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梓铮+李一帆+李颖+张乃心+王雨欣+马牧原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带动了许多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不不仅促进了新型产型的发展,并且也让传统的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其中“互联网+金融”对“三农”的创新和发展起了无比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改造、农民致富这三方面的“三农”问题进行着重大改革,对“三农”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三农;农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基础条件
首先,三农在表面上看似和互联网金融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它们有很多相互切合的地方,并且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之处正是三农的建设,互联网金融能最大限度满足三农基础发展的许多要求。
其一,在贷款的获取方面,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好的利用的优势来为农户用户服务。最重要的农村用户优良的资产,我们正是通过其优良的资产来进行信用的甄别。在进行完信用的甄别后,这些拥有小额资产的农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来与理财者进行联系和沟通。
其二,在农村农户信用体系的建立方面,互联网可以帮助农村建立基本的金融信息体系,帮助那些信用缺失的农村用户重新建立信用。因为要想让资金流入到农村市场,就必须在农村建立基本的金融信息服务体系。所以,如今通过互联网的科学技术,帮助其农村建立信用系统。
其三,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方面。即除了提供贷款外,还能够帮助农村用户做基本的金融建设。帮助农村用户获取即时信息、提高其发展经济的能力,帮助他们卖出本地生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帮助他们,这时获取有效的资讯并且拥有一个信息流通的互联网平台便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现在的农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他人进行农产品的交易。
这是从信用建设,金融贷款,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农村在互联网金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对农村金融服务正是其会议精神的体现之一,是惠普金融的重要体现,是有根本性存在意义的。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鼓励“互联网+金融”向“三农”领域提供规范服务。因此发展“三农”“互联网+金融”既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相关要求,也有利于解决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三农”金融服务中的不足。
“互聯网+金融”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首先,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农村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并且使地方基础金融设施机构的服务成本大幅度降低,使农村金融的发展更加方便,使金融资源源源不断的进入农村市场。其次,农村的融资模式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使农村用户的融资更加方便快捷,使农村金融融资市场发生了巨大改变,互联网融资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农村原有的金融机构所占有的比例。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有效普及和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村用户在农业生产中资金周转问题,并且提升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速率,使农村的金融发展更进一步,从而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进一步。
“互联网+金融”为农村信贷的配给提供了解决方案。由于不完整不准确的农村信息,导致农村在进行信贷服务时出现问题,这是农村金融发展中所必须度过的一道难关。所以,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的快捷方便,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信息在农村传递的成本。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日常无法获取的有效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农村独有的资源信息库,来进一步对信息进行了解,来解决信息的不完整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信息流通更加快捷方便,而且使信息数据更加规范标准,极大的降低了信息使用的成本。除此之外,互联网利用大数据扩大了农信的信息库,促进农村信贷配给的有效解决。解决了因为信息的不完整而出现的信贷问题,从而推动了农村金融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为农村金融减少了其发展成本。近年来,农村的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大幅度减少,他们都相继退出了农村的市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在农村其利润少,并且具有高风险。在农村地区,基础金融设施的建立会花费大量的人财物,而收益就显得与成本不相符合,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弥补基础金融设施花费大的不足。如今传统的金融设施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冲击,导致一部分农村用户不能更好的享受到农村金融的服务。然而,业主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心理分析,从而解决这一难题,来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成本,进而为农村金融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村的金融机构不仅利用互联网提升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速度,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农村金融经营的成本,为农村农业生产提供了方便。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都被党和国家列为重中之重, 在当今“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加之互联网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不完善,导致农村金融发展滞缓,“三农”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在“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模式来服务和解决农村地区的“三农”问题。通过调查“互联网+金融”对“三农”的服务情况并进一步进行研究,顺应了国家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总方针,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相关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传统金融体系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速我国金融体系的创新,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服务发展水平。“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范围远超传统的农村金融,可以最大限度的的解决农村地区居民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增强了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授信,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的实现互联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然而当前“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仍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农村金融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未来发展策略
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有其坚实的客户基础,有进行综合业务的研发的能力,因此要利用这些优势再加上其银行先进计算机技术手段等加快发展适应农村、农民、农业业务的创新步伐。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三农特征,深度开发其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提升农村的综合金融信息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农村网点,借助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支付手段,应用新型的互联网科技技术,加快互联网金融与三农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农村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
根据农村的特殊情况设计贷款产品和服务。由于农村不能很好的开展银行贷款业务,所以可以借助一些银行互助网点来进行农村农户的贷款业务。并且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设计不同的贷款产品。针对不同客户、不同产业、不同用途的贷款额度,有针对的满足农村不同客户的要求。提高其贷款的灵活度,加快其审批速度,更好地满足农村农户的要求。
加强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熟知程度。由于互联网在农村的实行较晚,导致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比较低,许多农村用户都不能很好的进行“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体验,所以要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户能够体验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好处。农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与村镇当地的非“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加强当地基础金融服务设施的联系。与当地机构合作能够更快跟好的融入这个区域,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助农优惠所带来优势,使“互联网+金融”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丹丹.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SWOT分析[J].河北金融,2016,(4):58-60.
[2]张玉刚.浅谈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推进策略[J].农银学刊,2015,(6):49-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