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行
大学毕业后,王东投资十万元开了一家快餐店。结果四个月后,他赔了十多万元。不得不将快餐店转让。直到今天,王东仍然不明白:为何自己选对了创业方向,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开局良好
2007年,大学毕业后。王东打算自己创业。一次老同学聚会,一个同学的一句话点醒了王东:“食堂里的饭菜那么难吃,你为何不在大学城开家快餐店呢?”王东觉得自己找到了创业的方向。这个想法的产生,王东有他自己的依据:一是潜在的消费群大,大学城内有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高校,数万名学生和教职工每天都要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而学校食堂并不能让人满意,很多人选择校外就餐:二是他熟悉大学城周围的环境。了解学生的购买习惯和周围商圈的情况。王东认为自己只要找到手艺好的厨师,饭菜达到物美价廉的标准,就不愁没有顾客光临。
为了节约经营成本,王东决定主要做送餐业务,并将店址选在离大学城较近、但比较偏僻的一个胡同里。王东的动作很快,经过简单的装修、招聘和备货等程序。16天后。投资10万元的快餐店正式营业。仓促上马,王东对于快餐配送的流程一窍不通。为了吸引学生订餐,王东制定了30多个菜品。但几天下来,他发现这种做法根本吃不消:由于刚开业,顾客少。每天只能卖100份快餐,每道菜也就做三四份,这使得采购和库存都出现了严重问题。为确保供应品种丰富多彩,王东每天至少要采购十几种蔬菜。但菜买多了,又会增加库存。王东不得不将原来的30多道菜降到10多道。以缓解采购和库存的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后,情况好多了。第一个月,王东赚了6000多元,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他决定再次进行调整:每天增加3道非标准菜,价格高一些,适应那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学生。到第六周,平均每天能卖1000多份快餐。第二个月结束时,王东已经有近两万元的纯利润。
点评:
从初期的效果看,王东确实选对了项目。不过,这并不能说明王东的选择是理性的。王东的想法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却有极强的主观性。他并没有对市场进行细致考察,只是看到市场需求很旺盛。其实,判断一个项目的好坏,首先要看项目本身是否有替代者、是否容易被模仿、是否具有潜在的增值能力等。其次要看自身的技术、经验水平。第三还要考虑市场竞争是否激烈、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如何、是满足大众还是满足小众人群等要素。将市场的供需关系简单地理解为有供就有需,有需求就有机会——这是很多投资者共同犯的错误。
失败告终
初战告捷,王东开拓更大市场的欲望开始快速膨胀。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王东设计了两个方案:一是保持现有的销售量,提高每份快餐的利润率,从而提高利润:二是保持现有的利润,依靠增加销售量来提高整体利润。王东选择了第一条路。
根据这个策略,王东对菜品再次进行了调整,舍弃3元菜,只做高端菜(5—8元的菜品),在消费人群既定的前提下,争取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完成这些调整,王东开始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三个月的到来。这一回,他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首先,北京此时已经进入冬季,几场大雪过后,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在开快餐店之前。王东还没有想到要储备蔬菜。所以一道菜做下来,落到自己手里的钱就变成了一个负数。这之前王东已经调高了菜价。所以只好在菜品的“量”上做些文章,这又引起了很多老顾客的不满。
其次,寒冷的天气给送餐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开业初期为了赢得顾客,王东向顾客承诺:电话订餐后。保证30分钟内送到,迟到5分钟以上,免收餐费。但是天冷路滑,送餐员难免在路上受些阻滞,结果自然也就是免收餐费和损兵折将。
最后,是冬天饭菜的保温问题。王东为此特意买了一批小型的保温桶,问题虽然解决了。却多花了一笔额外的开支。
此时,王东才逐渐意识到快餐店的利润更多来源于省,而非来源于赚。只要节约的工夫稍微没做到家,赔本就不可避免。可惜当他意识到这条行业内的经营规则时,已经太迟了。这些接踵而至的问题,让王东一时间乱了方寸。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而由于缺少经验,一时之间拿不出有效的应急措施。所以。到了放寒假时,王东的快餐店彻底“歇”了下来。从开业到停业,王东的快餐店仅存活了四个月。
点评:
快餐业是个大市场,但不意味着这是个简单的行业。快餐递送的区域范围,日销售量以及节气的变化,行业起步时的预算、库存控制都是快餐业获得利润的主导因素。运作上的外行,是导致王东失败的主导原因。对于行外的来说,想进入一个行业去掘金。却连行业的操作细节都一无所知,指望着在摸索中领悟行业的规则,其结果必然是精神上、资金上的双重痛苦。从生过渡到熟,先要掌握行业基本功。这可以通过到行业内的榜样企业打工,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其次,要打造一个广、深的人脉圈。这个行业里的人脉圈,可以讓你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内部的信息,从而及时掌握其中的商机和风险。最后,要随时了解市场的行情。在确定创业方向、经营模式、服务内容时,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真正赢得顾客,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