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登明+卢义
初夏的一天,《教育》记者从距离浏阳市区40公里的金刚镇出发,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来到位于海拔千余米的罗霄山深处的金石小学,采访金石小学校长黄启龙。同往的有金刚镇中学校长何宗武一行,何宗武是黄启龙的“老熟人”,曾经与黄启龙共过事。何宗武现任金刚镇中学校长,同时主持全镇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他介绍说:金石小学校长黄启龙是个“新闻人物”,他在深山小学一呆就是34年,被称为浏阳教育战线的“老黄牛”。最近,黄启龙已被湖南省教育厅推荐参加教育部“当代教师风采”人物评选。
一张泛黄老照片,曾把您的青春岁月定格
那一年,你一家三代六人从教,如此依依不舍
又一批山里娃带着嘱托和希望,从这里起飞
他们从罗霄山脚下出发,成为您与共和国的骄傲
也是您与父母、妻子、妹妹及女儿共同抒写的传奇
这样的传奇虽然没有万丈光芒
却更加温暖、动人
早起的鸟儿还记得,您行走在孩子家访的山路上
教书育人,用忠诚铸造真善美的永久丰碑
用担当书写山区教育的大爱
山泉一般清澈,水晶一样透亮
这就是您,一位大山深处的教育人……
——这是长沙市第四届“十大魅力教师”组委会对浏阳市金刚镇金石小学校长黄启龙的颁奖词。
“傻子”的决定
金石小学所在地位于罗霄山深处的石霜村,全村517户人家,分布在10余个自然村,这里层峦叠嶂,树木遮天蔽日,闻名三湘的佛教圣地——千年古刹石霜寺,就坐落在这里。黄启龙出生于教育世家。1962年,父亲便退伍回乡,在石霜寺开办学校,当时庙宇几近废弃,孩子们在寺庙上课,当时叫石庄小学,母亲也随后任教。那时,俩人每天报酬是各记10分的工分及每月5元钱生活补助。1965年,黄启龙从这里出生、成长,并于1983年高中毕业后也开始在这里任教。当时他是这里的唯一高中生。按条件,他可以应聘乡镇干部,但他却做出了被人视为“傻子”的决定,在父亲手下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学校当年墙壁斑驳,采用的是复式包班教学。现如今,金石小学校园整洁规范,教室宽敞明亮,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山谷里回响。这一切的改变,黄启龙是真实的见证人。
34年来,黄启龙就再也没有离开这所学校。1992年,学校改名为金石小学。这一年他的代课教师身份“转正”,并接起了父亲的“大印”,当起了校长。但由于学校地处偏僻,没有人愿意来学校当老师,每当开学临近,黄启龙就犯愁。他力劝做花炮生意的妻子黎美莲改行,做了代课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25年来,妻子从不抱怨,并且教学成绩优异。至今,他妻子黎美莲还拿着代课教师每月仅千元的报酬。1996年,黄启龙还曾动员妹妹黄小红来学校代课,直至2003年。2012年,黄启龙的女儿黄旭日大学毕业,也被他“动员”到学校当过代课教师。黄启龙至今珍藏着一张当年的学生毕业照,除了学生,作为教师全是黄启龙的家人。
当年的金石小学被称为“一家班”学校,从屋檐下传来的古钟声,是黄启龙一家人对教育执着的最好颂歌。在那些日子里,黄启龙是真正的“全科教师”,每周课多达23节课,校长、教学、后勤“一肩挑”。以前,他与妻子还负责学生午餐;现在学校有了学生食堂,配备了专职厨师,黄启龙依旧每天亲自下厨为学生做一个菜。
黄启龙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打扫卫生、修剪花木、维修水管、更换玻璃、修理课桌、上山砍棕叶、竹条扎扫把,凡事亲力亲为。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学校的勤杂工。
1989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当时黄启龙一家四口住在学校,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简易房,做饭、办公全在一起。孩子半岁的一天,突然發高烧,由于教学,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孩子后来落下终身残疾,不能言语。面对如此结果,俩人常常相对无语。那时妻子一边教学,一边挤出时间照顾儿子,天天喂饭、换尿布,整整坚持了23年。2012年儿子离开人世。2013年10月,浏阳市小学生艺术节在大瑶镇举行。出发那天,黄启龙亲自带队。赛后忙碌了一天的他,在骑摩托车返回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在浏阳市人民医院抢救了6小时,术后昏迷了7天。死里逃生的他住院两个月便要求出院,悄悄回到学校,拄着拐杖去看望学生。这一年,他执教六年级语文,每周18节课,上级领导百般劝说,让他少上课,黄启龙说:“孩子快毕业了,不能耽搁;自己的事,一切都应该由自己扛!”
“犁耙水响”中感受教育
2000年,上级给金石小学分配了4名教师名额,但不到一年,就因各种理由相继离开了学校。2009年,黄启龙从外地聘请两名代课教师,他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她俩,学校没有宿舍,黄启龙便把她俩带到自己家中吃住,当儿女一般看待。黄启龙夫妇的诚意感动了她们,其中一名教师留了下来,现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另一名教师因特殊原因虽然离开了,但仍常来学校,她说:“黄校长视我们如亲人,这份情意,我会永远铭记。”
34年来,黄启龙走遍了石霜村的角角落落。哪个孩子妈妈不管孩子,哪个孩子爸爸脾气暴躁,他都了如指掌。一有空,他就这家坐坐,那家走走。“你的孩子性格内向,要多鼓励孩子!”“你家孩子最近上课总开小差,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他喜欢山里的农民。他说:在“犁耙水响”中感受教育,才是对教育的真感情。20世纪90年代,大山里仍有不少交不起学杂费的孩子,黄启龙不忍看到孩子就此辍学,常常帮贫困孩子垫付学杂费。已走出校门的官国其、巫先凤、詹昌庆等同学一说起黄校长就满是感激:“没有黄校长的帮助,我们怕是连小学都毕不了业。”
五年级学生肖敏,母亲残疾,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很少过问孩子学习;而且她很多时候都没有吃早餐,常常一个人趴在课桌上,几乎不与其他同学交流。这些,黄启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山区教育现状,下一步,黄启龙带领教师在家校沟通方面做文章,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建立孩子健康成长的家校互动机制。endprint
六年级学生刘广萍说:黄老师平日里常与我们聊天、交流,从别人口中我们知道了他的许多故事。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他经常耐心的等大家读完一遍课文,然后提出几个中心问题,让我们思考与交流,让我们身临其境;讲解个别重要的词句时,我们总是兴致盎然地听着、思考着,感叹他语文知识的浩瀚。他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讲解数学时逻辑性强,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他还是我们的书法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写毛笔字,他的毛笔字苍劲有力。他说,写毛笔字要专心致志,一笔一划,不要三心二意;就像做人,要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印。黄老师经常利用课堂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学生巫琦说:黄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记得我第一天到学校,因为胆小,一直不乐意进教室;爸爸把我硬塞进去转身离开了,我怕得哇哇大哭。当时,黄老师来了,他蹲在我身边,握住我的手,轻轻抚着我的头,不停地安慰我、鼓励我。那一刻,我觉得这个黄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比我的家人还温和。是黄老师带领我融入学校大家庭,教导我平时养成好习惯,要热爱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人生正当时,教育在路上
2011年,浏阳教育走上了均衡发展之路。为创合格学校,黄启龙四处奔走,为创合格学校创造条件。为了让上级领导充分了解学校的现状,黄启龙多次写报告,并附上学校照片,汇报学校的基本情况。因离家较远,又没有车,好几次,他都借住在城里亲戚家。2013年因车祸在城里住院的日子里,他利用难得的机会,经常从病房溜出来,找领导汇报学校创建情况。等到伤势好转,他便拄着拐仗邀请领导配合村集体协调征地。
在他的努力下,金石小学面积由原来占地1300平方米的扩展到5000平方米,学校新建了带跑道的运动场和教学综合楼,配备了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多功能电脑室。为了让孩子们尽早搬进新教学楼,那段日子黄启龙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工地,没日没夜地干。2013年,金石小学在全镇率先安装班班通,师生有了更多的渠道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为了解决学生吃饭与教师住宿问题,黄启龙多次与当地政府与主管部门沟通,描绘学校食堂、教师周转房建设蓝图。2016年,一所办学设施俱全、校园环境优美的金石小学在千年石霜古寺旁崛起,鲜艳五星红旗在校园里飘扬。美丽校园可与城镇学校媲美,已成为全市教育均衡学校的标杆。石霜村民看着新学校,一个劲地感谢黄校长。
目前,学校有7名教师,其中3名代课教师。从前,学校学生不过百人,现在学校有学生165人。新来教师有了集体宿舍。为了让教师们吃好,黄启龙亲自种菜园,并且沿袭老习惯,经常下厨房炒菜;为了提升学校教学实力,他积极争取年轻教师获得外出学习与培训的机会。
学校教师冷发兰是一位“90后”, 2013年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来到金石小学,开始寄居在附近的集镇,离校60多里,一周20节课,从不迟到,每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如今,小小年纪的她就已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她说:“是黄校长的教育情怀,鼓励我在工作中学习与成长;黄校长就像一棵青松,扎根在‘金石,让我感受到一位真正教育人的人格力量。4个春秋的山区教学经历是我人生进步最快的4年!”
教师黄其喜是黄启龙在石霜村培养与共事时间最长的一位“本土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在全镇同年级中名列前茅。她说:“黄校长从父辈那里继承了纯粹而热烈的教育情怀。在他的人生诗篇里,从来没有退缩和放弃。是他,让我们这个偏僻的乡村有了教育,因此也有了未来与希望。”
对于所取得的一切,黄启龙感到欣慰。黄启龙还是一位诗人,采访之余,听他即兴吟道:“长流的山泉化作波涛澎湃,待看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辈再努力,期望夕阳余晖映彩霞……”他说:看着孩子一个个从大山深处步入山外更高学府,所有的苦都是甜的。黄启龙对教育,总有使不完的劲,正所谓教育人永远年轻。人生正当时,教育在路上。近年来,黄启龙不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被评为浏阳市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两次受到浏阳市政府嘉奖;2016年以高票当选长沙市第四届“十大魅力教师”; 2017年5月,湖南卫视新闻联播以“浏阳山区有个‘一家班一家三代同校教学”为题,对黄启龙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育》记者离开学校时,正值初夏,罗霄山脉一片葱茏。孩子们朗诵清朝李自珍诗句响在耳边: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四句,正是对黄启龙34年扎根金石小学倾心山区教育的写照。
采访后记
有一种坚守叫忠诚,有一种执着叫担当。黄启龙的人生追求就是面向太阳,执着于天下最光辉的事业。他大爱无疆。34年的付出,如清泉有声润物无声。 34年的坚守,如磐石不移意志坚定。三代从教,由最初的寺庙办学,到现在设施完善、校园美丽的山区学校,黄启龙凭一腔热爱和一股子傻劲,一直干到两鬓飞霜。由全镇条件最差的学校,到成为全市教育均衡学校的标杆,黄启龙与他的教师们努力支撑着山区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已实现了他“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诺言。
当此篇完稿之时,闻浏阳市金刚镇中学校长何宗武传来消息:2017年暑期,黄启龙又带领学校教师将金石小學再次“精心打造”,准备迎接长沙市“标准化学校”验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