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嫱
摘 要:随着经济浪潮的抨击,人们的生活品质随之增长,同时对于城市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城市环境设计也成为了美化环境和提高城市印象不可获取的手段。城市环境不再单一的依靠人的生活方式任其自由发展,更多的是选择通过设计使得环境更符合人的生活方式和改善生活方式。而由于工業革命之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也随之崛起,但是这种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使得城市环境趋于“同质化”发展。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也被城市化浪潮所冲击,更多是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的崛起,新建的建筑及景观大多缺失了民族文化。
关键词:瑶族建筑;干栏建筑;同质化;文化缺失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26-01
一、瑶族概况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同时是一个世界性的跨境民族。瑶族是一个居住分散并且支系众多的民族,也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最早可追溯到蚩尤时期。
其中云南的瑶族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大多居住在海拔二百到一千三百米的山区,而也有居住在河谷或者坝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瑶族聚居之一的主要地区,这里为低海拔山地地形,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亚热带温湿气候,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居住在山区的村寨较为分散,住户多隔着沟壑或者山梁,而居住在平缓低地的村寨分布则较为密集。村寨四周的森林植被保护得比较好,因为这些森林被誉为风水林、水源林、风景林。生在河坝区、半山区的瑶族多以耕种水稻为主,旱地耕作为辅。而高山区则是以旱地耕作为主,水稻耕种为辅。
瑶族由于支系较多,所以服饰也不尽相同,其中即便是同一支系也会因为地域的不同导致服饰的不同。例如,河口县大瑶山的蓝靛瑶族的妇女服饰上衣为青黑色土布长衣,下是长裤,发髻挽在后并带有蓝色头帕,胸前是五彩绒线为了代替传统料珠胸饰。腰间是五彩丝带,配有珠串,并且前后衣襟束于腰间。而河口县的另一种瑶族,红头瑶的妇女服饰却截然不同。头饰则是红布包头,配有红缨,上衣则是青布上衣。从肩膀到胸前则是红色的绒线球,中间为长方形银饰六块,腰间系有宽的红腰带,脖子带有银圈和银链。
瑶族建筑形式分析.瑶族的民居建筑一般分为土木结构和竹木结构。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居住在山区的瑶族人多以土木结构建造房屋,称为干栏式住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而居。因为山区很少有大面积可以提供建造房屋的平地,所以他们则会在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是平整的土地而另一半则根据山势用不同长短的杉木柱头支撑,架上木再铺上木板。由于山区的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所以下部架空的结构就起到了通风避潮以及防止野兽侵害。这种吊脚楼的特点就是干爽透气,通风采光。而在宋代典籍有记载:“山瑶穴居野外,虽有屋以庇风雨,不过是剪茅叉木而已”。“人字寮”则是较早的居住样式,俗称茅草房。其特点为用圆形的木头作为梁,而树叉则是起到支撑的作用,用藤篾捆绑在一起进行固定,顶是用草覆盖的,竹篱则是作为墙的功。而另为一种民居形式则是以竹木结构的草顶“叉叉房”,这种房屋的四坡顶坡度比较大,室内分隔及陈设都较为简单,一般为三开间带有檐廊,前廊是供家人歇息和团聚的场所。而正房上形的半开敞阁楼则布置较为特殊。因构架支撑柱子为两个叉的形状,因此名为“叉叉房”。
二、城市环境设计的“同质化”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而城市恰恰是承担地区资源的对外开放、服务周边地区的中心同时也吸收外来资源对内的辐射。正因为如此,城市成为了在经济发展首先带动的地区。由于近些年开发区来扩大城市规模以及房地产扩大城市规模的两个阶段发展,使得城市开始了同质化。在这期间,所有城市的开发并不是结合本地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基本是千篇一律的。城市逐渐的丢失了城市特色,城市印象趋于同质化,是因为对于城市环境的建设。在城市环境设计中,更多的是选择了无差异的设计,使得各个城市趋于雷同,没有独特的特色。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并没有去考虑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久而久之城市环境设计中民族文化逐渐的缺失,使得城市不再容易分辨,跟多趋于同质化。
三、民族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最为直观的体现,是人们认识城市和识别城市的窗口,也是城市文化在空间上形象表达和时间脉络上的载体。城市景观相比于地标建筑而言,更为直观的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和特征。当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对资源的引进需求越来越大,城市景观成为了城市营销的直接宣传媒体。而要表达出城市景观的独特性,民族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景观设计也趋向于全球化,使得城市格局雷同,千城一面。各个城市开始效仿西方先进模式,直接照搬设计、盲目复制而逐渐忽略了民族文化、地域特征。民族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增加城市附加值得重要内容,同时是城市的精神象征。任何一座城市都具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而民族文化则是更为重要的城市印象特征。
参考文献:
[1]蒋宝德,李鑫.中国地域文化[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2]龙耀宏.民族文化与文化软实力[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段汉明.城市设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