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伊玛堪看萨满文化

2017-09-22 18:28丛晴晴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承

丛晴晴

摘 要:伊玛堪是黑龙江赫哲族原生态说唱文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涉猎广泛,内容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对萨满文化的展现与诠释可谓是最生动、最全面,堪称前所未有。

关键词:伊玛堪;萨满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I2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35-01

萨满文化是我国古代北方数民族,主要是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宗教文化,也可称作巫史文化,这种宗教文化除亚洲北部地区外,在欧美等地区北部的少数国家也曾流行。

应该说它是在人类社会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意识形态。

“这种宗教文化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原始人分不清自然力和人的根本区别,他们对自然界无知、恐惧和依赖,以为大自然是庞大神秘、变幻莫测、无限威力的对立物”。原始人“不知梦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结构,以为肉体之外还有个精神的我,有个神灵的世界,有个不死的灵魂。”“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主宰着人类社会的神秘力量,因而对其敬畏和崇拜。”(《中华神秘文化》——众生膜拜的宗教)以上观点通俗而合理地分析了萨满文化产生的最初原因。

文化是个大概念,特别是中华文化,外延广阔,博大精深,它可以涵盖许多子文化,像萨满文化这种带有幻想性、奇异性、隐秘性色彩的文化,是否可以归为“神秘文化”一类?我觉得是可以的。

巫觋(女为巫,男为觋)即萨满,这是已被考证和确认了的。巫史文化(萨满文化)有它的文化结构和文化体系,它与中华文明的产生,中华文明的模式共生共存。巫觋为智者、圣者,知天知地,为通天阶级,独占沟通天地的神权。王权正来于神权。巫觋有宇宙观,认为宇宙是分层次的,这就是其大宇宙观念。巫觋借助高山、巨树、飞禽、走兽、面具、颅骨等神器通天。

古代君王及官吏皆出自巫,其中尚有王巫结合的类型,有为王师者,有神巫者。

学界通识:萨满文化只为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所有,这就揭示了中国赫哲族巫史——萨满文化是研究重点。北方民族的巫史的中心内容是对宇宙自然物、对天神的崇拜观念及其在祭祀、祭典中所显现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心态。

神灵观是萨满文化的核心,随着这一观念的不断发展,原始先人逐渐形成了对死者的悼念和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自己想象的象征祖先和逝去的亲人的替代物——神。

人们既然创造了这些被崇拜的神就自然把祸福安危寄托在这些神灵之上,这就逐渐祈求神灵的各种祭祀活动,也就产生了主持祭祀活动,沟通人和神之间的媒介和使者——萨满。

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汇编》中,它出自女真语,指的是跳神、做法的巫师一类人,也就是巫觋。巫觋即萨满,这已是经多方考证早就认定的。而萨满必须是智者、圣者,是那些能将凡人和天神相互沟通的神职人员。它们必须有求索敬神,必须赋予智慧,必须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及农林医药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帮助人们实现理想和愿望,在人与神之间交流游刃有余。他们可借助神力帮助人们消除灾难获得幸福,能施药祛病招魂让逝者死而复生。

在原始赫哲人的眼中,大萨满还可测出过往,预知未来,通晓万物,无所不能,他们是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精神领袖和通灵巫师。伊玛堪系列故事中在这些方面均有生动细致的展示,神力非凡的萨满俯拾皆是:《满都莫日根》中助满都西征所向无敌的萨满贺妮、黛勒德都,令满都百伤顿无,骨肉复原的萨满显吉勒、显根玛玛;《香叟莫日根》中巫术出众、力大无比,能劈倒神树救出香叟的萨满赫金德都;《木都力莫日根》中能过阴招魂,令已失魂的木都力灵魂附体的萨满争根德都;《希尔达鲁莫日根》中“用桦树皮剪了一匹马,对她吹了三口气”,那桦树皮即变成一匹洁白骏马的神手萨满苏完德都;《夏留秋莫日根》中把智慧和神灵都传给夏留秋,使夏留秋不学而知,才艺超人的萨满塔奇拉等等。

在伊玛堪说唱故事中,可谓将萨满的能力和本事描述到了颇为生动具体甚而达到极致的地步。

原始的薩满文化应属有积极意义的宗教文化,它是原始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臆念和幻想,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寻求和渴望的产物。它与后来人为的用来骗人的封建迷信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可视为原始宗教,后者应视作人为宗教。

特别是伊玛堪系列故事中所显示的神灵崇拜、宇宙自然物崇拜及祖先崇拜等均以敬老尊亲、惩恶扬善、和谐交好为主题来体现的,就更可以印证萨满文化之积极、正面这一点。

因此萨满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原始先人精神世界的和宗教信仰的完整概括。

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它,对我们进一步宣传、保护和传承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