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为载体的《建筑初步设计》课程研究性应用教学模式探析

2017-09-27 08:05温天蓉童磊吴宁曹冬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温天蓉+童磊+吴宁+曹冬梅

基金项目:2013年衢州学院校级教改(JG201307)

[摘要] 本文总结与评估了大专类院校建筑设计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以《建筑初步设计》课程为例,剖析了该课程的特征,提出了以项目为载体,以探究为手段,以实践为过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究性与应用性融合的教学模式,并在我校进行了该课程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 建筑初步设计 项目实践 研究性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4

1998年第一场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原部长指出“教学方法过死”是高校教学的弊端,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萌芽。2012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提出了开展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方针,正式拉开了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帷幕。在这一背景下,笔者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以自身教学的的《建筑初步设计》课程作为对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

1 现状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剖析剖析

1.1 教学理念: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观念

简单地将教学看成一份工作,当成一项任务,以单纯的完成教学的规定动作为目标,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上没有任何改革创新的动力,是当前课程教育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

1.2 教学方法:单向理论灌输仍是主流

教学方法传统、老旧、机械、单一当前对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重要问题。当前课程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是:①单向理论灌输式教学,即“填鸭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单向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扮演着被动吸收的角色;②教师独白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沟通与互动;③预成式教学,即教学过程是静态的,教学方法储备不足,方法单一。

1.3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编排的重复性

同一专业课程体系内,许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相似性和重复性,而在“分片包干”的模式下,不同教师各自承担其中的几门课程,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经常出现重复的现象。

1.4 教学成果:教学效果的低效性

对于建筑初步设计的实践环节安排,也以训练基础表达技能为主,由于缺乏对建筑思维能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渡训练,学生由理论学习直接进入到建筑单体的设计,往往导致学生无从下手。

2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2.1 教学理念的品质化

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的品质。第一,正確认识教学的本质,即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不是简单机械的传递知识。第二,要清楚认知各学科或各专业课程的特色,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以及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2.2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构建多元的教学方法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一,改革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知识构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构建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第二,优化“教授范式”的教学模式,综合采用对话性教学、求知范式教学。第三,打破“预成式”教学模式,创建“生成式”、“即兴演奏式”教学方法。

2.3 教学内容的体系化

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打破同一专业课程内部教师之间的习惯性壁垒,增强不同任课教师之间的衔调和互动,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需要构建同一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框架,然后,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严格按照这一体系框架的逻辑进行组织,并且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或者遗漏,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

3 对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 对象课程特性分析

(1)理论与实践的强结合性

《建筑初步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包括建筑基础理论的教授、专业技法与表达的训练和建筑设计方法的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从掌握基本设计理论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模仿性设计课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强结合的建筑课程。

(2)知识结构的项目化

《建筑初步设计》与一般理论性课程不同,各部分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既可以像其它课程一样以“理论—应用”为线索板块化组织教学内容,也可以以“知识点—案例” 为线索模块化组织教学内容,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包装成一个个小项目。

3.2对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与实施路径

3.2.1策略

提出一种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的研究性应用教学模式,学生在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项目研究的情景中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并最终帮助学生从观察、模仿到创新、创造的设计实践过程。

3.2.2实施路径

1、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1)课题选择与情境设定。遵照典型性、实践性、启发性等原则,根据学生即将要进行的设计任务,慎重选取操作性强启发性强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性教学。学生通过参与真实建筑项目的实际体验,获得直接的空间感受与认知。老师根据设计课题任务为学生设定相关情境,安排调研任务。

(2)学生调研与汇报。带着老师设定的情境与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调研,每个学生任务明确、各司其责,团队协作进行资料搜集、现场测绘、图纸绘制、PPT制作与汇报等工作。

(3)讨论与总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调研汇报,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互动进行探究和批判,思考与行动,使学生能够主导研究的过程,并能对研究成果负责,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4)进入设计阶段。通过实际项目感受、调研、分析与思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与创新,开始设计任务。

(2)教学设计方案

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要求每一个教学方案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与方法、教学过程的实施流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说明以及教学设计流程图,以达到研究性教学的精准实施,提高可操作性与可推广性。

3.4 教学实践与教学成果评测

通过课堂实施与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①学生学习态度有了较好的提升;②从作业提交周期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比预设时间提前1-2周完成;③从学生提交成果的质量来看,作业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4结语

教师研究性应用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应用学习的结合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针对不同的课程,我们大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剖析课程特征,有针对性地创新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尝试的过程中选出最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从而确定让学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08:60-63.

[2]钟启泉."知识教学"辨[J].上海教育科研,2007(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