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培养规格及模式的研究

2017-09-27 08:30黄明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黄明明

摘要:依照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确立培养目的,规划课程系统,构建较为独立的教育系统。通过突出技术性,来探究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培养规格及模式。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培养规格;课程系统

【中图分类号】U472-4

1.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为了符合未来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职业需求,凸显专业技能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育目的应该是: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熟练掌握现代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理论、零配件拆卸和装置、故障判断和维修技术,熟悉汽车技术发展态势,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为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必要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职业发展潜力,可以准确地解析和测评此专业领域的专业行为和专业工作进程,具备进行本专业教学、现代化生产、管理、先进科学技能成果转换、拓展的工作技能。并且需要有国家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中级或者高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

2.建成和专业培育目标相符合的课程系统

现代汽车是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数字通信、液力传输、新能源等技术相互交融组成的高科技物体,需要现代汽车检测和维修人员不知要对器械,而且要对计算机和电子技术都应该有比较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技术的全面性和知识的综合性是现代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职业技术的主要特性。所以,对于此专业教师的专业要求愈发严格,不但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且还需要具备掌握现代汽车行业高科技发展和运用并且及时传输给学生们的能力。所以这就为汽车检测和维修行业的教育培养规格和结成系统给出了新的需求。

课程系统指的是把教育内容依照一定次序组合起来的体系,是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结合,课程系统也是实现培育目的、确保人才质量的重点。我国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课程虽然提升了实践运用课程数量的比例,但是依然没有办法跳脱传统课程系统的结构,即重理论轻技术,有些教学课程相对陈旧,有些教学内容在有关课程里反复讲解,但是代表本专业现代化水准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式却不能及时的运用到教学里来。所以,当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育培养规格和模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学生的专业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精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精炼教育内容。使基础课展现出实用性和现代性相结合,从符合现代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重新规划和设计基础课程和教育内容,删减一些不需要的知识,把相关知识整合成为专业技能知识系统,引申和提升能使学生具备现代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业素养并且操作性强的课程,比如提升计算机、数字多媒体和现代管理等课程的比重。有目标的倡议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的观念,把工程力学、金属工艺、机械作图等课程进一步展开精化,并且要具有时代性,对那些涵盖性强、适用面广,具备普遍含义但是常常会用到的理论知识一定要深入透彻地讲解,它能够促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接着应该优化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课程指的是通过专业的视角重新看待专业课的内容,删减一些陈旧的理论和知识,运用新观点、新技术来补充、革新和替代。确立和凸显专业主要课程,确保主要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的教育和专业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育。三是强化实践操作课程。作为未来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符合规范。在课程规划里要注重协调相关课程的教育和操作的需求,加深实践操作课程不仅要落实措施、重视成效,还要处理好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关系,就是理论教育要符合实践教育的需要,但是实践教育也需要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两者需要在具体的培育目的上高效统一。

提升学生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础操作能力,扎实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凸显主要课程、并且基于此建立途径宽、方向多的课程系统,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加强操作技术培训的落实力度,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方向,培育专业能力,进而达成课程系统的规范化和优良性。

3.凸显以专业技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建成实践操作体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承担着培育学生既可以熟知专业理论,又可以熟练进行实际操作的任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的特别之处主要展现在重视操作能力的培育,具备培育目标能力化和课程规划职业化的特征,对学生展开专业技术的培育应该是职业教学的头等大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技术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以专业技术培训为主要方面的职业技能实践教育,涵盖技术和生产教学、科研培训等为主要目标;二是以培育实践能力和娴熟地掌握操作技能,包含教学实践里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教学实习,目标在于使学生娴熟掌握教学内容、了解教育进程和教育方式。规划以理论为方向的知识类课程和以能力为方向的操作培训类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为:在基本理论方面,教育内容不是通过某一个学科系统为根据,而是以设定的专业性,就是担任汽车检测与维修类岗位、指导实践操作等需要具有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根据,建成以基础技术、专业技术、综合技术训练三个方面为主要的较为独立的操作教育系统。每个方面包含部分专业训练课程,并且配备实训教程,每个实践课程通过一些基本培训任务构成。透过实践操作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专业技能,讲求教、学、做的高度统一,构建较为独立的实践操作体系,著重技术培育。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培养中,首先要明确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其次建成和专业培育目标相符合的课程系统,最后建成实践操作体系,使学生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熟练掌握现代化汽车检测与维修理论、零配件拆卸和装置、故障判断和维修技术,熟悉汽车技术发展态势,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建英,王宝安,郭法宽.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37-40.

[2]于仕斌. 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级技工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王德良,刘翔.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2,04:109-110+112.

[4]布仁,于彭涛. 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3: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