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摘要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问题。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包括健全并落实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稳定财会队伍、加强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等。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93-02
1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根据我国财务和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分设会计、出纳等岗位,虽然很多村集体分设了会计、出纳岗位,但由于村干部意识不到位,导致财务制度无法落实。此外,财务规定中明确规定账款需分管,但部分村干部直接包揽了会计与出纳的工作内容,致使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不仅如此,有些财务主管村干部对财务制度、法规不熟悉,不仅不按规章制度办事,还不接受财务人员的建议,从而出现财务管理混乱、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账前审核制度执行不严,有些乡镇的农经站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就在票据上盖上“同意报账”,乡镇农经站没有发挥应有的外部监督作用[1]。为了使农村财务收支情况充分受到民众的监督,通过设立民主理财制度来实现,但实际情况是民主理财小组有名无实,民主理财监督名存实无,加之理财小组成员业务水平不高、农民群众监督意识不强,致使民主理财监督根本无法落到实处。此外,由于农村财政管理体制当中存在一定弊端,导致相关财务人员因利益驱使,或者为了讨好村干部而违背原则。
1.2 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流动性大
目前,很多农村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比较低,流动性大,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会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财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老龄化问题严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镇工作,致使人员补充不足,还有的村根据个人好恶和感情来选拔村会计,致使一些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或业务生疏的人员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二是知识更新慢,很多财会人员不愿参加培训,平时也疏于业务学习和提升,不具备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技能,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方面推进缓慢。三是农村财务人员无法做到专岗专职,导致无法专心提升财务专业技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界限不清晰,无法保障财务部门的独立性,给资金私用、乱用造成可趁之机,存在较为严重的財务问题隐患。四是农村财务人员流动性大,变更频繁。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这主要在于村财会人员的选拔与任用缺乏公平透明性,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任用,每逢村支部、村委会换届时,财会人员也跟着更换,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问题[2-3]。这样导致村财务管理工作频繁交接,工作连续性、责任性受到严重影响,违规、违纪等财务问题频出。
1.3 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流于形式
在村财务管理方面有明确制度,要求对财务进行公开。目前,虽然大部分地区开设了财务公开栏等,定期向村民公布财务支出具体情况,但具体实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公开内容不真实、敏感项目公开度不够、公开形式单一且时间短暂,公开内容过于笼统,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也就无从发挥其监督作用。
2 解决对策
2.1 健全并落实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为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农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涵盖财务管理、审计管理、民主理财等多个方面。各村级财务管理部门在落实上述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建立健全票据管理、财务审核、监督及公开等制度,不断夯实财务管理体系架构。
2.1.1 不断完善“村财镇管”制度。所谓“村财镇管”的前提在于保持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财务监督权不变。此外,在镇政府设立财务服务中心,并为各村分配财会1名专职人员作为助理会计,村助理会计其职责在于现金代收、代付及票据的初步审核,并将票据送达至报账中心,村助理会计有镇政府统一选拔、指派,并隶属于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同时成立村级理财小组,为保障理财小组的民主性,不允许村主任及其直系亲属作为小组成员。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在于对财务开支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经小组成员签字、盖章后递交到镇财务服务中心进行记账手续的办理。如票据存在不合理情况,或与相关制度不符情况,财务服务中心将予以驳回,对于合格票据将付现金或开具支票。
2.1.2 加强民主理财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财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立民主理财小组的目的在于提升村级财务管理的民主性、公开性,切实让民主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在重大事项决议方面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村集体资金使用情况方面定期予以监督审核;此外,在公开性保障方面,设立财务公开栏,定期对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公示,尤其是在村民焦点问题上,如大额资金使用、招待费、车辆费、干部报酬等都必须予以明确,不得出现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描述;每年年终要对全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开说明,内容须详实,切忌出现隐瞒现象,真正让村民群众享有监督的权力,保障其知情权。
2.1.3 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一签”是指财务票据需要由业务经手人签字,“一批”是指村委会主任审批,“三审”包括村助理会计、理财小组以及财务服务中心三方审核。只有完整履行上述审批流程才能进行费用报销。
2.1.4 加强财务档案管理。财会资料包括会计凭证、报表、账簿等,需按月逐年进行整理装订,并进行专地专柜存放,并由专人保管。此外,需要建立档案查阅、存档、移交登记簿,明确责任、避免丢失。
2.1.5 健全财务监督体系。村财务管理上级部门,应当不定期进行财务执行情况审计检查,通过审计检查发现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严重问题应当予以严惩追责、对于一般问题应当予以通报批评,发现问题后要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必要时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反映。endprint
2.2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稳定财会队伍
基层的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要重视对农村财务人员的培养。一是通过统一培训和考试,将一批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人充实到农村财务队伍中来。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经管站进行考察选配,避免村干部任人唯亲。二是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农村会计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及时学习新法规、新政策,不断提升财会从业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4]。
2.3 加强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村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于互联网的村村通工程,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起到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监管力度、增加财务透明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民主管理等积极作用。一是通过农村财务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不仅提升操作合規性,还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具体表现为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处理与输出,大大提升操作规范,降低出错率,并能够实现有效的监控目的。此外,信息系统可实现自动记账、转账以及报表生成功能,大幅提升准确率,降低会计人员劳动强度。二是通过农村财务信息化,强化了监管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公款私用、贪占挪用、白条抵库等问题进行适时监督检查,确保合规、监督有效落地。三是通过农村财务信息化,规范村级财务公开,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农村财务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使村级财务在程序、时间、内容、形式上真正达到了公开、规范,出纳账、会计账都在网上进行账务处理,增强了群众参与管理的透明度,提升了村级财务公开质量,保障了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与监督权的落实,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3 参考文献
[1] 芦莲.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394-399.
[2] 高祥晓,安存红.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93-396.
[3] 郭光耀.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1):128.
[4] 潘林.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