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探析

2017-09-27 13:23张志辉王长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张志辉 王长智

这篇文章属于课题: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02124号)。

摘要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职业院校因为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矛盾尤为突出。本研究尝试从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家庭以及个人五个方面出发,综合探讨职业院校就业困难的原因,以期能够更好地解决就业矛盾。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就业困难 原因探析

Abstract:With the colleges expanding enrollment,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come a hot issue. Employment contradic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have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comprehensively explore the reasons of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y from five aspects: the community, employers, universitie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alysis of cause.

G717.38

引言

自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待就业人数迅速增长,就业成为全民关注的大问题。而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矛盾尤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劳动力需求总量的根本因素。没有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扩大就业的空间。[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存在整体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素质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制约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影响了就业。

第二,“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最主要资助者和管理者这一点,使得它依然稳坐于掌舵的位置。”因此,政府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不可缺失的作用[2]。目前,我国整体就业政策由“双统”转轨到市场人力双向选择。在转轨过程中,各种具体政策由于存在责任不明或者政出多门的现象,导致政策止于纸上,无法落实。

2 用人单位因素

第一,在单位录取工作中,用人标准不明、选人“硬指标”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招聘工作中,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党员、学生干部、实践经历等这些“硬指标”成为入门标准,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喜好招聘人员,导致就业渠道过于狭窄。

第二,很多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忽视了职业教育人才具有更强的实践可塑性特征。职业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强,而且富于激情,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好,只要正确引导,很快就可以承担起实践性的工作。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学生自身对高学历的追逐,使就业压力逐步向高学历上延。

3 高校因素

第一,职业高校普遍存在定位不明、特色不清,专业、课程设置不当的情况。当今很多职业高校在招生大战中,为了吸引生源,盲目追求学校层次高、规模大、专业全,却忽略了职业高校本身就是以办学定位明确、特色清晰、可大量培养某方面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取胜。在设置专业时,忽略市场需求对就业的导向作用,导致部分专业在同一地区不同院校间重复开设,加大了地区间的就业竞争。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显著。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可是指导效果不好,问题较多:一是对指导对象有误解。忽视了就业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应从学生入学时就注意帮助其形成自身的职业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规划为顺利实现就业提供能力保证。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指导机构设置不健全。有些学校经费不到位,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者没有专业教师,工作由分管学生工作的人员兼任。三是指导方法不到位。将就业指导与就业提供的服务混同,未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就業技能。

4 家庭因素

第一,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教育水平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经济状况差的家庭普遍更关注就业地区以及就业初的收入水平,有些农村家庭希望孩子依靠读书改变生存环境,一心希望孩子考取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铁饭碗”。对于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孩子的就业成功与否,对于家长来说,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孩子不愿意干技能型工作的想法听之任之,就业期望与所学的专业产生冲突。

第二,家庭的过高期待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以及高校教育花费过高(大学教育平均需要4-5万)[3],我国家庭普遍存在对子女期望过高的现象,很多家长甚至将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愿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种高期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在就业选择上无所适从。

5 个人因素

第一,就业观念转变不及时。部分大学生缺少对社会信息的关注,不了解当今就业形势,依然存在“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找工作时不充分了解就业市场,依然抱定“等、靠、要”的就业态度,不在市场争工作,而在学校等工作。

第二,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部分学生没有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在就业时自身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产生较大差距。因为疏于功课或懒于实践,基本素质不够,工作能力较弱,导致其就业时满足不了岗位要求。

第三,择业定位不当。相当一部分学生择业定位不当,企图一步到位或者没有明确目标,人生缺乏理想,导致择业动机过强或过弱。有些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地域、职业、薪酬待遇等都有过高要求,最终导致无法就业。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苏建新.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分析与应对[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3]陈俊.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影响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探析
广东省规范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省参赛选手获奖名单(中职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