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泉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从试点实验到推进实施已走过了十几个春秋,但给人的印象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换汤不换药”。于是,有的领导就埋怨说教师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乐意课改,把课改失败的原因都归功于含辛茹苦的教师。有的教师则抱怨说领导思想保守,制定的政策不利于课改,把课改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归咎于日理万机的领导。作为一线的一位教师,我认为课改难既不能单怨教师,也不能单怨领导,它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现就课改难的原因做个简单分析。
一. 教材方面的原因:
课改改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时间。“自主学习”需要时间,“合作学习”需要时间,“探究学习”也需要时间。而现行的教材,虽然实行了多版本并存的竞争格局,但每种版本每学期编排的内容过多,要完成学习任务,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再有现有的教材有些编排也不利于课改,有些问题,教材上已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过程,无法让学生去探究。如果再去探究,有的学生已看过解答过程,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所以,现在的教材从内容和編排上不利于课改。要进行课改,首先要改教材,给学生真正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教师方面的原因,不是教师素质不行,不是思想保守,而是对课改认识不清。课改,教师应怎样做?怎样做才符合课改的要求?教师不知道怎样做。用洋思的方法吧,结果用不了;去学杜郎口吧,结果学不来。 教师迷茫了,最终教案不知道该怎么写了,课不知道该怎样上了,考试不知道该怎么考了,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管了,书不知道怎样教了。人们常说模式就是生产力,于是有人又提出了什么“10+35”模式,“271”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等等,结果还是用不了,学不成。其实,课改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一个问题,只要你不拿来就讲,开口就说,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课改。所以,教师要首先要澄清认识,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不要盲目模仿,追求模式。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但一个学校的升学人数仍是家长和社会所看重的,升学率仍是衡量一处学校优劣的标志。就算是学校顶着压力继续课改,如果短期内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就很难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谅解,很难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宽容。一位名校长说,某领导到学校调研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年能考多少个清华北大?估计有多少学生能过一本?”这让处于课改前沿的校长无所适从,只能是战战兢兢搞课改,踏踏实实要成绩。
四.课改本身的特点:
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班,某一个年级,某一学校进行课改就能改得动的,这是课改的特点。试想小学不进行课改,初中进行课改,小学六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你改的掉吗?小学初中不进行课改,高中进行课改,小学初中九年养成的学习习惯,你改的动吗?在一个地区、一个县的范围内,如果其它学校不课改,而只有你一个学校课改,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所以,课改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从小学到高中,地市县都课改,才能形成课改的氛围、课改的大环境,课改才能顺利进行。
以上的分析,只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点看法,肯定有不对的地方,敬请领导、同行批评指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