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兰 杨雯 罗佳
摘要 会东是全国烤烟第一大县、国家产粮大县、“新增50 00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核心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以及马薯产业发展重点县。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会东县开展“三农”专项服务。县气象局作为会东“三农”服务主体,以此为契机,对会东县“三农”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对今后“三农”服务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在姜州镇顺金家庭农场试点开展了直通式气象服务。本文在总结会东县“三农”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提升会东县“三农”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三农”;服务水平;评估;调研;直通式气象服务;四川会东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64-02
Abstract Huidong County is the largest flue-cured tobacco producing county,the national major grain-producing county,the core county of "500 million tons of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base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key county of the potato industry development.In 2016,the central government arranged special funds to support Huidong to carry out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special service.As the service provider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uid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took this opportunity to assess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ervice and research these needs of future and develop the straight-through meteorological service to Shunjin Family Farm as pilot project in Jiangzhou Town.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service for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Key words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service level;assess;research;straight-through meteorological service;Huidong Sichuan
气象是影响农民的日常农业生产的关键因子之一,气象服务对于农民而言至关重要。基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三农”服务,既是老话题,也是新课题。目前,会东县正处于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刻,气象服务如何助农增收是会东气象人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会东县概况
会东县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北纬26°12′14″~26°55′42″,东经102°20′13″~103°3′35″),幅员面积3 227 km2,辖13个镇7个乡,人口42.1万人。会东县气候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征,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县境内群山屹立,河流纵横,海拔高差悬殊(最高点3331.8 m,最低点640 m),地形地貌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几率高。
2 会东县“三农”服务现状
会东县自1958年建立气象站以来,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一直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县气象局大力发展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经过近60年的努力,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观测业务体系,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气象为农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县政府成立了分管县长任组长的气象为农服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了对乡镇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县气象局分别与县级涉农相关部门签订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协议,成立了“三农”服务专家联盟,组建了500余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在气象部门的主导下,全县建成26个标准化防雹作业炮点、40个区域自动站,直接服务于会东“三农”工作。姜州镇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正有序推进,对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已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会东“三农”服务工作的直接经济效益均在3 000万元以上。
3 会东县“三农”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
会东县集民族、边远、山区县于一身,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目前,农村的气象服务水平较低,对农民的农业生产可参考性低。虽然各乡镇都配备了气象信息员,但由于人员变动快、培训力度不足,同时气象设施应用程度低,缺乏长期抵御气象灾害规划以及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措施和制度,造成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气象预报工作严重滞后。
3.2 技术匮乏,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会东县气象局现有工作人员8人,由于人少事多,加之经费紧张,县气象局未设立专门的为农气象服务岗位,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需要不相匹配,制约了气象服務在农业中的应用。
3.3 信息渠道不畅,农民缺乏防雷意识endprint
受资金、人员和技术力量的限制,会东县气象台和电视台至今仍未制作和播放电视天气预报。会东县有线电视、网络等普及率相对较低,中央、省、州电视台定时播放的电视天气预报,不能满足农民农业生产需求,导致农业生产中很难及时了解气象信息[1]。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缺乏基本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在防雷方面,农村雷击事故时有发生,使农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面临较大的威胁。
3.4 缺少针对性、准确性、及时性的气象服务
在实施中央财政“三农”专项服务工作之前,会东气象局给农民提供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少之又少。气象服务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风霜雨雪、日照、水体温度、土壤温度以及空气温度与湿度等。农业生产中,农民对这些气象因素的变化如不能及时获悉,导致农民不能及时调整农事活动以防范气象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中作物的生长发育[2]。目前,农业生产逐渐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单一的气象预报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3.5 缺乏项目支撑
2016年以前,会东县“三农”服务没有项目支撑。与其他涉农部门相比,气象部门服务“三农”的含金量较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样制约了气象服务“三农”的应用能力。
4 提升会东县“三农”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4.1 制作精细化预报产品
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提高会东天气预报的技术水平,切实加强制作精准天气预报的能力建设,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短信等多途径发布会东乡镇天气预报。
4.2 建立山区农村气象和地质灾害专用警报系统
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通过山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安装的大喇叭广播站以及天气预报短信的方式自动启动播音设备,及时广播重要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帮助山区的农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及时预防、躲避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4.3 加强关键农时气象保障服务
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以及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根据不同需求,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县乡政府及村委会提供及时、准确的专题气象服务。
4.4 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针对会东县烤烟、高山油菜、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开展播种、移栽、收割、晾晒、病虫害防治等关键农事活动农用天气预报服务。
4.5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适时发布干旱、高温、暴雨洪涝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估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并提出针对性的灾害防御措施,指导农民有效防灾减灾。
4.6 推广气象适用技术
在适宜地区加大农田节水灌溉等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含量和防灾减灾效益。
4.7 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气象服务
开展农业气候区划调查,在高分辨率地理信息和GIS 技术支持下,开展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会东县主要农经作物的最佳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以及农业气象灾害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并汇编成册发放到乡镇级地方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
4.8 强化对新型农业组织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将全县重点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组织纳入直通式气象服务信息库,明确服务对象及服务产品发送方式、渠道和流程。
4.9 “软硬兼施”提高“三农”服务含金量
在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助农增收的前提下,“三农”服务必须以项目为抓手,提升“三农”服务的含金量。抓“三农”气象服务就是抓项目落地,就是抓经济发展,让农民享受“三农”气象服务,享受党的惠民政策。只有将地方政府、基层气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三农”气象服务才有生命力,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4]。
5 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准确、优质的气象服务对农民的农业生产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侧重气象服务在农村的工作开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村气象服务建设,维护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6 参考文献
[1] 丁蕾,张育萍,谢洁,等.提高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70-271.
[2] 李桂梅.试论气候特征与农业气象服务[J].农业与技术,2014(9):185.
[3] 肖清媛,王永刚.贵溪市“三农”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4(5):174.
[4] 张海兵,王玉龙.农业气象服務现状及发展建议[J].科学时代,2015(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