过程也是一场情绪劳动。很多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容易造成情绪枯竭耗损的职业。

本文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问题和研究展望。对教师情绪劳动的研究对缓解教师的压力,提高教学效果和维护师生双方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情绪劳动的概述

“情绪劳动”是Hochschild于1983年正式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便创造一个公众可以观察到的面部和肢体表现。一般认为情绪劳动分为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部分。表层行为是一种暂时且假装的情绪表现,仅调控外在的表情、动作和声音语气等,而不改变个体的内心情绪感受;深层劳动则是从内心到行为的做出情绪的调整;自然行为是个体产生于组织规则一致的情绪体验。

黄敏儿,吴钟琦,唐淦琦(2010)的研究发现,表层加工会导致较差的心理健康,造成情绪枯竭和工作满意度降低,深层加工与较低的情绪枯竭密切相关,预测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自然行为消耗较少的生理和心理能量,更为优越。

二、情绪劳动的主要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法。国外比较著名的是Diefendorff 在2005年编制的“情绪劳动策略量表 ”,包括3 个分量表: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 。

国内学者编制的问卷主要有以下:刘衍玲(2007)编制了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包含表面行为、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三个维度。吴宇驹(2008)编制了教师情绪劳动问卷,主要包含表面行为、深层行为、自然行为和情绪劳动知觉四个维度,信效度较好。廖小安(2011)编制了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的问卷,其问卷包含六个维度,28个项目。

三、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差異、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等。

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研究包含性别、教龄、学历等。田学红,周厚余,陈登伟(2008)通过研究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各方面并未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刘衍玲(2007)对一般中小学教师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教师在自然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表面行为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见不同类型教育的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间存在一定差异。

胡艳华,苗培周,曹雪梅(2015)对小学教师的研究发现,大专学历的教师的表层行为策略的使用程度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有6-10年教龄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采用深层行为策略的程度显著低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个体因素主要涉及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素质。李红菊(2007)研究发现,社会支持、正负性情绪倾向和职业自我认同与教师的情绪劳动四个维度正相关,并且对深层伪装、表层伪装和自动调节的维度具有预测作用。

在组织因素上,认为组织支持、工作环境等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劳动。卢永彪,吴文峰(2016)对初中教师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能够正向预测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它能通过调节职业发展、利他奉献、人际关系等内在工作价值观来对表层行为产生影响。

四、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

1.教师情绪劳动的积极影响

教师的良好情绪会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和热情,调动起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和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和潜力,促进对上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的真实体验符合组织的要求并且有助于课堂教学,会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效果。也使教师受到学生及其家长和领导的好评,增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幸福感。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绪体验。

2.教师情绪劳动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也包含着师生的情绪情感互动,若教师情绪不稳定,出现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及表现,会引起学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使产生厌学和恐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体验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和释放,往往会引起情绪失调症状,更为严重的是导致许多身体疾病的发生,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教师的负性情绪带入课堂,甚至因情绪失控而做出过度惩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必然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五、当前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

1.开发多样的研究方法。如采用个案法以及访谈法深入追踪教师在职业成长中情绪劳动的变化,或尝试用实验法来研究情绪劳动的作用机制。

2.开拓新的研究角度。可以尝试从学生的角度,组织的角度进行研究。

3.加强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情绪工作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艳华,苗培周,曹雪梅.小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1):111-113.

[2]黄敏儿,吴钟琦,唐淦琦. 服务行业员工的人格特质、情绪劳动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10,(12):1175.

[3] 李红菊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建构及其与重要预测因素、职业枯竭的关系 [D].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 ,2007.

[4]廖小安.中学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与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

[6]卢永彪,吴文峰.初中教师工作价值观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110-115.

[7]田学红,周厚余,陈登伟. 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状况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2009,(08):50-56.

作者简介:杜瑜(1995-),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单位: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

猜你喜欢
表层深层问卷
表层
台风对长江口表层悬沙浓度的影响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空城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美丽 我要更深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