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链球双脚支撑用力与运动员个人特点关联

2017-09-27 06:40梅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梅坤

摘要:通过各种研究分析方式对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在运动的过程中双脚支撑的用力情况,并且针对不同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进行分析,在运动过程中的用力过程,希望有助于链球运动在未来的发展,帮助我国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链球;双脚支撑力;运动员特点

【中图分类号】G824.4

掷链球原是流行于爱尔兰、苏格兰民间的古老的运动项目。尽管这种投掷器械的形状与结构经历过多次演变,但世界上仍以16世纪时矿工用以投掷的铁锤(hammer)来命名。而在中国以它目前的形状和结构命名,称为链球。比赛时,在周围设有"U"字形护笼、在直径为2.135米的圆圈内,运动员借助于快速的连续旋转将球掷出。被掷出的链球球体必须落在40°角的扇形区内方为有效。链球从把手内侧至球体远端的全长为117.5~121.5厘米,球体直径为102~120毫米,重量为7.26公斤。

一、技术介绍

(一)握法

采用扣锁式握柄方法,先用左手勾握住把柄,右手紧紧扣握在左手上,然后两拇指交叉扣锁,左手可戴外露指尖的手套。预备时运动员站在投掷圈内的后缘,背对投掷方向,两脚的距离约同肩宽,两膝微屈,上体稍向前倾并右转,体重大部分落在右腿上,链球放在右后方,两臂与链子和球体成一直线。有的运动员将球提离地面,由体前摆至右后方作预备姿势[1]。先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小名指末端讲环勾住,拇指关节不弯曲,然后再用右手的四个直接紧紧包覆再左手指缝的指根部位,右手拇指扣握在左手食指上,左手食指再扣握在右手的拇指上,两拇指交叉相撞,成扣握式握法。

(二)抡摆

为了在旋转前使链球先获得一定的速度,一般都抡摆两周。开始抡摆时,先把链球向前右上拉起,同时将体重移向左腿。当球抡摆至左后方高点时,体重又移至右腿。左脚跟抬起,躯干沿身体纵轴向右下方移动,这时两臂要伸直,以保持最大半径的抡摆。球从左上方向右下运行时,体重移至左腿,完成第 1次抡摆。第2 次抡摆的速度要更快些,幅度要更大些,在整个抡摆中髋部要作对抗离心拉力的补偿动作,使身体很稳固地完成抡摆。

(三)旋转

旋转分三圈和四圈两种,优秀的运动员大都采用四圈旋转,四周技术已经是链球发展的主流。目的是投掷器械时获得更大的增量和速度。无论采用三圈或者四圈的旋转方法,每圈的旋转都由双支撑和单支撑两个阶段构成,旋转是投掷者应始终与练球成一个整体,围绕稳固的旋转轴以较大的旋转半径,在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改变职称形式,下肢协调用力加速,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升职称是每圈旋转中获得加速度的有效阶段。从双脚支撑阶段开始,链球摆至身体右侧与肩齐平时进入第 1圈旋转。此时两腿弯曲,躯干稍向右转,当链球由右侧沿弧线移至身体右侧低点时,以左脚跟右脚掌为支点向左转动,随链球向左上方高点运动,左脚向左转动 180°,躯干向左移动90°,体重移向左脚,同时右腿迅速蹬离地面,右膝紧靠左膝,进入单脚支撑阶段。此时体重由双脚移向左脚,左脚应压得很紧,使左膝的投影点落在左脚尖前面,左膝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夹角,形成以左腿和左肩为支撑的旋转轴。此时尽量保持躯干垂直和两臂伸直,并使身体重心靠近左腿。当完成了左脚跟向左脚掌的滚动过渡,紧接着就是由单脚向双脚的旋转,这时处于高点的链球,由左后高点沿弧线向右下运动,左脚跟抬起,左膝越过支撑点,左脚积极转动至开始位置。在链球接近右肩同高位置时,右脚掌积极着地,充分超越链球,完成第 1圈旋转。第2、3两圈旋转的技术结构与第1圈基本相同,但由于旋转的速度不断加快,必然形成下列一些变化:①链球运行斜面的倾斜度逐圈加大,从第 1圈37°~38°左右,逐渐接近最后用力的出手角度。②链球运行的最低点逐圈向右前下方移,最高点向左后上方移。③在旋转中左脚虽然是沿一条直线向正对投掷方向移动,而右脚在向投掷方向的移动中,却逐渐向左脚靠近,因此脚迹形成的是一个锥形[2]。

二、旋转最后用力分析

(一)旋转与最后用力过程脚离地的时机分析

1.脚离地、着地的时间

旋转的过程中右脚的运动状态紧随着链球的运行状态,这就证明链球额定運动应该配合脚上的运动轨迹,双脚支撑能够提供链球充分加速度。线管人员研究链球在抛出去之前,双脚的云顶状态时刻影响着链球的运动速度,旋转的圈数不断的增加,链球的初速度也在增加,有人员经过研究国际比赛上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分析,发现随着旋转圈数增加,运动员能够右脚离地实际平均值接近链球旋转时的最低点并且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观察我国的运动员杨美萍等人的时候,均呈现相反的趋势,运动员从双脚支撑进入单脚支撑的时期较晚,延长了双脚支撑的时间,更加有利于链球充分的加速。但是旋转的时间过长并不利于发挥,时间太长会增加能量的消耗,所以杨美萍能够在三圈旋转达到较高的运动成绩[3]。

2.角度的变化

链球方位角是指在旋转的过程中某一瞬间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这一角度能否掌握关系着链球加速度重要评价指标。经过观察发现,我国的运动员脚离地面的时间普遍比外国选手晚,从而造成脚着地时的链球方位角偏大,双脚支撑瞬间的链球方位角数据经T检验差异线组合,双脚支撑夹断链球运动的轨迹形成的扇面角大,这样加长链球的加速运动路程,对练球的速度影响很大。在比赛中顾原和库岑科娃两名运动员在旋转的时候,顾原双脚支撑瞬间链球方向为238度,双脚支撑阶段链球加速距离为169度,库岑科娃的两个指标分别为243度和183度,比较两个运动员的用力方式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顾原的成绩就更好。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双脚支撑阶段链球运行轨迹形成的角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运动员应该及时调整身体状态,进入双脚支撑的右脚早着地动作,以便更加有效的利用链球运行时的惯性,利用运动员的肌力增强加速效果,以达到提高双支撑阶段的链球加速效果。endprint

3.对我国运动员步伐类型探讨

我国链球运动中可运用的步伐主要有四种:晚起早落、晚起晚落、早起晚落、早起早落。中国运动员顾原和杨美萍习惯用晚期早落步伐,特点是在右脚离地的瞬间练球方位角小于70度,而着地的瞬间练球方位角平均值大于230度;以李晓雪为代表的晚起晚落步伐,在脚起落的瞬间角度分别小于70度、230度;善于运用早起晚落步伐的要数杨姐、胡玉迪起落时链球方位角分别大于70度和230度;早起晚落的代表就是红梅,离地方位角大于70度,着地时方位角大于230度。通过分析他们习惯的运动状态,调整他们的训练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二)躯干的扭转

运动员躯干处于最大扭曲状态的时候,肌群的张拉力状态呈最大限度,双脚支撑躯干的发力创造良好的条件。肩宽角最大值随着旋转的圈数增加逐渐递减,与旋转节奏紧密相关。高水平的运动员谢迪赫,他在比赛的時候,肩髋角最大值在45度以下,最小值在15度以下,之间的差值比较小,所以发挥比较稳定,肩髋角差值过大从理论上来说并不利于运动员旋转节奏的控制,与双脚支撑不能完美的配合用力。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掷链球的运动过程分析,运动员的脚和人体的髋和膝角度较小的时候能够控制身体适当前倾,保持自身的平衡的同时,有利于增加链球旋转时的半径,延长了链球的运动长度,更加有利于提高链球旋转的速度,充分发挥下肢关节的蹬转力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脚支撑在链球旋转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预摆阶段保证动作结构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提高链球初速度。接下来双脚支撑的时间适当延长能够保证链球运动加速的距离,增大链球的运动速度。然后单脚支撑的时候才能够利用双脚支撑阶段产生的惯性,控制好躯干的旋转角度,缩短进入双脚支撑的时间,全身的肌肉群控制需要非常到位,才能发挥出运动员的水平。能力强的运动员可以采取晚抬早落,增加双脚用力时间,能力一般的运动员,可以采取早抬早落的步伐,主要让双脚支撑结合球速从高点向低点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刘昌亚,邰崇禧,雍明等.我国部分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旋转及最后用力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49-50.

[2]闫新芳.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山西大学,2009.12(23):892.

[3]董海军,郭杰,郝勇霞等.我国女子链球项目备战伦敦奥运会重点队员投掷技术的诊断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2(3):76-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