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017-09-23 18:30孙蚌珠
前线 2017年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总书记理论

孙蚌珠(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正确认识、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特别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问题。一是强调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的重要性。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二是指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能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是一个始终保持战略远见、深邃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政党。三是阐明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指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作最充分的准备,朝最好的方向努力,争取达到最好的结果。

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要坚持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分析比较中找准大势,乘势而为,促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并且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孙代尧(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实现伟大梦想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又有广泛的现实基础,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旗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国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新历史方位,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注重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统一起来,围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一时代课题,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风险、阻力前所未有,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全党的核心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程美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实现重大进步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这个论断既是对我们党的整个历史的生动概括,更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生动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一是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成为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一句响亮口号,成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指导思想。二是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要思想和理念。这些重要思想和理念从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上提出了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点和方向,属于实现中国梦具体实施层面的问题。三是全面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础,从文化价值观方面规设了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13亿中国人的精神内涵。四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命题。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五是提出了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一系列思想,诸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坚持用打仗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等等。

这些伟大成果是我们党的精神传统不断升华的结果,是十几亿中国人民勤劳奋斗的结果,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结果,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正是有了这些理论创新,才保证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得到朝气蓬勃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宇文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立志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不仅回顾与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而且系统总结了党领导全国人民所进行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唯物辩证法,提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时代方位、实践方位和发展大局上来思考。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用之于治国理政的唯物辩证的方法论,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集中体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哲学智慧和理论素养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哲学,是治党治国治军的根本价值观和方法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顶层设计的思想理论法宝。全党要高举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主题,全社会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践行,都需要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不仅存在于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也存在于人民群众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

当今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思想多元、观念多样、价值多维、形势多变,在不少领域甚至是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学院建设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和学术自信,努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深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价值独特性、学术生命力和话语表现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声音清楚地讲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准确地传出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华章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总书记理论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