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刚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学校教学的关键,也是推进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以身作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培育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培育社会主义未来优秀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教育要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每一位教师都要为学生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定理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注重挖掘这些精神素材,使之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头脑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学习数学家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
了解数学历史,学习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使其“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学中所占比重很大,学生每天都有数学课。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数学原理的同时,将其由来一并介绍给学生,通过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
如在学到圆周率的时候,教师将祖冲之的圆周率、赵爽的“弦图”、刘徽的“割圆术”等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一并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培养为国做贡献的精神。要让学生明确,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当代也有许多数学家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数学。同样,国外许多数学家也通过自己的坚强追求和拼搏、探索精神,为数学做出了不朽的成就。这些历史实例和素材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会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
数学教材中的《勾股定理史话》《华罗庚的故事》这些阅读材料,使学生明确了数学知识皆来源于生活,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够更深切地体会“诚信、爱国、和谐”的情感及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运用。
培育学生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
挖掘数学公理及定理蕴含的价值观,以培育学生公平公正的社会意识。数学定理、公理、公式,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所依的法则和方法,这些法则除了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蕴含了生活问题的解决规则。等量代换法则、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这些都也反映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平”意识相一致、相辅相成。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渗透进来,提高学生相关的社会意识。
抽象、严谨、明确是数学最为突出的学科特点,这些在科学上具有突出应用价值的特征,在人文精神上同样不可或缺。如美国数学家莫里斯·克莱因所说:数学是“一种理性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的精神。总结起来,数学理性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如下特征:①严谨朴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②诚实求是、坚持真理的原则;③理智自律、自我约束的精神力量;④追求简洁、统一的逻辑心理;⑤宽容谦虚、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⑥勇于进取、不断探索的求知精神。其中,第一点与核心价值观的“敬业”如出一辙,而第二点与“诚信”相辅相成,这几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
同时,数学的定理、公式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推导而出的。这个过程是长期而艰辛的,经历这个过程并有所收获,也就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感受到了数学精神,体悟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创新精神。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一次式时,教师出示投影片(如图):
教师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让大家将自己的分类写到练习纸上。有学生将“3=2+1”分为一类,其他写出的四个式子分为另一类,因为没有未知数,其他都含有未知数。接下来,教师将“①x的3倍与2的和”的后面添上“等于8y”,让大家继续观察将这个式子与同属一类的另外的三个一次式进行比较分类,继续说明分类根据。分析分类是数学常用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简洁、统一心理的重要方法,在分析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也将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理念灌输渗透给了学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数学中蕴含的哲学原理非常丰富,如函数概念中就蕴含和运动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数量关系之间的对立统一,以及未知中的已知观点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些蕴含观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并从内心自觉地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学生平等、友善及审美意识
发掘数学美感,培育学生平等、友善及审美意识。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有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的美,比如数学图形的对称美、结构美,数学公式的简约美,数理逻辑图的和谐美等,这些美构成了绚丽多彩、和谐有序的数学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内容与形态的反映和体现,是全体国民社会生活的理想追求,是大美。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时期和关键时期,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阵地。因此,在学校日常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举措,具体实施是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材、走进教学课堂、进入学生头脑。
如学习圆周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圆的对称美,寻找生活中的圆,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的“对称”,也体现了“公平”的意识,逐步使学生养成公平、公正、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在复习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时,教师通过问题让学生逐层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五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并将开方运算引入教学,最后提出:通过求平方根的学习,大家知道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像加法运算与减法运算一样,都是互逆的;在后面的教学中,还会发现更多的互逆运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发现数学的各种运算都不是“孤家寡人”,从中大家想到了什么?很多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联想到对立统一,联想到因果转化,联系到和谐统一……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和谐之美,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倾向和谐、自然、接纳,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核心价值观。
以数学中蕴含着的大智、大美来熏陶学生,还需要教师对自己言行的高标准要求和课堂文化氛围的熏陶。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对学生的公平、友爱,杜绝以学习成绩衡量和评价学生,并因此而区别对待。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营造,课堂上体现严肃和权威的是知识,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多与学生平等自由交流,给学生一个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日常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众望所归。而要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在熟悉和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上,善于发现和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利用学科特点,创建具有数学魅力的课堂,在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坚.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石中英.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J].人民教育,2014(18).
[3]鄭锡陆.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