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四措并举强基层

2017-09-27 06:38
中国卫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村医全市乡镇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认真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工作要求,采取4项措施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党政重视强基层。自2014年以来,襄阳市委、市政府把加强基层卫生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持续予以推进。三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都高度重视医改和医疗卫生工作,要求通过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切实降低群众就医负担。市委、市政府向人民做出庄严承诺,实施改善医疗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一年一至两个重点,先后推进基层重点专科建设、乡村服务阵地建设、大学生村医免费培养等工作,并将这些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十件实事和对县市政府实绩考核之中,促进了重点任务的落地见效。

政策倾斜强基层。经费投入向下倾斜。过去3年,全市累计投入近1亿元,完成1464个村、24个社区卫生设施标准化建设;投入12亿多元,对所有县级医院和73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升级。人才培养向下倾斜。实施“隆中名医”工程,每年评选30名优秀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和优秀乡村医生,落实奖励培养经费600余万元。免费培养1000名大学生村医,落实村医养老补贴政策,优化村医队伍建设。实施市级医院百名博士硕士支援百家乡镇卫生院活动,帮助基层提高能力。用人制度向下倾斜。落实基卫高职称制度,65人获益;落实城市医生晋升高级职称基层服务制度,取消75人的申报资格;对引进的急需的乡镇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公租房,并给予每个月300元补贴。

改革创新强基层。多种形式建设发展医联体。在城区推行“3+2+1”模式,由市级三级医院+辖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紧密性医联体;在县市按县乡集团化、乡村一体化、服务均等化“三化”模式,组建由县级医院牵头的县乡村一体化的医联体。通过29个联合体,实现人才、技术、设备、信息共享共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多条途径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调整医保住院费起付标准和比例,拉大上下级医院住院报销差距,降低不按规定转诊住院的报销待遇。其中,三甲医院新农合住院用起付标准提高到1200元,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医保支付比例差距达到15%,二类缴费标准支付比例差距提高到28%。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实行费用前置政策,按年人均120元标准从医保基金中提前安排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于为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多方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554个、4655名二级以上医院专家、公卫专家和基层全科医生参加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93.2万户家庭、330万名签约居民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全市农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50%以上,城市社区签约率达30%以上。

实施互联网+强基层。建设在线联通的远程会诊系统。以市县医院为枢纽,全市投入3200多万元,建成15个市级医院、县市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下联通的远程诊疗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远程医疗的服务模式。2016年,全市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服务869人次。建设高速互通的信息共享系统。依托智慧襄阳平台,建成人口健康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健康与疾病诊治信息的采集、储存、交换、共享使用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目前,共享医疗诊疗服务信息4.2亿条,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240多万条。建设便捷畅通的医疗服务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开展智慧医疗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全流程服务,为群众就医提供便利。

由于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全面加强,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效果。一是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所辖6个县(市)县域内就诊率连续3年在90%以上,2016年排名全省前5位的县(市)均在襄阳,平均达到93.6%,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二是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所有县级医院均为二甲以上医院,其中两家县市级医院通过三级评审。县市医院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63个,居湖北省各市州首位,县级医院整体实力全省领先。“四化”乡镇卫生院比例达80%,规范化的村(社区)卫生室(中心)建设基本完成。三是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2016年,全市新农合次均住院费用为403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4881元低17.39%。四是确保了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基层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医保资金大量用到基层,保证了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城乡医保基金累计结余22亿元。

猜你喜欢
村医全市乡镇
身残承载情无限——记延寿镇永安村会计、村医景玉珠同志
解决养老问题,应留住80多万村医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女村医黄春秀 只为心中那一份责任
村医之福,更是农民之福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