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燕
【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整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7年9月本科接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患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之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取鼻内镜疗法,B组采取常规疗法。综合分析两组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比B组的7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鼻内镜手术整体疗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患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激光;鼻内镜手术;疗效
临床耳鼻喉科疾病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比较常见,具有症状明显、发病率高以及难以根治等特点,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伤[1]。现阶段,临床医师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患之时可采取多种治疗手段,比如: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微波治疗,针灸治疗等。但在近几年中,随着我国鼻内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整体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此,本文将重点剖析鼻内镜手术整体治疗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7年9月本科接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患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原理将之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40例。其中,A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5-67岁之间,平均(41.3±8.2)岁;病程在2-9年之间,平均(4.6±1.1)年;伴鼻塞症状者,4例;头痛者,3例;嗅觉减退者,6例;脓性鼻涕者,3例;Ⅰ型18例,Ⅱ型15例,Ⅲ型8例。B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4-67岁之间,平均(41.5±8.1)岁;病程在2-10年之间,平均(4.9±1.3)年;伴鼻塞症状者,3例;头痛者,2例;嗅觉减退者,4例;脓性鼻涕者,2例;Ⅰ型19例,Ⅱ型16例,Ⅲ型6例。两组都经相关检查确诊符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且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实行鼻内镜整体手术治疗,具体为:全麻成功后,选择国内鼻内窥镜和成套手术器械,同时严格按照Meserkkliger术式的实施流程,于鼻内镜下,对患者的息肉进行彻底的切除。此后,再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开放筛窦,同时对额窦和上额窦的自然口作扩大处理,让窦口鼻道复合体保持引流通畅。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的其它合并症进行有效的处理。术后,予以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
B组实行传统治疗,也就是微波治疗、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当中,Ⅰ型病患采取药物疗法,包括:鼻炎康以及鼻速通等,Ⅱ型病患采取微波疗法,Ⅲ型病患采取激光疗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如下标准[2],对两组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作出判断:(1)治愈,内镜检查提示竇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窦腔黏膜上皮化;相关症状彻底消失。(2)显效,内镜检查提示窦口开放较好;无脓性分泌物;窦腔黏膜上皮化;相关症状明显缓解。(3)有效,内镜检查提示手术局部区域中有水肿现象;脓性分泌物较少;相关症状好转。(4)无效,病情未改善或者恶化。其中,以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作为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计算,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比B组的7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当人体的鼻粘膜上皮受慢性炎症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增生的情况之时,将会在黏膜表面上形成新生物,从而对鼻腔造成阻塞,并由此引发鼻腔通气不畅亦或者是引流不畅等,也就是临床上所谓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相关资料显
(下转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