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兵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73)
·针灸经络·
刺络拔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
许天兵
(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73)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阿是穴)联合穴位注射(髀关、伏兔、风市)。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确切。
股外侧皮神经炎/治疗;刺络拔罐/治疗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应用
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持续性蚁行及麻木等异常感觉,亦有出现疼痛者,故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多发于中年男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3∶1。其病因尚不明,可因寒、湿、外伤而诱发,也可继发于腰部骨性疾病[1]。2013年4月—2015年5月,笔者采用刺络拔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本科室门诊收治的股外侧皮神经炎的患者6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平均(40.65±7.14)岁;病程平均(6.36±3.11)个月;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平均(41.53±6.32)岁,病程平均(6.50±3.4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实用疼痛诊断治疗手册》[2]的标准。①大腿前外侧感觉异常(如持续性蚁行及麻木、僵硬、刺痒、烧灼或压迫感等)和疼痛。②感觉异常和疼痛常在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③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外侧皮神经经过髂筋膜处(即髂前上棘内侧或其下方)有压痛。④患肢局部皮肤触痛及温觉迟钝或感觉过敏。⑤骨盆及股骨X线片正常。
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同意接受本法治疗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不能接受本法治疗者。③骨折、脱位、肿瘤及糖尿病等病症引起者。
治疗组给予刺络拔罐,主穴:阿是穴(患肢感觉异常区域)。操作方法: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七星针由上而下、由外而内均匀叩刺,全部叩遍,待皮肤上出现小血珠后,迅速加拔火罐,留罐10 min,取罐后用消毒棉签擦净血迹,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加穴位注射,取穴:髀关、伏兔、风市[3]。将腺苷钴胺1支(40 mg/支,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1506701)用3 mL生理盐水稀释,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 mL稀释液,每个穴位注射1 mL,3 d治疗1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腰夹脊、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阿是穴采用局部围刺法,即针尖向皮肤感觉异常区域中心斜刺0.5寸,每隔2~3 cm刺入一针,围成一圈。余穴直刺进针,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泻法,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 min。[4]1 d 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按照参考文献[5]的标准。痊愈:感觉异常和疼痛完全消失,局部皮肤感觉恢复正常。显效:感觉异常和疼痛明显减轻,患处面积缩小2/3以上,局部皮肤感觉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感觉异常和疼痛减轻,患处面积缩小少于1/2。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2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股外侧皮神经炎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因其感邪部位和性质不同,又有“皮痹”“髀痹”“着痹”之分。 本病的形成系由正气内虚,风寒湿邪乘虚外袭,留滞于足阳明、足少阳两经皮部,致两经筋脉阻遏不通,不通则痛,久则气滞血瘀,肌肤失养,而麻木不仁[5]。其治疗原则应以祛瘀生新、通经活络为主。七星针法是“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灵枢·官针》[6]记载:“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可见七星针刺络法是针对该病治疗的有效方法。七星针叩刺出血后再加拔火罐,可使瘀血去而新血生,进一步加强活血通络之效。
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源于L2~3脊神经后根,于髂前上棘内侧穿过腹股沟韧带下方,分布于股前外侧皮肤,故在此神经经过的任一部位处发生病变均可引起本病。其病因复杂,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查不出明显的病因。可因腰椎病变、内脏下垂、腹股沟疝等引发,也与受凉、外伤、嗜酒、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妊娠压迫等有关。股外侧皮神经病理变化为髓鞘肿胀、变性、脱落、神经鞘膜细胞增生。[7]穴位注射的药物腺苷钴胺,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也参与三羧酸循环,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非常重要,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8]因此穴位注射腺苷钴胺对变性皮神经能起到营养和修复作用。
刺络拔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相对于针灸疗法有疗效显著、治疗次数少的优点,但也有些患者难于承受七星针叩刺产生的疼痛,这就要求施术者手法一定要熟练。对于一些痛觉过敏者,也可在叩刺前用2%的利多卡因将消毒纱布完全浸润,覆盖在欲叩刺的部位上15 min,这样再叩刺时患者一般不会产生疼痛。
[1]宋文阁,付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76-277.
[2]陈宁,叶陈前.实用疼痛治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332.
[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59.
[4]陈敏.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5.
[5]邱茂良.中国针灸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4.
[6]奚永江.针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63.
[7]张红.神经干刺激疗法配合扬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3,9(11):1659.
[8]杜国君,李小六,殷潇凡,等.腺苷钴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44.
1001-6910(2017)09-0046-02
R244.3
:B
2017-04-10;
2017-07-19
(编辑 田晨辉)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