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玮
【摘要】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而采取的强制手段之一。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尽管它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但在各代史书的记载中却屡见不鲜。特别是明清文字狱,更是以其规模之大、文网之密而深深震撼着后人。为此本文将从明清文字狱的成因、特点、社会影响及其带给后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一些浅薄的分析,希冀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明清文字狱 ; 文化专制 ; 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43-01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
中学教材上提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王朝。随后,这种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就在历朝历代的王朝运行过程中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尤其是在进入明清两朝后,封建皇权专制统治在这一时期更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明初,太祖朱元璋刚登上皇帝宝座不久后,就开始着手加强自己的统治。他于洪武二十八年六月(1395)下旨宣布廢除了自秦汉以来就在中国历史上已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并同时明令规定“以后嗣君不许议置丞相,大臣如有敢奏请者,处以重刑”,从而将皇权进一步扩大了。继其之后的成祖朱棣与其父比起来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确保自己统治的稳定与皇权的加强,他全然不念及手足之情,将自己父皇在位时分封的诸王之王爵一个不剩地全部予于剥夺。然而此时的中央集权还并不能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制高点”。随着历史车轮的向前运进,到了清朝以后,这种皇权高度集中的现象,更是到了一种无可复加的程度。顺治年间所改立的内阁,其职责虽一如明朝,但实际的权力却要比明代小。阁臣虽有草拟诏旨之责,但仅仅只是秉承皇帝意旨。康熙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削弱其实已经是徒有虚名的阁臣的权力,又在宫内设南书房,简选才品皆优的词臣充任长官,为其做事。而继康熙之后的雍正帝,作为一个从刀光剑影中打拼出来的君王,更深知权力的重要。因此在其一上台后就设立了军机处,进而取代了先前存在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真正意义上把皇帝的专权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通过这些统治措施的实施,明清两朝的统治者,(尤其是最初执政的几位皇帝),他们建立起了一个皇权集中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王朝的封建专制政权。
关于这一点,我们教师们可从清乾隆帝在处理完胡中藻案后所说的一番话中得到印证: “意谓中外臣民咸知警惕,而不竞尚有此等鸱张狺吠之胡中藻,所以才不得不伸张国法,俾天下后世共知炯鉴。”[1]因此可以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高度发展是导致明清文字狱愈演愈烈的最根本的原因。
2.帝王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明清文字狱泛滥不已的一个原因。
擅弄文字狱的明清统治者,他们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明清文字狱泛滥不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像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作为一个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而且又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放牛娃,他有着以往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曾有过的经历。他做过乞丐、和尚,而且又曾参加过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乱贼”的农民起义军等等。虽然日后贵为皇帝的他极力的为自己掩盖这些经历,但这童年乃至青年时期所经历过的生活却似一根根毒针刺痛着他,使他无法释怀。朱元璋害怕人们尤其是那些一贯以门第压人的贵族和以读书识字为高雅生活的文人学士嘲笑挖苦于他,于是便一再的大兴文字狱。试想如果朱元璋没有如此使其自卑的经历,他又何至于会如此大动肝火,自然明初的许多文字惨狱也就不会在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又如其子成祖朱棣,纵看他所兴起的文字狱,起因也不外乎是有人揭了他的伤疤,即不光彩的夺侄帝位的往事。
而与此同时,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顺治、康熙两帝。翻开这段时期的历史记载不难发现,在这一时期文字狱的发生可谓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在他们统治时期文人就是那么“安分守纪”的,只是由于这两位帝王为人比较豁达大度,他们在处理文字狱时尽量是从轻处置。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我们说帝王自身的心理因素也是导致明清文字狱泛滥不已的一个原因。
3.重视文学的传统观念同样是文字狱愈演愈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自古以来文学便被抬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不管是封建统治者还是广大的黎民百姓都是十分重视文学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文字作品中一窥端倪:早在《国语·周语》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故天子听证,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诗曲,史献书……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悖”。[2]又如曹丕在其作品《典论·论文》中更是将文学作品提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3]的高度上等等。以上所举之例均表明了明朝以前文学那种高度受重视的现象。然而在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政治条件下,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文学在迈进明清两朝后,更是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许多人甚至是当权者,他们无一不例外地视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但物极必反,既然统治者认为文学可以安邦治国,那么同样也会担忧它将成为扰乱国家统治的一件武器。正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故统治者开始大力钳制人民的思想,严格限制文学的发展,以完成其防祸患于未然的历史重任,从而更好的维护其统治的久远,故文字狱屡兴不衰。如前面我们曾提到的“方孝孺案”、《明史》狱、“曾静、吕留良文选案”、“查嗣庭试题案”的发生,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在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政治制度下文学如此被统治者所倚重。试想如果文学没有受到如此高的重视,那么统治阶级又何须如此兴师动众,他们完全可以听任这些文人自由的著文言志。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因此可以说伴随着文学地位的迅猛提高,及其影响的与日俱增,文人不幸悲剧的序幕也即将拉开。
当然了,导致明清文字狱发生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所提到的这三方面的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了。正是由于这三者的紧密结合才会使得此时期的文字狱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朝代的新的特点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广大青年师生只有很好的了解了文字狱的成因,才能从中明清专制的发展。那么究竟我们广大历史教师该做些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准备多大容量的历史素材,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明清专制的发展呢?在此,我希望我们老师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
参考文献
[1]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清代文字狱档》(上册),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458页。
[2]高振泽,刘乾先:《国语选译》,巴蜀书社出版1990版,第54页。
[3]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06页。
[4]白寿彝:《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史松:《清代编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周谷城:《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5年版。
[7]杨凤城:《千古文字狱》,南海出版公司1992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