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课堂艺术,提升学校人文品味

2017-09-27 15:24蒋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

蒋琰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古典内涵的学科,具有丰富人文知识,长期学习语文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校的人文品位,因此我们需要探究语文的课堂艺术,通过课堂学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崇高的道德素养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人生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提升人文品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语文;课堂艺术;人文品位;情感

【分类号】G633.3

引言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所以当前语文课堂目标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句,还应在语文学习中不断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的人文品位。通过一篇文章,我们要让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涵义,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和社会的有益的心灵启迪,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品位,从而促进学生兴趣、个性心理、个人品质朝着更健康、更和谐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一、深入教材,挖掘人文品位的内涵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课程学习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想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语文课本内容不仅包含世间真情还包括国家社会的巨大事件,以此来让学生通过课本真实感受人间百态,感悟世道之理。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教材变化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深入课本,彻底挖掘教材内涵,把学生置于语文情境中,感受语文的力量。以初中课文《紫藤萝瀑布》为例,这篇文章属于写景状物类型的散文,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及其对人生事件的感慨[1]。另外还有一些文章属于古时游记散文,作者在描写游览历程的时候,也表达出热爱祖国山河情感,或者表现了物我两忘的喜悦,又或者抒发忧伤的心情等等,借景抒情,情景结合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还有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学生通过学习演讲词,不仅可以掌握演讲的基本程序和重要要领,还能感受到作者广阔的胸怀和深刻的人生见解,体会作者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因此,教师要把这些内涵挖掘出来,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位。

二、优化课堂,深化人文品位的深度

语文课本中集聚了古今名著典籍,是我国长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是提高学生人文品位的最佳材料。如果只是一味地凭借口头讲述,那么很多文化内涵都难以凸显出来,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课堂工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位。

(一)加强阅读,感悟作者情感

阅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慢慢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当中,从而更加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当重视阅读的作用。例如古代诗歌和文言文,这些文体更加需要学生不断朗诵,通过反复阅读,可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到课本中,从而可以全身心地体验作者的感情。

(二)设置情景,诱发情感

从近几年的课本来看,新教材的课文大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但是有些情感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配合,学生将会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就要先把自身融入到课文情感当中去,把自家当成作者,和作者一起来感受这个世界。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中运用生动的语言,结合适当的身体动作,再加上网络技术的运用来设置一种情景,并把学生置于这个情景中,引导学生学习,诱发学生的情感[2]。比如在讲解余光中的《乡愁》这篇诗歌中,教师就要根据文章内容来体会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真切实情,讲授时要时而悲痛时而感动,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份思念之情,和作者产生共鸣。又如,在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中,教师在课堂上要领会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来诵读文章,将学生带入到春天中,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

(三)与世相连,沟通情感

当教师在分析课文中的材料时,要探索出文章所阐述的社会道理和人生哲理,同时还要联系实际,通过列举身边的例子来沟通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在讲授《岳阳楼记》的时候,既要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也要领略到作者心怀天下的精神,接着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正是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作者奋进[3]。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联系实际,结合当前社会现状,让学生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争取成为国家栋梁。

三、言传身教,增强人文品位的感染

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因此教师的人文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的情感也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言传身教就是教师的职责和功能,语文教师的行为举止都会看在学生的眼里,所以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力量,本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去传授学生知识和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人文品位。身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精神情感,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辨别是非,明确人文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把这种优秀的品质培养到自身,做一个有用的人才[4]。另外我们还要坚持言传身教,并要认真落实身教,善于把课本上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见诸具体实践和自己的行为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教导其改正。如果语文教师坚持言传身教,学生就会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会自觉关注自己的行为,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的人文品位。

四、结语

语文学科蕴含了多种人文情感和人文知识,只有掌握了课堂艺术,才能将这种情感激发出来,进而感染学生。为此,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优化课堂,设置情景,来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熏陶,同时还要言传身教,增强人文品位的感染。

参考文献

[1]郑逸农.走进雨巷 体验意境——“非指示性”教学课案.中学语文教学[J].2004,12.

[2]于漪.课堂教学三个维度的落实与交融.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4,6.

[3]李山林.语文教学课程轮视点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6.

[4]闫佳伟.最是那一刹那的激情.中学语文教学[J].2004,1.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
情感
台上
语文俱乐部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