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光
摘要: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切实认识到:学生思维敏捷与否,解题能力的高与低,关键在于教师的指点与引导。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吸取“营养”,自觉养成精思巧想的聪敏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一点作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了解学习目标,做到对所学内容心中有数。学习目标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的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对学习、生活、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在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客观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小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建立概念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发展了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在往返学校路上,通过"走一走"等建立起"千米"的实际长度的概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再如解答简单应用题时,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已知条件就是分析的过程,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所能解的问题就是综合的过程。解答复合应应用题时,分析、综合就较为复杂。先把复合应用题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进一步分析解每个简单应用题所需的已知条件,然后把已知条件成对的结合,连续地解答几个简单应用题,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
三、指导学生认识、解决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数学问题
一个人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传统的数学教育把数学知识本身的数学知识的运用分开来处理,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忽略了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的意识培养,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无论是新课还是训练课,都应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如学完“长方形面积”,让学生给镜框买玻璃,学生说出知道镜框的长和宽就知道买多大的,于是我把外框的长和宽告诉学生,学生很快就算出了要买的玻璃的大小。紧接着我问:这块玻璃能不能安装上?为什么?有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马上就想到安不上,太大了。在此基础上我又说了内框的长和宽,这时学生马上说还是安不上,太小了,到底多大的玻璃才能安装上?学生们根据实际情况最后达成共识。这样,不仅深化理解了长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而且重要的是解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应该焕发出其生命活力。具有活力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尤其应该焕发出其本身的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前布置了一个让学生在家里查询妈妈外罩衣服商标牌上所标示的面料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牛奶各种营养成分百分比的作业。上课时,学生争相发言,有的把妈妈衣服的商标牌和牛奶拿进了课堂。经学生展示,妈妈衣服面料各种成份含量:纤维65.9%、锦纶29.5%;牛奶各种营养成份百分比:能量3%、蛋白质4%、脂肪4%、碳水化合物2%、钠4%、钙10%。那么什么是百分数呢?接着,我就引进了百分数的定义: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把它叫做百分数。
这样从生活入手,学生就很容易听进去,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掌握得也就更牢固。记得当时,我还列举了成语中的百分数,如百发百中(100%)、百里挑一(1%)、半壁江山(50%)。学生觉得很有趣,对百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也很快。在讲《圆的认识》的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圆这个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汽车轮子、圆的生日蛋糕、圆形餐具等等。学生兴趣很高。趁机我便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汽车轮子是圆的等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圆的轮子光滑,便于行驶;圆形餐具比方形或其他形状的容量大……这样一来,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深刻多了。这样也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
教师可考虑在小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遵循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是孔子在《论语》中最先提出的,指学校、老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因材施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肯定的教学原则。原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班级统一上课的方法是目前学校教育中很基本的教学模式,它虽然持续了很多年,但他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教学步调一致,不能全面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有些学校一味追求考试成绩,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最重要的个性差异,只是用着异常固定的方式"孜孜不倦"地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一批又一批不同背景下的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个别差异非常明显的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的是普通不分等级不能扬长避短的教育,没有丝毫创新可言,不能很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严重缩减了学生发展和学习知识能力的空间。因材施教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不同学习者不同能力等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像马克思讲的那样,要正确对待差异,不能同,要存异,要追求个性,做到既能发挥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不放弃基础不好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