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吕可丁
开罗人常说,博物馆和老街道是最能体现这座城市风物的地方。前者展现的是历史,后者体现的则是当下。然而,在寻找脚熨店的过程中,你却能同时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当下。
吸引眼球的绝活
脚熨店并不好找,它面积狭小而逼仄,不仔细寻找也许就会错过。尽管如此,各种肤色的游客身影常常络绎不绝,甚至一些本地的年轻人也会夹杂其中,他们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观看脚熨师傅如何用脚来熨烫衣物。
脚熨,顾名思义,就是用脚来操作熨斗。一块二三十公斤重的硕大铁块,顶部安有木头做的脚踏板,一端则镶着半米长的木质手柄。它的模样怪异,以致很难有人能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猜到它的用途。铁块在火上烧到一定温度之后,被师傅以极快的速度拎起,压在需要熨烫的衣服上。熨衣师傅最常见的姿势是单腿站立在铺好衣服的熨衣板旁,把另一条腿高高抬起,脚牢牢踩在熨斗的踏板上,然后低下头憋住一口气,压上全身的重量和衣服的褶皱做起对抗(如图)。除了用脚控制力度和方向,脚熨师傅还要腾出一只手握住半米长的手柄做辅助。一块烙铁的温度下降之后,需转身从火上取下另一块备用烙铁接替,同样的程序再次上演。对于比较“娇气”的衣服,为了避免熨坏,需要事先垫上布,等到合适的温度。
在逼仄的房间内,伴着四溢的热气和铁块微微的摩擦声,师傅操作得行云流水、举重若轻,虽然是用脚操作,但却透出了一丝丝优雅的气息。往往看到这里,参观者都会轻轻发出一句赞叹,赞叹师傅精湛的技艺和用之不竭的力气。
老年人的职业
在开罗,脚熨这份工作还有一个绰号,叫做“老年人的职业”。因为几乎所有的脚熨师傅都是头发斑白。年轻师傅即使有,也是手持一个小小的蒸汽熨斗,在老师傅身旁打下手。原来脚熨斗和普通熨斗相比很难驾驭,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年轻学徒往往缺乏耐心,很难在几年内就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更何况,科技日益发达,小巧灵活的蒸汽熨斗比比皆是,习惯了速度和效率的年轻师傅哪里肯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脚熨这种费时费力的工作上?
如今脚熨面临着几近失传的命运。脚熨行业在开罗往往是代代相传。一个脚熨店铺以家族命名,一开就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在蒸汽熨斗和电熨斗尚未普及的年代,脚熨店是很多人家隔几天就要光顾的场所。在那时,子承父业,承袭的与其说是一门技艺,不如说是一辈子吃穿不愁的谋生之道。时至今日,脚熨已不再是开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如何让这门独特的技艺在后代中传承下去,也成了很多老师傅们头痛的问题。
工匠精神的体现
哈桑大叔是一家脚熨店的老板,他和熨斗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五十多年,在他的店铺里,还摆放着唱片机等上世纪的老物件。在他眼中,蒸汽和电熨斗的流行似乎并没有对自己的工作构成什么阻碍。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和我提那些熨斗,那些小玩意儿也能算熨斗?”事实上,在包括哈桑大叔在内的很多脚熨师傅看来,体型硕大的脚熨斗才是熨平衣物的最佳选择,家用熨斗仅仅是绣花枕头,无法完全恢复一件衣服的最佳状态。只有像脚熨这样,慢慢耗费时间,依靠全身的力气,才能熨平时间给衣物留下的折痕。尽管生意不如过往,但脚熨店仍然有属于自己的一批老顾客。脚熨店的收费情况视布料厚度和衣物长短而定,客人将衣服放在师傅桌前,一小时后领取。光顾的客人中大多是老开罗人,他们和师傅们一样对脚熨有着执着的情结。
近年来由于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埃及人开始了解脚熨这门技艺,既有对生活品质和细节精益求精的中产阶级,也有抱着对所谓“工匠精神”的敬仰之情前来体验的年轻人。谈及脚熨的未来,尽管面临后继无人的难题,但师傅们也十分乐观。毕竟,脚熨虽然古老,但却能抚平时间带来的折痕,而一件平整完美的大袍,怎能离开一把灵活有效的铁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