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琦,郭立峰,殷世平,李浩然,余兰,高松阳,李辉,杨重一,孙彦坤*
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研究
许佳琦1,郭立峰2,殷世平2,李浩然1,余兰1,高松阳1,李辉3,杨重一4,孙彦坤1*
(1.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哈尔滨150030;3.肇源县气象局,黑龙江大庆163000;4.桓仁县林业局,辽宁桓仁117200)
利用黑龙江省7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产量以及发育天数指标,统计分析黑龙江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结果表明,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为8℃;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
大豆;气温;降水;生育期
大豆是喜温且耐冷作物。据统计,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自2008年以来逐年递减,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1]。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在进口大豆和收益降低冲击下,产量大幅度下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加重,生产风险增加[2]。黑龙江大豆生长发育期个别阶段提前[3],农作区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频发,降水减少和分布不均显著影响大豆产量[4],而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与温度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密不可分。因此,研究大豆不同发育期适宜气象条件,明确适宜量化气象指标,成为大豆安全生产重要课题。气象条件与大豆生产关系研究方面,潘铁夫等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和大豆产量数据,分析气象条件与大豆产量[5-6],相关研究果表明,气温[7-8]、降水[9-10]、光照[11-12]、土壤湿度[13]等气象条件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利用分期播种和定位种植试验方法研究气象条件与大豆产量关系应用广泛,张素梅等利用分期播期方法,研究表明播期和密度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14-16],袁晋等通过多点分期播种和定位种植等试验研究,认为温度[17-19]、光照[19-21]、降水[17]、和土壤湿度[22-24]等是影响大豆发育和产量主要气象因素。申晓慧等依据气象历史数据统计,结合模型分析,认为密度、气温和土壤湿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不同影响[25-27]。马树庆研究吉林大豆不同发育期降水量和气温,确定相关适宜气象条件[28];毛留喜等通过总结分析、验证修正、归纳梳理近30年农业气象观测调查资料,确定东北春大豆不同发育期有利气象条件[29]。
当前研究主要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分期播种和定位种植试验、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气象条件与大豆产量相关关系,对大豆不同发育期适宜气象条件研究较少。马树庆指出,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发育期可能缩短[28],针对大豆不同发育期确定适宜气象指标研究尤为必要。目前,黑龙江大豆不同发育期适宜量化气象指标尚不明确[30];刘景利等认为与固定时间气象条件和大豆生产关系研究比较,研究大豆不同发育期气象条件和大豆生产关系更合理[9]。因此,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7个具有代表性农业气象观测站点1981~2014年大豆不同发育期逐日气温、降水、≥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产量及发育天数等资料,分析大豆不同发育期适宜温度和降水,比较分析前人研究结果,明确适宜量化气象指标,为指导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地点及气象资料
黑龙江省为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5℃,无霜冻期100~150 d,年平均降水量400~650 mm,生长季内降水量约为全年83%~94%,年日照时数2 400~2 800 h。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内,黑河、五大连池、庆安、汤原、双城、虎林和穆棱7个大豆主产地气象观测站点为代表站点(见图1),大豆种植包括极早熟、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1981~2014年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大豆不同发育期阶段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发育天数及产量等资料,来源于黑龙江省气象档案资料馆。
1.2 研究方法
1.2.1 气象产量提取
粮食产量可分解为社会经济因素决定趋势产量、气象因素决定的气象产量和偶然因素造成的随机产量,即:
y=yb+ym+δ
式中,y为大豆实际单产;yb为趋势产量;ym为气象产量;δ为随机产量,通常忽略不计。故上式可简化为:
y=yb+ym
本文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方法作趋势产量分离,计算气象产量。该方法将线性回归模型与滑动平均相结合,将大豆产量时间序列在某个阶段内变化作为线性函数。随阶段连续滑动,直线不断变换位置,后延滑动,反映产量历史演变趋势变化。依次确定各阶段直线回归模型,而各时间点上直线滑动回归模拟平均值即为趋势产量。设某阶段线性趋势方程为:
yb,i=ai+bit
i=n-K+1
式中,i为方程个数,K为滑动步长,n为样本序列个数,t为时间序号。计算每个方程在t点上函数值yb,i(t),每个t点上分别有q个函数值,其值与n,K有关。本文中n=40(50),K取11。计算每个t点上q个函数平均值:
将各站1981~2014年大豆产量数据采用上述方法分离出气象产量。
1.2.2 数据规定方式及指标确定方法
图1 代表性观测站点分布Fig.1 Representative observation sites distribution
气象产量为正,代表气象条件适宜大豆生长发育年份即平丰年,根据各站点1981~2014年大豆观测数据结合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分析,筛除大豆各生长发育期受灾年份和异常观测数据。利用气象产量为正,即气象条件比较适宜年份(平丰年)中,各站大豆不同生育期逐日气温、逐日降水量、≥10℃有效积温、10 cm地温、密度和发育天数等数据,将黑龙江大豆分为播种至出苗、出苗至开花、开花至结荚、结荚至成熟四个发育期,统计分析适宜温度和降水,综合确定黑龙江大豆四个发育期适宜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
1.2.2.1 温度指标确定方法
由于大豆播种至出苗期地温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大豆密度反映出苗率。对比分析10 cm地温与大豆密度,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确定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指标。利用平均气温和气象产量数据,以前人相同分析方法,确定其他三个大豆发育期适宜平均气温指标。
1.2.2.2 降水指标确定方法
选取气温和土壤湿度适宜年份数据,分析大豆出苗至开花期、开花至结荚期、结荚至成熟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相关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确定黑龙江大豆适宜平均降水量指标。
2.1 播种至出苗期10 cm地温量化指标
选取经筛选1981~2014年大豆播种至出苗期各站10 cm地温和大豆密度数据,统计分析各站该发育期内日平均10 cm地温最小值和大豆密度,并与历年平均密度比较。
由表1可知,仅黑河、五大连池、双城和虎林4个站点部分年份在播种至出苗期间,存在日平均10 cm地温最小值<6℃数据。分析发现,日平均10 cm地温<6℃时,如果大豆密度较历年平均密度低,即认为大豆出苗不全,例如,黑河1986、1987和2013年,双城1987和1995年,及虎林1983年,站点对应年份,受低温影响,出苗不全。但少数站点相应年份大豆密度高于历年平均密度,或与历年平均密度持平。针对这一现象,统计分析相应年份大豆逐日平均10 cm地温(见表2)。
表1 日平均10 cm地温最小值<6℃时大豆密度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oybean density with daily average 10 cm minimum ground temperature<6℃
由表2可知,黑河、五大连池和双城分别在1998年、1981年和1983年大豆播种当日或播种初期地温较低,种子不萌发或萌发缓慢,但未遭受低温影响,后期地温提升迅速,种子正常萌发、出苗。由此可见,种子萌发后,日均10 cm地温<6℃时,种子易受低温灾害,影响出苗。
表3为播种至出苗期日平均10 cm地温为6~8℃时,大豆密度比较统计。由表3可知,部分站点大豆正常出苗,而双城1981和1986年,黑河1983、1993、1992、1990和2007年,汤原1994和2006年,庆安2003年,穆棱2008年,五大连池1986、1984和2003年,虎林1987年,大豆密度比历年大豆平均密度低0.97~9.1株·m-2;双城1994和1996年,虎林1996年,穆棱1986年,大豆密度比历年大豆平均密度低10.14~16.19株·m-2。由此可见,种子萌发后,10 cm地温在6~8℃时,仍然有部分种子遭受低温灾害,影响出苗。
表2 播种至出苗期间日平均10 cm地温Table 2 Daily average 10 cm groun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sowing stage to the emergence stage(℃)
马树庆认为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气温在10℃以上,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气温>8℃[28]。毛留喜等认为大豆播种至出苗期有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10 cm地温<8℃,种子发芽缓慢,6℃不能发芽,易烂种[29]。李帅等认为黑龙江大豆6~7℃即可播种,气温<6℃,影响出苗,气温12~16℃,有利于种子发芽[27]。
综上分析,确定黑龙江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量化指标等级(见表4),适宜10 cm地温为8℃。10 cm地温>8℃时,大豆出苗正常,出苗率较高;10 cm地温为6~8℃时,大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降低;10 cm地温<6℃时,大豆出苗缓慢,出苗率低。
表3 日平均10 cm地温为6~8℃时大豆密度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oybean density with daily average 10cm ground temperature at 6 to 8℃
2.2 出苗至开花期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
统计分析筛选后黑河大豆出苗至开花期温度条件(见表5)。由表5可见,该发育期各平丰年平均气温为17~22℃,多数年份平均气温集中在19~20℃,表明平均气温19~20℃比较适宜大豆生长发育;该发育期内,最高日平均气温最大值为28℃,最低日平均气温最小值为9℃;≥10℃有效积温在575~910℃,多数年份≥10℃有效积温集中在700~850℃,≥10℃有效积温下限575℃可满足大豆生长发育需要。
结合大豆需水特性,选取土壤水分条件适宜年份数据并筛除受灾害影响年份数据(后文不同阶段同此处理),分析降水量与发育天数相关关系。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为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见图2)。降水量为90~125 mm,大豆发育天数较少,比较适宜;降水量<90 mm或>125 mm时,大豆发育天数高于平均发育天数,发育天数增加,发育期延长。五大连池、庆安、汤原、双城、虎林、穆棱站点采用与黑河相同统计分析方法,确定适宜当地大豆气象指标(见表6)。
表4 大豆10 cm日平均地温气象等级Table 4 Daily average 10cm ground temperature meteorological grade of soybean
表5 黑河大豆出苗至开花期温度条件Table 5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soybean from the emergence stage to the flowering stage in Heihe (℃)
由表6可见,黑河和五大连池大豆多为极早熟或早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8~20℃,适宜降水量为60~140 mm;庆安、汤原、虎林、穆棱大豆多为中早熟或中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8~21℃,适宜降水量为60~160 mm;双城大豆多为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20~22℃,适宜降水量为75~150 mm。确定黑龙江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马树庆认为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气温18.5~23.5℃,降水量65~125 mm[28];毛留喜等认为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气温18~24℃,日平均气温<14℃时大豆生长发育受阻,适宜降水量60~125 mm[29];李帅等认为大豆出苗至开花期气温20~25℃有利于植株快速生长,日平均气温<16℃对大豆幼苗发育有抑制作用[30],并未明确适宜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指标。
图2 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关系Fig.2 Ralationship of precipitation and number of day growth from the emergence stage to the flowering stage
表6 代表站点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气象指标Table 6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ex of soybean from the emergence stage to the flowering stage in representative sites
本文确定黑龙江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与马树庆和毛留喜研究适宜气温基本吻合,与李帅等结论差异不大;适宜平均降水量70~145 mm,与马树庆和毛留喜结论差异不大。结合大豆温度特性分析,出苗至开花期最高日平均气温28~31℃,并不影响大豆生长发育[5,21];因最低气温最小值具有一定偶然性,统计最低日平均气温平均值12~14℃,均低于毛留喜等研究结果[29-30]大豆生长发育受限温度,而此时大豆生长发育未受影响,原因是最低气温极值较少未影响大豆发育所需平均气温,但尚需进一步田间试验验证。综上分析,确定黑龙江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气象指标(见表7),适宜平均气温为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
2.3 开花至结荚期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
以黑河为例,统计分析筛选后大豆开花至结荚期温度条件(见表8)。该发育期各平丰年平均气温为19~24℃,多数年份平均气温集中在20~23℃,表明平均气温20~23℃比较适宜大豆生长发育;该发育期内,最高日平均气温最大值为30℃,最低日平均气温最小值为14℃;≥10℃有效积温在260~600℃,多数年份≥10℃有效积温集中在300~600℃,≥10℃有效积温下限260℃可满足大豆生长发育需要。
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为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见图3)。降水量为75~125 mm,大豆发育天数较少,较适宜;降水量<75 mm或>125 mm时,大豆发育天数高于平均发育天数,发育天数增加,发育期延长。
五大连池、庆安、汤原、双城、虎林、穆棱站点采用与黑河相同统计分析方法,确定适宜当地大豆气象指标(见表9)。
由表9可见,黑河和五大连池大豆多为极早熟或早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9~23℃,适宜降水量为65~125 mm;庆安、汤原、虎林和穆棱大豆多为中早熟或中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9~24℃,适宜降水量60~130 mm;双城大豆多为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22~25℃,适宜降水量75~110 mm。综上,确定黑龙江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70~120 mm。
表7 黑龙江省不同品种大豆出苗至开花期适宜气象指标Table 7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ex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from the emergence stage to the flowering s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8 黑河大豆开花至结荚期温度条件Table 8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soybean from the flowering stage to the pod stage in Heihe(℃)
马树庆认为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气温为23.0~25.5℃,适宜降水量为85~120 mm[28];毛留喜等认为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气温23~26℃,日平均气温<17℃花芽不能分化,适宜降水量60~140 mm[29];李帅等认为大豆开花至结荚期,平均气温19~21℃对大豆生长发育有利,日平均气温<17℃对大豆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30],但并未明确适宜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指标。本文确定黑龙江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与李帅等结论差异不大,与马树庆和毛留喜结论适宜气温上限基本吻合,但是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区种植大豆多为中早熟品种,其气候特点可能导致本文适宜平均气温下限低于马树庆和毛留喜结论适宜气温下限;本文确定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与马树庆和毛留喜结论差异不大。结合大豆温度特性分析,开花至结荚期最高日平均气温为28~31℃,并不影响大豆生长发育[5,21],最低日平均气温平均值为17~19℃,高于马树庆等研究结果[28-30]中大豆生长发育受限温度,此时黑龙江大豆生长发育不受最低日平均气温影响。综上分析,确定黑龙江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气象指标(见表10),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20 mm。
2.4 结荚至成熟期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
图3 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关系Fig.3 Ralationship of precipitation and number of day growth from the flowering stage to the pod stage
表9 代表站点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气象指标Table 9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ex of soybean from the flowering stage to the pod stage in representative sites
以黑河为例,统计分析筛选后黑河大豆结荚至成熟期温度条件(见表11),该发育期各平丰年平均气温为14~19℃,多数年份平均气温集中在15~18℃,表明平均气温15~18℃比较适宜大豆生长发育;该发育期内,最高日平均气温最大值为28℃,最低日平均气温最小值为1℃;≥10℃有效积温为350~550℃,多数年份≥10℃有效积温集中在350~500℃,≥10℃有效积温下限350℃可满足大豆生长发育需要。
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为显著二次曲线关系(见图4)。降水量为90~170 mm,大豆发育天数较少,较适宜;降水量>170 mm时,大豆发育天数高于平均发育天数,发育天数增加,发育期延长。
五大连池、庆安、汤原、双城、虎林、穆棱站点采用与黑河相同统计分析方法,确定适宜当地大豆气象指标(见表12)。
由表12可见,黑河和五大连池大豆多为极早熟或早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5~18℃,适宜降水量为90~200 mm;庆安、汤原、虎林和穆棱大豆多为中早熟或中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7~20℃,适宜降水量为105~230 mm;双城大豆多为中熟或中晚熟品种,适宜平均气温为19~21℃,适宜降水量为105~140 mm。综上分析,确定黑龙江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马树庆认为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气温为18.0~24.5℃,适宜降水量为110~200 mm[28];毛留喜等认为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气温为18~25℃,日平均气温<15℃灌浆速度下降,适宜降水量为133~550 mm[29];李帅等认为大豆结荚至成熟期气温为15~18℃对大豆灌浆成熟有利,日平均气温<13℃影响大豆灌浆[30],但并未明确适宜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指标。
本文确定黑龙江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与李帅等结论差异不大,但低于马树庆和毛留喜结论适宜气温,原因是:①本文统计分析黑龙江省7个代表站点平均气温,而马树庆和毛留喜统计分析吉林省和东北地区平均气温,统计分析样本差异造成适宜平均气温差异;②本文以黑龙江为研究区域,其气候特点与吉林和东北其他地区气候差异可能造成适宜气温差异,但尚需进一步验证。本文确定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与马树庆等研究结论差异不大,但与毛留喜等研究适宜降水量上限差异较大,原因是两者统计降水量区域范围不同。
表10 黑龙江省不同品种大豆开花至结荚期适宜气象指标Table 10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ex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from the flowering stage to the pod s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表11 黑河大豆结荚至成熟期温度条件Table 11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soybean from the pod stage to the maturity stage in Heihe (℃)
图4 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降水量与发育天数关系Fig.4 Ralationship of precipitation and number of day growth from the pod stage to the maturity stage
表12 代表站点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的气象指标Table 12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ex of soybean from the pod stage to the maturity stage in representative sites
结合大豆温度特性分析,结荚至成熟期最高日平均气温为27~30℃,并不影响大豆生长发育[5,21];最低日平均气温平均值为6~12℃,低于前人研究结果[29-30]大豆生长发育受限温度,而此时大豆生长发育未受影响,原因可能是最低气温极值发生概率较低且不影响大豆正常发育所需平均气温。综上分析,确定黑龙江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气象指标(见表13),黑龙江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5~21℃,适宜平均降水量为110~185 mm。
表13 黑龙江省不同品种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气象指标Table 13 Suitable meteorological index of different soybean varieties from the pod stage to the maturity stag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7个代表性站点30年大豆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研究黑龙江大豆不同发育期适宜温度和降水指标。结果表明,大豆播种至出苗期适宜10 cm地温8℃,10 cm地温>8℃时,大豆出苗正常,出苗率较高,10 cm地温6~8℃时,大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降低,10 cm地温<6℃时,大豆出苗缓慢,出苗率低;出苗至开花期适宜平均气温18~22℃,适宜平均降水量为70~145 mm;开花至结荚期适宜平均气温为19~25℃,适宜平均降水量70~120 mm;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气温15~20℃,适宜平均降水量110~185 mm。
比较本文最高日平均气温与前人研究结果[5,21]发现,黑龙江大豆不受高温限制;分析最低日平均气温平均值发现,大豆开花至结荚期不受最低日平均气温影响,出苗至开花期和结荚至成熟期最低日平均气温平均值均低于前人研究[29-30]中大豆生长发育受限温度,此期间大豆生长发育未受影响,原因是最低气温极值出现具有偶然性,不影响大豆正常发育所需平均气温,但尚需田间试验验证。本文确定大豆结荚至成熟期适宜平均降水量上限与前人研究结果[29]差异较大,原因是两者统计降水区域范围不同造成,需进一步验证。
本文选取7个代表站点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大豆适宜温度和降水指标,具有一定区域代表性,但受分析样本数量和区域限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后续试验需继续增加分析样本和站点数量,考虑前期降水量、土壤湿度和光照等因素,配合田间试验,检验黑龙江大豆适宜温度和降水量化指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杨晓娟,刘园,白薇,等.黑龙江大豆生产时空分析与风险评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2):201-205.
[3]李帅,杜春英.黑龙江省农业与气候[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4]Yin X G,Olesen J E,Wang M,et al.Climate effects on crop yields in the Northeast Farming Region of China during 1961-2010[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6,154(7):1190-1208.
[5]潘铁夫,张德荣,张文广.东北地区大豆气候区划的研究[J].大豆科学,1983,2(1):1-13.
[6]王彦丰,沈文学.气象因子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3(3):27-30.
[7]郑天琪,连成才,王成,等.三江平原地区影响大豆产量的气象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95(2):22-23.
[8]李炜.主要气象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关联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2):41-43.
[9]刘景利,杨扬,梁涛,等.气象要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5):136-139.
[10]崔振才,沈能展.哈尔滨地区降水量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34(1):30-33.
[11]闫平,姜丽霞,王萍,等.5~7月光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5(4):22-43.
[12]李彤霄.河南省气候变化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28(2):24-28.
[13]姜丽霞,王萍,李帅,等.黑龙江省土壤湿度的气候响应及其与大豆产量的关系[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1):34-40.
[14]张素梅,刘玉芹,徐冉.播种期和密度对大豆品种齐黄34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6(2):100-104.
[15]孙国伟,付连舜,张凤路,等.播期及密度对不同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6,35(3):423-427.
[16]张林,杨洋,罗友明,等.播期对春大豆种子品质形成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2):118-123.
[17]袁晋,罗庆明,刘卫国,等.气象因子对川中丘陵地区带状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36(6):777-783.
[18]于光磊,崔明元,姜海英,等.通化地区5-9月温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3):229-230.
[19]袁明.早熟大豆品种合丰42号播期光温效应的研究[J].作物杂志,2013(1):98-101.
[20]范元芳,杨峰,王锐,等.弱光对大豆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6,38(1):71-76.
[21]孙培乐,宁海龙,陈东升,等.春大豆不同播期的光温生态特性[J].大豆科学,2010,29(6):953-958.
[22]闫春娟,王文斌,涂晓杰,等.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大豆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3,32(1):59-62.
[23]杨春葆,邹文秀,江恒,等.黑土区不同水分处理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4,33(1):73-78.
[24]刘丽君,林浩,唐晓飞,等.干旱胁迫对不同生育阶段大豆产量形态建成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1,30(3):405-412.
[25]申晓慧,姜成,刘婧琦,等.栽培因子对合农63大豆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2,31(4):589-592.
[26]解文娟,杨晓光,杨婕,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干旱时空特征[J].生态学报,2014,34(21):6232-6243.
[27]胡惠杰,王猛,尹小刚,等.气候变化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2):21-31.
[28]马树庆.吉林省农业气候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29]毛留喜,魏丽.大宗作物气象服务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 [30]李帅,杜春英.黑龙江农业气象应用服务手册[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
Study on suitabl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quantification indexes in different soybean growth period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XU Jiaqi1,GUO Lifeng2,YIN Shiping2,LI Haoran1,YU Lan1,GAO Songyang1,LI Hui3,YANG Zhongyi4,SUN Yankun1
(1.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2.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Harbin 150030,China;3.Zhaoyuan Meteorological Bureau,Daqing 163000,China;4.Huanren County Forestry Bureau,Huanren Liaoning 117200,China)
Based on the daily temperature,the daily precipitation,≥10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10 cm ground temperature,density,yield and number of day growth of different soybean growth periods,from 1981 to 2014 of seven representative agro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i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soybea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and 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o obtain quantitative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sowing stage to the emergence stage,the suitable ground temperature of 10cm was 8.From the emergence stage to the flowering stage,the suitabl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8-22,and the suitable average precipitation was 70-145 mm.From the flowering stage to the pod stage,the suitabl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9-25and the suitable averageprecipitation was 70-120 mm.From the pod stage to the maturity stage,the suitabl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15-21and the suitable average precipitation was 110-185 mm.
soybean;temperature;precipitation;growth period
S565.1;X172
A
1005-9369(2017)08-0033-12
时间2017-9-12 11:36:41[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91.S.20170912.1136.010.html
许佳琦,郭立峰,殷世平,等.黑龙江省大豆不同生育阶段适宜温度与降水量化指标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48(8):33-44.
Xu Jiaqi,Guo Lifeng,Yin Shiping,et al.Study on suitabl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quantification indexes in different soybean growth period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7,48(8):33-44.(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2016-12-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440);黑龙江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HQZC2015015)
许佳琦(198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气象学。E-mail:149480919@qq.com
*通讯作者:孙彦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气象学。E-mail:5110643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