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宇
摘 要 传统的图书馆以实体图书馆为中心,每次借还图书都要到图书馆,这会影响到图书资源配置的效率。开放图书馆的借阅系统,让图书在读者之间进行自由借还,可形成图书的借阅漂流。论文通过理念阐述、流程规划和制度设计,勾画出图书流通的全新图景。
关键词 图书馆 去中介化 自助借阅 借阅漂流 借阅热度 诚信
分类号 G252.3
Book Drift Based on Open Self Service
Qian Yu
Abstract The physical library is the center of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Borrowing book should go to library everytime, which model will affe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location of the library resources. , The book can be free to borrow between the readers and formed to borrow drifting by using the open library lending system. Through the concept elaboration, process planning and system design, this paper outlines a new picture of the circulation of books.
Keywords Library. Disintermediation. Self-checkout service. Borrow floating. Heat of borrowing. Intergrity.
0引言
傳统的图书馆以实体图书馆为中心,所有的资源和服务都在图书馆内,读者获得资源和服务往往受到图书馆开放时间、服务地点及人力等因素的限制。以RFID为标志的新一代自助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时间和人力的制约,但其运作模式依然没有摆脱以固定地点和特定设备为中心的形式,读者必须通过图书馆的实物平台才能借阅图书,这势必会影响到图书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实体化的总分馆制建设能满足更多的需求,可即使服务网络再发达,仍然有延伸不到的角落。而且,集中式的实体图书馆随着资源建设无限扩充,还会造成与有限馆舍容量之间的矛盾,通过藏书剔除等手段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中很多图书还有需求。
在读者和图书之间,图书馆充当的是中介角色。图书馆的使命就是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最高效率地发挥图书资源的价值。当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流通机制不再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时,有必要考虑图书馆的去中介化,让图书直接在读者之间进行流通,实现藏书于民。
1开放自助借阅的总体构想
藏书于民并不是简单地把图书送给读者,而是要让图书能在读者群体中自由流通,通过图书在读者间漂流,达到图书保管和利用的效果。这种图书漂流方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漂流,普通的图书漂流是依靠读者诚信进行的模糊管理,图书的回漂率低[1],而作为常规化的图书馆运作方式必须能实现精准管理,这就需要开放图书馆的自助借阅功能对漂流图书进行跟踪和管理。
1.1可行性分析
图书馆管理系统一般是封闭的,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行借还书操作。随着自助图书馆的发展,读者可以自助进行借阅,虽然局限在图书馆的自助设备上,但是已允许第三方调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通过调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ACS接口,可以实现所有的借还操作[2]。只不过开放自助借阅不再是在图书馆内调用接口,而是在图书馆外的第三方平台调用数据。
*本文系常州市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科研课题重点项目“图书流通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ZTXH-2016A02)的研究成果之一。
图书馆管理系统一直封闭在馆内使用,既有需求的因素,也有安全性的考量。一方面,
集中式的实体图书馆不提供馆外服务不需要开放系统数据。另一方面,物理隔离的系统和局域网的应用范围安全性高。其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读者的需求也在变得多样化,特别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数据的互联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开放图书馆系统数据将成为必然。再者,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敏感性不是很强,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完全能保证安全。况且,通过接口调用数据本身就有较好的安全规范。
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开放的基础上,开放自助借阅系统可通过移动图书馆客户端或者微信公众号这样成熟的平台技术来实现。开放自助借阅系统记录和管理所有漂流信息,同时与图书馆管理系统交互读者、图书等信息。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只需对图书状态(增加漂流等待、漂流预约和漂流借出)和借阅规则做适量的修改,便可与开放自助借阅系统无缝链接。因此,开放自助借阅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主要是要做好需求分析和制度设计。
1.2基本流程
开放自助借阅的图书漂流基本流程见图1。(1)图书经过采访、编目等环节后进行上架,初始状态是图书在架。漂流起点是读者在图书馆内办理借阅手续,把图书带离图书馆,图书状态显示借出。(2)当起点读者阅读完毕后,如果不愿意漂流可以还回图书馆,愿意漂流可通过开放自助借阅系统把图书状态修改为漂流等待。(3)为加速流通,漂流等待状态设置一定的时间段,如果在漂流等待期内没有漂流预约,则上游读者须把图书归还图书馆;在漂流等待期内,有其他读者通过书目检索到该图书时,发现图书能进行漂流借阅,可通过开放自助借阅系统与上游读者预约漂流时间和停靠点。(4)等到约定的时间,在漂流停靠点,上下游读者面对面进行漂流借阅。上游读者先通过开放自助借阅系统生成二维码,下游读者扫描二维码办理借阅,之后上游读者把图书交给下游读者。(5)下游读者阅读完毕后,可以不再漂流直接把图书还回图书馆,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长度为一的漂流过程。当然,下游读者也可以继续进行漂流,下次的下游读者再把图书漂流下去,如此反复,漂流的长度将不断延长,甚至无穷漂流下去。endprint
2实现的关键问题
2.1借阅规则的设计
2.1.1借期管理
借阅漂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率,让图书更多地被最需要的人使用。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漂流等待期宜采用弹性期限。根据每本书的借阅热度来设置漂流等待期,如表1。
借阅热度的计算以近一年内的借阅次数为准,系统初始化阶段,可以对所有馆藏进行一次借阅热度统计,新书(入库时间小于1年)的热度如小于7则统一设置为7。系统运行期间,每天固定空闲时间,后台对当天进行了借阅漂流的图书更新其热度值。为了能通过漂流等待实现藏书于民,对于热度为0的图书,回溯计算其两年内、三年内……甚至到入库时的借阅次数,当借阅次数≥1停止回溯,得出漂流等待期,具体等待期如表2。
最终的图书借期=阅读时间(原借期)[+续借时间+漂流等待期]。一旦出现逾期费不得再办理借阅,缴付费用可通过网络支付或到馆支付。
2.1.2污毁管理
传统图书馆的图书污毁处理是人工判断、线下处罚,缺乏对污毁程度的记录管理,RFID的自助图书馆更是弱化了污毁管理。为实现更精确、更长久地借阅漂流,引入新的污毁评级管理机制。污毁等级评判标准见表3。
污毁处理过程:在漂流借阅时,下游读者扫描上游的二维码,查看图书原来的污毁等级(可同时多项),对比图书现有的情况,对本次漂流的污毁程度进行评级并详细说明,如本次污毁等级≤2,评级后确认借阅;如本次污毁等级≥3,可拒绝漂流借阅。和逾期费一样,一旦出现污毁处罚上游读者证不得再办理借阅,必须等处罚处理后方可恢复正常。
2.2漂流预约的过程
借阅漂流某种意义上是基于LBS的服务,开放自助借阅系统的用户协议须明确表明将读取读者的地理位置。系统在上游读者愿意漂流时,修改图书状态为漂流等待,同时记录当前位置为图书所在位置,以便下游读者查询。考虑到精确性,允许读者手动修改位置。但是,上游位置并不一定是停靠点的位置,只是作为参考。(1)下游发出申请。系统读取当前位置为申请位置,结合读者基本信息发送到上游端。当然,下游可以附注希望漂流的停靠范围和时间段。(2)上游审核申请。期间,可通过系统短消息或者下游预留的手机号等通讯手段和下游沟通,拟定漂流停靠点和时间。审核未通过则申请失败,默认15日内未完成审核,申请过期。(3)下游确认预约。下游同意后,确认停靠点和时间,完成漂流约定。
如果图书有多个复本同时处于漂流等待,则下游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申请(不超过可借阅数),上游亦可对多个申请进行审核,选择预约。
2.3诚信和隐私问题
借阅漂流是图书在读者间的自由流通,如何监管是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图书馆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鼓励流通又要能进行有效图书资产管理。采用诚信积分的方式,可以起到激励和制约的效果。漂流约定日期之后15天内,不管漂流是否成功,上下游都可互相评分,分值区间见表4。
诚信积分作为读者基本信息的一项主要内容,将成为漂流审核的重要依据,并且计入到图书馆诚信系统中去。
诚信分值的高低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守信程度,却无法确定个人的道德品质。漂流借阅中,读者当面接触可能会带来有关隐私安全方面的顾虑。为此,读者需有必要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选择合适的停靠点和时间,当发生了侵权事件后要及时向图书馆等有关部门反映,采取合法手段维权。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漂流借阅中的出现侵权将是极小概率事件。开放自助借阅的图書漂流可以先在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等相对封闭的范围内试点,让漂流从熟人小众圈开始,逐步推广到陌生人为主的大众圈。
3结语
借阅漂流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方式,通过与传统借阅系统的无缝链接,继承和发展了图书馆服务。它突破了传统借还图书都要到图书馆的思维定势,克服了以实体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效率低下的缺陷,是图书馆去中介化的一种很好表现。在整个漂流过程中,图书馆只是起点和终点,读者始终处于中心环节,读者的需求是漂流唯一的驱动力,图书馆的角色已从中介者转变为监管者。随着借阅系统的开放,借阅漂流凭借其突出的流通自由特性,结合总分馆体系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全覆盖。
参考文献:
[1]吕梅.“图书漂流”背后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7(2):154-155,153.
[2]姚舜.图书馆微信借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建设,2015(2):84-87.
钱 宇 常州市图书馆馆员。江苏常州,213003。
(收稿日期:2016-- 编校:方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