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
教育督導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新加坡政府推行的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政策,具有法规完善、运转独立高效、“卓越学校模式”全面评估和督导过程公开公正等特点。通过分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政策的亮点与不足,能为我国基础教育督导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许多借鉴与启示。
主要特色
教育督导法规完善 建立“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国家”是新加坡在面对未来挑战的关键。新加坡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全面的学习环境,这包括了学校、教师、家长、员工、公司、社区机构和政府。为此,新加坡教育部的学校评估司建立了“卓越学校模式”手册;设立了电脑评估系统;并建立了学校数据资料库,收集相关信息;还建立了相关的培训制度,培训及指导学校进行校内评估和督导人员对学校进行外部评估。
教育督导机构独立、高效 新加坡共和国的城市型特征,使得它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没有照搬英国本土的模式,而是经历了从地方分权制到中央集权制的演变。从新加坡多元民族的特殊国情看,采取高度的中央集权制来统一管理各民族教育,有利于使原来四种源流的学校(英文学校、华文学校、印度学校、马来学校)参差不齐且发展很不平衡的教育都置于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从而缩小差距,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多元种族和文化。教育部的学校评估司直接负责整个新加坡中小学校教育督导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育部每年都在媒体上提供“卓越学校模式”评估的报告,提供对国家整体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其他情况提出督查建议,使督导评估活动和结果更为客观、公正,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督导的质量。
“卓越学校模式”的成功 新加坡的“卓越学校模式”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有系统的架构和整体性的自我测试,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卓越学校模式”是一个要求学校和学生能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因此,此措施要求学校衡量他们执行的结果和过程,以及要求学校评估行政与教育上的整体表现。其次,“卓越学校模式”需要每一所学校不断地改良他们的措施以求达到更完美的目标,同时激发了学校有更多富有创意和有效率的教学法来达到教育目标。学校在接受外界机构评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进他们的自我评估测试系统。第三,“卓越学校模式”同时也把学业成绩之外的其他方面表现和成就也一并考虑在内,并鼓励学校进行自我检讨。第四,“卓越学校模式”引进企业质量管理模式,因此它既是一个评估模式,又是一套管理系统。另外,校外评估人员也包括商业界人士,通过评估能够确保学校行政管理与商业机构的行政管理互相借鉴和相互提升。第五,“卓越学校模式”是以新加坡教育的价值观和理想教育目标为基础对学校进行评估,注重学习与创新。“卓越学校模式”在评估过程中借鉴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中较为先进的用信息技术处理评估数据的方法这种做法,对学校和学生的学术成就与非学术成就都进行了量化,确保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序上保证了督导活动的透明、公开、公正和科学。
督导评估公开、公正,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国家教育理想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新加坡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修订了教育督导政策。1998年新推出的“卓越学校模式”,更是让所有学校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下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创新,并且将评估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这一模式不仅关注学校当前所取得的成就,也关注学校的进步幅度,这给那些原本基础不好的学校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激发了学校和校长的治校的热情。
存在的问题
督导评估过大的压力给学校造成沉重负担 虽然“卓越学校模式”评估主要的目的是对校内评估做客观的鉴定与验证,并非是为了比较各校的表现,但由于督导结果会在主要媒体上公布,使得督导结果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政府和社会也相当关注。而且新加坡教育部认为,校长与校领导班子是搞好管理的第一环节。因此,督导的结果除了评估学校的现状,同时也关系到校长的升迁。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督促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如学校为了迎接教育督导不得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做些深入细致的准备,所以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
对“安全”“教育科研成果”评估标准的缺失 新加坡教育部非常注重学生在课外活动方面的发展。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或者是开展课外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安全问题。在人力资源可以说是新加坡唯一的资源的背景下,在评估体系中应该加入对学校安全方面的评估。另外,在与新加坡教师进行交流时发现,督导评估中比较重视校长的领导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发展,但是对教师的关注不够。在“成绩”部分,有关教师的成绩只有一条,主要检测学校在培训与培育教职员的士气上有些什么成就,而对于标志着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无涉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