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对城市景观风貌进行规划逐渐成为城市建设重要环节。在城市景观风貌中加入区域文化元素有利于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对拉动城市经济效益以及提高城市宜居程度提供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重要宝藏,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灿烂一笔,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应用非物质文化元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本文将针对非物质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的应用方式进行探讨,分析其主要价值与意义,并提出可视化表达方式,以促进非物质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规划间完美融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城苹景观风貌特色;可视化表达
非物质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与演变而逐渐留存下来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独特文化,是当地人们时代与区域文化的基本体现,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成为城市风貌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与艺术的极致体现,应用由非物质文化内容提取出的元素与现代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相融合,在保留传统文化色彩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现代化改造,是实现在继承中发展的有效措施,既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底蕴,又不脱离现代生活实际,加强非物质文化与现代城市规划之间沟通联系,使二者同时得到发展,为现代城市景观风貌建设营造独具特色的观感,提升人们居住舒适度。
1 非物质文化元素在景观风貌特色塑造中的作用
1.1 质文化能够体现躯随史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表现着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发展历史,是其环境特征以及风貌历史的体现,在进行老城区改造或者新城市建设时,非物质文化是城市发展与进步的依据,只有重视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城市独特性提升,使城市充满活力,为城市风貌建设提供有效建议,延续城市居民记忆,为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经济效益。
1.2 非物质文化可以体现一定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
非物质文化是当地人民风俗习惯及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深受当地文化特色、历史发展影响,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用非物质文化元素,建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不仅符合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特点,还能够突出城市特色,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在继承传统文化同时进行现代化创新,为非物质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得到保存与延续。
1.3 非物质文化是景观风貌特色“活态”体现
我国现阶段常常使用建造民俗文化馆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进行宣传与传播,但这种方式不能使人们产生共鸣,体会不够深入,对当地生活习惯以及文化风俗无法做到全面体现。而这些只能留存于日常生产生活,其从生活环境中诞生也只能存在于日常生活,群众基础极为广泛,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体现着当地独有的文化风貌。这些非物质文化元素的留存与发展要求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应用非物质文化元素,使城市规划适于这些元素的生存,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规划相适应,有利于原有传统生活风貌的延续与发展,从而使当地非物质文化更接近历史。
2 非物质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中的可视化方式
非物质文化缺少具体形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使用物质载体以进行可视化表达。通常会将非物质文化浓缩转化为某种符号特征,并在城市景观规划中使其具有被感知能力,这种方式被称为可视化。
2.1 从非物质文化的物质性方面提取可视化元素
非物质文化不具备物质特点,难以被人感知,因此要对其进行可视化表达,需要在对非物质文化的深入透彻了解后将其浓缩为某种具有代表性符号,将其具现化,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
2.1.1 提取非物质文化载体的色彩构成元素
非物质文化的载体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比较系统的美学讲究和色彩构成,这些色彩构成是传统文化含蓄的表达和直观的体现。从中提取色彩构成元素可以有效抓住地方美学取向特点,用以指导城市整体色彩风貌、建筑色彩选择以及景观装饰色彩构成。
2.1.2 提取非物质文化载体的形状构成元素
非物质文化载体的形状构成元素可以用于指导空间格局、景观装饰、建筑细部等的设计。将这些元素抽象化,可作为空间中融人文化元素的切人点。对于这些具有物质构成的文化载体可以利用原型再现、抽象加工等的手段,提取其文化元素,用以塑造景观空间,从而使人对片区文化景观风貌有一个综合的感知。
2.2 从非物质文化的概念性方面提取可视化元素
非物质文化在概念性上能够显示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这些元素本就是抽象的,需将其内涵抽取出来,用于指导风貌规划中的总体格局、文化空间、景观意向等的设计。
3 非物质文化元素可视化在城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中的应用
3.1 利用抽象可視化元素控制景观规划的总体风貌
非物质文化可视化元素是比较抽象的,但这些元素的抽象性也赋予了非物质文化广泛的应用,这些元素可以是空间要素、形状符号、色彩构成等。
3.1.1 在总体城市形态控制方面引入当地文化象征
在现代城市地段,文化空间可以不是原貌的恢复,而是元素的再现。但是传统的文化所需要和特有的元素,在这些空间是能够体现的。
3.1.2 在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方面考虑民俗活动行为
开放空间是城市景观风貌特色中重要的一部份。民俗活动的行为需求是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其表现为对物质空间和空间气氛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并营造恰当的民俗氛围,为这些活动的进行提供充分的空间支持。
3.2 抽取符号化语言形成具有特色的景观及装饰符号
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有指代、表意、传承,以及思考和认识等作用。可视化符号语言是相应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抽象反映,可将其用于城市的建筑设计、景观造型中。
在建筑细部造型中体现文化元素符号:
建筑细部是建筑的点睛之笔,将文化元素符号融人到建筑细部设计中可以使建筑富有灵魂,这些细部可以是建筑的色彩、构件、装饰等。例如在彝族的建筑中,可以在体量上构建纵横对比,象征彝族文化中通天柱的意向;采用彝族喜爱的喜欢使用三角形、菱形装饰,并使用特定图案化的墙壁美化。
结束语
在长时间发展与实践中,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环境风貌使地区发展出不同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作为区域文化的强烈体现,表达着地区人民的精神与历史,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与依靠。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中,不仅需要重视经济发展,还要提高对城市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应用非物质文化元素,经过可视化处理后与城市景观规划相结合,建立独特城市文化,为人们营造独具特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袁青.城市统筹背景下的城市风貌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5).
[2]陈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研究-以福州三坊七巷保护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32-36.
[3]孙思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