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0年起就开始采取分类分层原则,“全专结合”的诊疗模式,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目前,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各不相同。我们遵循了“人群分类、服务分层、助理协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需求以及家庭的自然属性,将社区居民分为Ⅰ、Ⅱ、Ⅲ类人群。Ⅰ类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服务对象;Ⅱ类人群,即重点人群的家庭成员;Ⅲ类人群,即除去Ⅰ、Ⅱ类人群的其他社区人群。对于Ⅰ类重点人群,我们做到“一对一”签约,责任到人,优先解决医疗需求;对于Ⅱ、Ⅲ类人群,我们按居委分区,责任包干,特别做好慢病筛查管理。通过对服务人群的科学分类,借助家庭医生签约,给予针对性的服务和干预,提高我们服务的精准度。
此外,我们在服务中还引入了家庭医生助理员的角色,协助家庭医生。“分层分类、点面结合”的签约服务模式,既有助于实现有限的医务人员全覆盖参与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又有效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3月底,我们管辖社区60岁以上的居民签约比例达到42.16%。
按照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设计,居民签约后可从家庭医生服务中得到慢性病长处方、延伸处方、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号源、医保支付比例倾斜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让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得到更便捷的药品支持,让急症患者在社区得到优先的诊疗流程,让社区首诊的患者得到诊疗费用的优惠,从而有效促进了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居民就诊下到社区的趋势显露,目前我们社区“1+1+1”组合内的就诊比例达到83.79%,组合内签约社区就诊率达到65.98%。
在我们社区还有很多商住楼宇,以年轻白领为主,这也是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要内容。自2015年年底起,我们以全科团队的形式参与进行浦东新区假日酒店健康功能社区的建设,提出“五个一”的功能社区建设目标,即“一个全科团队,一份健康档案,一次健康体检,一份评估报告,一个网络平台”。功能社区的签约模式,注重满足楼宇、企业等各个年龄层次的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和健康评估。随着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们立足基本需求,关注特定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广度不断拓展。
家庭医生技能提升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根本保障。自2013年起,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挂牌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紧密合作,开展了“中山—潍坊”社区教学门诊,以中山医院祝墡珠教授为主的全科医学专家深入社区、言传身教,在该中心已带教规培全科医生20人,进行教学门诊4000多人次。目前,这一高校合作模式在上海已拓展到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规范带动全科诊疗能力的提升,使三级医院专家能够真正“沉得下、做得实、托得准、可持续”。
我们开展区域医疗机构联合协作,着重建立社区心血管、内分泌等多学科的专病协作门诊,家庭医生做到在服务中专科跟师学习、拟定分级诊疗共识,通过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深度合作,打造了全专结合的服务模式,持续地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
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关键还要做好家庭医生的保障机制,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获得感和投身服务的热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浦东新区政府对家庭医生的薪酬给予重点倾斜,每年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员经费1万元/人/年,该中心内部也根据标化工作量的情况,对签约服务的重点环节工作量给予系数倾斜。参与签约服务的30名全科医生,2016年较2015年个人收入平均增长2.5万元。在服务中,为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构建平台,家庭医生中先后有8人入选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和适宜人才培养。中心还为单身全科医生提供“医师公寓”,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只有让家庭医生“心头暖”,才能保证他们签约服务中“身子热”。
2013年,浦东新区支持该中心建立了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和教学中心,成为上海市全科医生实训和评估基地。连续3年对浦东新区所有在册的1300余名家庭医生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家庭医生做出星级评定,并对社区居民公示,作为居民签约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与绩效收入挂钩。2016年,经实训中心技能评价,浦东新区家庭医生中,五星级家庭医生占8.11%,四星级全科医生占31.8%,星级评定与公示大大提高了家庭医生技能提升的内在动力,也为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夯实了智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