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

2017-09-27 11:56董永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审美音乐创新

董永红

内容提要:音乐教育这一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发智力,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美化灵魂的这一门学科。作为学校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科应有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 审美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也真正体验到了有滋有味的职业生涯。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以审美为核心,深化学生艺术感受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说过:“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创造美。

1.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美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是实现美的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它能有效地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只有做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才能让学生深深感受歌曲之美,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歌曲的欲望。

2.实践参与,让学生表现美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后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二、以创新为重点,培养学生多方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的人。”从《音乐课程标准》中也看出,音乐课要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展。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诱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以创新为重点,就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学生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动物是他们最喜爱的,尤其是小青蛙,所以,同学们是晃头、蹦跳,栩栩如生,把他们的童贞尽情地表达出来。又根据音乐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音色的变化完整的展现了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问多解式的交流学习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的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直接的关系,他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如音乐描绘了什么?塑造了什么样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初步的感受音乐上升到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入一种愉悦宽松的思维境界,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三、以情感为主线,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新课程关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音乐教学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一首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揭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好的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1.教师感情与感染力

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重模仿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达出来。

2.作品理解與情感因素体验

达尔克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对作品情感因素的体验。

总之,音乐教育这一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开发智力,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美化灵魂的这一门学科。作为学校艺术工作者,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音乐科应有的作用,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让我们的初中音乐教育在新世纪中飞跃发展,让儿童们心灵中有美丽的音乐世界,成为欣赏美、创造美的新一代。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音乐创新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