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克波勒·阿吉汗
摘要:新疆高职大学生是本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通过近三年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疆高职大学生 就业现状 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学生及家庭的根本利益,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对于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新疆来说,高职大学生就业关系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随着高职大学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统计分析2014-2016年高职大学生就业数据和毕业生问卷调查,提出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高校制定政策和新疆高职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提供参考,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就业现状
2014年,毕业人数1139人,就业人数为1056人,就业率92.71%;2015年毕业人数1067人,就业人数1016人,就业率95.22%;2016年,毕业人数976人,就业人数893人,就业率91.50%。近三年,学院在毕业生人数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自2012年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转型为高职院校以来,采取多项措施提高学生就业率:一是科学设置专业。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结果,优化教学手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二是积极推进教师转型。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职业教育模式。三是大力投資建设校内实训室和实验室,扩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加强校企合作,同时,许多企事业单位成为了就业基地。
从就业行业上来看,2014年,就业率排在前三的行业:教育37.50%,建筑15.06%,批发零售业7.48%;2015年,就业率排在前三的行业:建筑21.26%,教育16.34%,制造9.35%;2016年,建筑19.91%,教育16.91%,信息技术和软件服务业8.55%。从总体上来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教育、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信息技术与软件、文化体育娱乐业。
近三年,从就业地域上来看,2014年,北疆82.95%,南疆15.91%,金三角地区24.43%;2015年,北疆84.35%,南疆14.27%,金三角地区34.06%;2016年,北疆88.24%,南疆10.86%,金三角地区23.85%。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北疆,金三角地区保持在23%以上。在北疆就业多的主要原因是北疆经济发展快,所提供就业岗位相对较多。
二、就业质量反馈
通过发放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对2016届毕业生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非常满意和满意达到85.78%。在对专业教学评价方面,实习和初中环节不够37.95%,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20.29%,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19.81%,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8.59%,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7.64%,教学不够敬业3.94%,教师专业能力差1.78%。在对求职有帮助的因素中,社会实践50.36%,勤工助学22.01%,学会干部15.17%,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8.09%,社团干部2.46%。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专业要因需而设,注重跨学科性
高职教育要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而设置专业和安排课程,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增加或调换专业与课程,使高职教育能够跟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能够及时反映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设置凸显特色,注重专业之间的互补与协调。另外,跨学科性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它体现在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应重视凸显专业设置的特色性。
(二)课程设置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
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内在因素包括性格、价值观、技能等,外在因素包括对工作世界的了解、家庭背景等。高校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掌握技能最佳平台。技能又可分为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课程设置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在课程设置中,一是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具有广博坚实的基础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通用技能。二是专业课程,含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避免专业课程设置宽而广。三是增加选修制课程设置。选修课可以门类众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宽,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模式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发展兴趣爱好。
(三)加强就业指导,实现就业区域均衡
近三年,去南疆就业的高职大学生不足16%,通过就业指导,学院、就业办、系部三级管理部门,就业指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不断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南疆基层工作,到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等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
(四)加强社会实践
就业能力一般由五方面组成 :一是个人品质,二是沟通团队合作能力,三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四是自我管理能力,五是专业技能。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个人兴趣爱,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问卷调查数据中充分表明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强.新疆少数民族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05).
[2]纪俊,何剑.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成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视角[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3,(04).
[3]冒慧荣.新疆高校就业困难大学生的职业指导[J].职业,2017,(03).
[4]罗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09).
[5]汤易凤.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人际关系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