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军
摘 要: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全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增强创业能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许多民办高校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希望以创新创业促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以此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本课题通过分析民办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一类新兴课程,是伴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而提出的,其建设工作尚在探索阶段。至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概念尚无定论,多数学者在有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的文章中仅对课程体系建设构成,或课程内容、课程意义进行阐释,而何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未明确表述。鲍桂莲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
对于高等学校,只有合理地界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才能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加强此类课程建设工作。参考其他学者研究内容,结合课程定义,并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概念进行清晰的表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指高等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2 民办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覆盖面狭窄
我们总希望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日后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因此,会针对性地对某一部分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事实上,创业精神培养的不仅是学生创建企业的能力,更是学生主动寻找工作机遇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面向更多的学生。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不高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一方面,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只停留在实务讲座或者创业大赛的层面上,理论教学知识蜻蜓点水:另一方面,高校只管“教育”而不管“评估”与“反思”,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却缺乏一套全面的衡量标准。这使得学生无法直接地接触创业企业,直观了解到创业所需的素質及技能,同时更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3)欠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资源。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主要包括: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专门的创业组织机构、充足的资金来源、成体系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各类促进技术转移的中介机构、有丰富理论并提供平价的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期刊。这些资源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源源不断得到滋养,是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硬件保证。如果没有这些丰富的资源,即使美国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土壤、前瞻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一切也会是纸上谈兵,创新创业教育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4)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别单一,基本停留在开设创业理论类课程的层面上。
一般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只有创业理论类课程,创业理论类课程主要由金融、财务、法务等于企业运作密切相关的理论型课程组成,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于创业背景知识的理解,在集中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这是大多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正在进行的。创业实践类课程是对理论类课程的补充和加深,例如企业见习等,这类课程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互动实践,比起理论类课程,实践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创业实务讲座主要是聘请一些校外的企业家,定期或不定期地传授创业经验,讲授创业心得,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因此,应该增开设创业实践类课程和创业实务讲座。三大课程各有侧重,相互交又,融会贯通。
3 构建与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策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组成。其中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包括创新创业训练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学生科研及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
(1)通识教育
在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渗透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情感素质,激发创新创业的自觉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教育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能力的培养。突出专业特色,开展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3)创新创业基础教育
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是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基础。创新创业基础教育立足于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4)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以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教学为主体,包括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学科竞赛、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学生科研及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等,通过内容丰富、各种层次和不同方式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与体验中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技能。
(5)创新创业实践(自主创业)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最高层次的训练环节。通过自主创业,在实战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在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民办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优化的若干对策,希望能加快推动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以创业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卢保娣.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 14.35-44
[2]马长世,陈宇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5,48(2):258-279.
[3]周伟,黄祥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明.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32-36.
[4]杨阳.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10:148-149.
[5]刘萍.“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西北民族大学的尝试与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7(1):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