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设计
张 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对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工程概况,场地区位条件分析及总平面设计,并对建筑的功能、交通、造型等作了具体说明,为类似的项目方案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教学,有机,整体
1.1 项目背景
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拥有全科医师资质人数105名。2014年与15个县级医院共同组建了首批山西省肿瘤医疗联合体,建设了肿瘤医师培训基地,承担着全省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有力带动了我省基层医院诊疗服务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同时作为医科大教学医院,三院还承担着学生实习培养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教学培训任务,为基层医院培养守卫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全科医生,造福全省人民,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决定在医院院内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
1.2 建设目标
该项目定位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区域急救、公共卫生“五位一体”的医生培养基地。立足市情,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及现有区域医院缺失的现状,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融合东山风景文化,建设立足长远,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科室设置齐全且专科特色突出的培养基地。
1.3 建设规模
新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位于院区东南角,邻报告厅,南邻体检中心,西邻外科住院楼,东临20 m宽城市规划路(见图1),建筑地上10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42.9 m,总建筑面积地上10 821.26 m2,项目投资约5 400万元,建成后每年可承担400余名全科医师规模化培养任务,可满足未来多元化的社会医疗服务需求。建成后医院地上总建筑面积190 181.06 m2,停车数量651辆,床均建筑面积88.23 m2,小于规范要求的床均建筑面积90 m2/床,床均用地面积40.95 m2,小于规范要求的109 m2/床;绿地率31.6%,满足改扩建医院绿地率30%的规定;建筑密度27.08%;容积率2.16。
1)场地概述:该工程位于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院内东侧,新村路以西,凯旋街以北。
2)现状分析:院区内用地平坦,交通便捷,本建筑用地东高西低。
3)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场地所处地貌为黄土丘陵区。地下水位埋深13.2 m~13.6 m,标高826.31 m~826.58 m,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幅度约1 m,勘探期间属地下水平水期。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拟建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拟建场地类别为Ⅲ类。
拟建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拟建场地按非液化场地考虑。
拟建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可不考虑地基土的震陷问题。
太原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0.74 m。
3.1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以整体规划局部实施为原则,重视医院用地及周边环境关系与规划建筑,保证院区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合理、各类流线清晰明确互不干扰、空间环境疏密有致,绿色建筑贯穿始终,建筑美观大方、经济适用并符合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则及城市形象为设计指导思想。
3.2 建筑设计特点
做到技术合理、流程简洁、经济合理、环保节能,体现现代化医疗建筑的特点。建筑形态配合功能要求合理设置,便捷各功能区块间的联系与交流。
3.3 绿色建筑
合理统筹建筑使用空间,控制建筑成本,使工程做到经济适用、美观大方。避免建筑单向度的形象塑造,结合场地的高差变化,满足现在医疗功能的需要,又提供医疗发展条件。所以该项目不是一个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医院总体发展布局的延续。
4.1 设计依据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标110—2008综合医院建设标准;JGJ 50—2001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1039—201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定。
4.2 建设场地概况
山西省第三人民医院位于太原市职工新街3号,该工程位于院内东南角,北邻报告厅,南邻体检中心,西邻外科住院楼,东临20 m宽城市规划路,水、暖、电、道路等配套设施齐备,土地手续齐全。
4.3 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1)总平面布置。
项目位于院区东南角,北邻报告厅,南邻体检中心,西邻外科住院楼,建设地四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项目建筑与周围已有建筑间距满足消防间距要求。
2)交通组织。
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内的水平交通主要由内走道承担,内走道净宽度2.25 m。
项目竖向交通设施,设置有两部楼梯和多部电梯,楼梯宽度符合人流量最大层的人员疏散要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1层东南北三向为半地下,西向设主出入口,2层东南北三向均设直通室外的出入口,保证人流疏散的畅通。
4.4 竖向设计
根据本地块的地形特征,竖向设计中考虑处理好本场地与周围道路场地的衔接关系,尽量减少填挖方量。该场地东高西低,场地与西侧的区内路有大概3 m的高差,考虑到建筑室内与出入口室外地面高差按0.01 m考虑,建筑±0.000 m室内设计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870.00 m。北侧主入口位于首层(室内绝对标高870.00 m,室外绝对标高869.99 m),南侧入口位于地上2层(室内绝对标高874.50 m,室外绝对标高873.65 m)。
4.5 消防施救
与周围相邻建筑防火间距大于13 m,西侧长边临院区道路,东侧长边临市政道路,且在此范围设有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与出入口。满足消防车道和救援场地要求。
5.1 设计原则
1)理性原则——引入城市设计的理念,让建筑与城市直接对话;特别是要处理好建筑与医院内其他建筑的关系以及东侧城市道路的街景。
2)人文原则——规划开放式的院落结构和合理紧凑的功能布局,室内外组合的空间变化,形成层次丰富的建筑形象。
3)生态原则——强调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4)简洁原则——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以明快为主基调,富有新时代医院气息。
5.2 建筑平面设计
院内东南角,北邻报告厅,南邻体检中心,西邻外科住院楼。地上总建筑面积:10 821.26 m2,地上10层,地下为主楼埋深和减隔震需要,楼电梯均不到地下,地下不做使用功能;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建筑总高度42.90 m。
建筑功能及组成:1层为储藏室和设备用房;2层~4层主要为教室、讨论室;5层,6层功能为临床技能模拟中心,主要有模拟抢救室、模拟诊室、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综合技能实训室、监控评估及会议等;7层~10层为学员宿舍。
5.3 剖面设计
该工程地上10层。1层~5层层高4.2 m,6层层高4.5 m,7层~10层层高3.9 m。屋顶机房,水箱间及楼梯间层高为3.6 m。室内外高差0.30 m,建筑总高度为42.90 m。
5.4 建筑防火设计
本工程建筑类别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总平面消防设计:与周围相邻建筑防火间距大于13 m,西侧长边临院区道路,东侧长边临市政道路,且在此范围设有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与出入口,满足消防车道和救援场地要求。
2)防火分区:每两层设置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均设有一部消防电梯,所有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安全疏散距离及防火分区面积均符合规范要求。
3)建筑防火:主楼:每层建筑面积约为1 100 m2,每两层为一个防火分区,加自动报警喷淋系统。疏散楼梯采用2部防烟楼梯间,北侧设置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前室形成合用前室。房间门至疏散出口距离满足规范要求。
4)安全疏散:a.安全出入口的数量:超过75 m2的房间,均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安全出口。每个防火分区均有2部疏散楼梯。b.疏散楼梯间的形式:楼梯间均为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设置防烟前室或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自然通风,前室加压送风。楼梯间均出屋面。c.疏散距离:主楼的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门距离最近的疏散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37.5 m,尽端式走道房间门距离疏散口的距离不大于18.75 m。d.建筑首层直通室外的疏散门总宽度为4.1 m,2层直通室外的疏散门总宽度为7.2 m。
建筑疏散密度和疏散系数最大层4层,疏散人数267人,共需疏散宽度2.67 m,设置2部疏散楼梯,总宽度3.4 m。
救援窗:救援窗设置在建筑东侧,紧邻消防登高操作场地。每层设置4个救援窗口,窗间距不大于20 m。窗户净高净宽均大于1 m,窗下距楼面0.8 m。
建筑立面造型设计见图2。
整个建筑充分体现了庄重大方的气质。建筑外立面以石材与玻璃幕墙材料为主,作为区域内重要的节点性建筑,风格在强调坚实稳定的同时,立面以简洁、流畅的现代风格来诠释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医院培训楼外貌。
[1] JGJ 49—8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S].
[2] 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S].
[3]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Thegeneralpractitionerof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ShanxiProvincecultivatedthedesignofthebase
ZhangYu
(TaiyuanInstituteofArchitectureDesign&Research,Taiyuan030002,China)
Third in Shanxi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base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base project survey, site location condition analysis and the general layout design, and the function of building, traffic, for the details, such as shape is used for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 design and reference.
teaching, organic, whole
TU246.9
:A
1009-6825(2017)24-0012-02
2017-06-12
张 宇(1978- ),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