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珊珊+孙丽萍
摘 要:大豆作为重要的食用油、蛋白食品和饲料蛋白原料,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总结商丘地区的生产现状,分析优势和不足,针对性的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商丘市;大豆;现状;对策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3°44′~34°52′、东经116°39′~144°49′,东西长约168千米,南北宽约128千米。地势基本平坦,可分为高滩地、背河洼地、缓坡平原和孤山残丘四种地貌类型。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适宜的气候使商丘市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本市的大豆种植面积有缩减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品种过于单一、机械化和密植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
1大豆的现状
1.1大豆生产情况
在商丘市地区,大豆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冬小麦—夏大豆一年两熟制种植体系是大豆生产的特色[1]。通常在麦收后6月上旬播种夏大豆,9月底至10月初成熟,生育日数100天左右。
由上表可知:该市大豆种植面积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在大豆生产中受到自然灾害频繁、玉米等秋作物争夺种植面积、国外大豆市场“入侵”等多重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大豆的单产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大豆品种改良,栽培措施改进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1.2大豆耕作情况
大豆以免耕播种为主。大部分在麦收后为抢墒情,实行贴茬早播,简化栽培;在干旱年份等墒播种,很少造墒。而商丘市在麦收季节降雨较少,播期延误,这也是大豆产量不稳的原因。机械播種面积占98%,而播种机是小麦播种专用,加之免耕,使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
1.3大豆栽培方式及施肥情况
大豆种植均为平作,每亩播量47公斤,粘土一般播种6.5公斤,行距在20—45厘米之间,每亩密度在1—2.2万不等。大豆种植一般不施底肥(包括化肥、农家肥),因免耕或认为前茬小麦施肥已经够量,多数农户担心倒伏也很少追施化肥,少数有追施磷酸二铵、氮磷钾复合肥等。中等地力水平占66.9%,高水肥地力占33.1%。一半农户施用微肥,方法是随着喷施杀虫剂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1.4大豆病虫害防治情况
该市豆田地下害虫以蛴螬为主,秸秆还田发生时更加严重;食叶类害虫有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盲椿象、蚜虫、豆荚螟、豆天蛾等,其中以斜纹夜蛾和卷叶螟危害最重。防治常用药剂有苏云金杆菌、吡虫啉等;主要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洒。大豆常发生根腐病、霜霉病、炭疽病、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紫斑病等病害;以根腐病和霜霉病危害较重,用药剂防治大豆病害的农户不多,村民对病害导致的减产认识不足。
1.5农机具使用情况
商丘市大豆生产使用的农机具主要有小麦播种耧、国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背负式喷雾器等。农户几乎全部使用机械播种,一般用小麦播种耧,行株距不易控制;机械收割的户数为56%,多在集中种植区,也有因密度过大、管理不当、天气影响造成倒伏无法机收;分散种植区仍然以人工收获、机械碾压脱粒为主。
2问题及发展对策
2.1耕作方面
大豆集中种植区常年的小麦一大豆种植已成特色,轮作倒茬困难,造成病虫草害明显加重;机械有限和不配套,若待耕作后播种会失去最佳时机,在抢墒播种的年份更不合时宜。所以大豆时常存在播种质量差,疙瘩苗多,缺苗断垄严重的现象。一些地方则靠加大播量弥补缺苗,然而因无法施用底肥,增产无后劲。
对策:就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大豆的科研投入,优化大豆的科研队伍,改善大豆的科研环境,积极推广新的科研技术,进而有效的优化大豆的品种,提高大豆的生产水平。除了农业研究部门要加大大豆的研究之外,农民亦需要政府系列的优惠政策,除购买大中型灭茬、复式耕作机械给予补贴外,再按耕作面积给予补贴,此举是激励发展、改变现状的途径。
2.2品种利用方面
良种换代周期长,覆盖面小,发展不均衡。有的村镇已进入大豆品种第五次更新,可有的还在种植第二、三代的传统老品种,农民对新品种个性特点知之甚少。作为常规种子的大豆,农民可自留自用,缺乏购种换代的积极性,种子销售市场好时,还常以商品粮代替种子,相应地拉长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周期。
对策:选育耐水肥、耐密植、适合机械收获的大豆新品种,促进种子市场活跃发展,振兴种子市场,有望适度增加种植面积。政府部门也要给予大豆科研一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加大对大豆科研的投入,做好优质大豆品种的推广工作,使大豆的种植面积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大豆的生产水平,为农民和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2.3田间管理方面
夏大豆稀植时,茎秆粗壮,长势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较多,粒大,千粒重增加,籽粒外观品质佳,但种植密度过小,群体较小,总体产量肯定不高。而密度过大,株间光照差。导致植株徒长,容易诱发病害、倒伏。病虫害防控不及时,往往在危害成灾时才施药。田间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多为良种良法不配套;农民虽然对新品种感兴趣,但是一旦出现缺陷,就还认为老品种种着顺手,仅把早熟和大粒作为评价品种的标准,对新品种配套技术应用认识不到位。
对策:一、苗全苗匀是基础,间苗定苗省不了;二、尽早灭茬防草荒,除草剂使用要得当;三、“前磷后氮”巧追肥.前肥入土后喷叶;四、及时防治虫害,治小治早花费少;五、严防徒长防饲伏,“亡羊补牢”靠化控;六、开花以后地别干,叶片耷拉产量完;七、适时收获也重要,籽粒丰收质量好[2]。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张孟臣.黄淮海夏大豆及品种参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卢良峰.河南夏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