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7-09-27 11:46周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语气想象课文

周艳

【中图分类号】G623.2

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

在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感受,我已经很用心地指导了,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是没有明显的提高,有时就会有所抱怨。事实上,我们应该转换思考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去分析我们的学生现状。我们地处山区,孩子们的见识面、阅读量自然有一定局限性,理解感悟的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循序渐进这个原则,一味地让学生去感悟,去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成长的阶梯,慢慢地牵引,一步一步地向上走。下面是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从词句开始,品读感悟,体会语言美。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引导得法将是成功的第一步。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读起课文来常常是唱读,念经文一般。此时我们要注意不要盲目地从整篇课文去分析如何理解如何读出感情,导致学生厌读、怕读。我们可以从字词入手,培养他们的朗读感悟能力。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词语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朗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可以配合面部表情朗读,比如:“高兴、难过、激动、愤怒”等;也可以配合动作朗读,比如:“大大方方、急急忙忙、顺从”等;还可以展开想象朗读,比如:“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等词语,让学生自由地展开想象,入境地朗读,读出了词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魅力洋洋洒洒地散发着。有了词的朗读训练作为基础,句子的朗读训练就可以轻车熟路了。如朗读“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这个句子时,首先抓住 “亲切”这个重点词语,通过不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语气进行比较朗读,让学生选择,学生很快选择了最贴切的语气读好这句话。

二、恰當运用示范朗读,感染学生。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示范朗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的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氛围,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示范朗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月亮的心愿》和《雪孩子》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

1.多种形式比较朗读。

我在指导朗读时经常发现学生有所感悟很想表达出来,但朗读时却不尽人意,于是抓住学生喜欢对比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1)假设多种朗读语气,进行比较选择。课文中一些句子学生较难读好,我就故意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让学生做出选择。既降低了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朗读能力,培养了语感。

(2)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方法进行比较朗读。如《棉花姑娘》第 一段文中“可恶”“盼望”这两个词最能表现蚜虫令人痛恨,棉花姑娘渴望得到医治的心情。在朗读感悟时,我让学生把“可恶”换成“讨厌”,“盼望”换成“希望”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了还是“可恶”“盼望”最能表现棉花姑娘的心情。这样,学生不但在朗读时注意了这几个词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作者谴词造句的精炼,更重要的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3)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 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改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国王说:“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我让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不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学生通过比较朗读,从国王反问的话语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体现诚实的重要性。

2.分角色表演朗读,展示自我,使学生乐在文中。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在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小蝌蚪在与鲤妈妈、乌龟的对话过程中,明白了青蛙妈妈的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人人做演员,个个都参与,学生们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3、想象朗读,情景再现。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秋天》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秋景图,再问:假如你走在这美丽的画卷里,看到在田野里劳动的人们,会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会很高兴,很想赞美这一切。有了情感基础,学生情感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示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课,朗读必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朗读指导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方法,重视积累,激发兴趣,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气想象课文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语气不对
语气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