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娜
摘 要:《北京吆喝》主题描绘的是新老北京的变迁的一首儿童歌曲,这首歌是由同一曲调反复多段歌词的分节歌组成,在调式上采用的是G宫6声加清角的调式,旋律优美动听。通过对歌曲的赏析,可以更好地感受北京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古都魅力;弘扬北京传统文化。
关键词:北京吆喝;儿歌;变迁;霓虹;回忆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124-01
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昔日的沧桑一去不复返,而怀旧的滋味总是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从《北京吆喝》回到老北京的胡同里,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品味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声。
一、从《北京吆喝》回忆北京的民俗风情
《北京吆喝》是由蔡海波作曲,李幼容作词。《北京吆喝》曲中句式结构短小多样,韵律感不强,具有唱似说、说似唱的特点。历史回转,老北京的街头巷尾,总能听到各种传神的叫卖声,那调婉转,嗓音悠长,令人感怀。这叫卖声可是有说头儿的,北京叫卖俗称“吆喝”,应该算得上广告的雏形。北京城的声音仿佛比四合院的建筑消失得更快,吆喝声所代表的市井风情,也随着声音的远去而渐渐消逝。老北京的吆喝声其功利性是非常的明确,不论是卖东西还是收购,目的性当然非常明显都是为了吸引顾客进行交易,赚钱谋生。如在开头的前奏中的吆喝声:“磨剪子来锵菜刀喂—”以具有浓郁的京味吆喝声来招揽顾客,希望把自己的东西早点儿卖出去。演唱需要配器乐,京味儿吆喝也需要独特的响器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吆喝声。
虽然“卖什么吆喝什么”,但叫卖声中也透着细腻体贴。这也与北京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密切关系。从北京吆喝中也能体现出北京人的自信從容,表现为不但唱词优美抒情,而且还精致细腻。比如唱词中:“北京吆喝让我品味悠久的民俗民声……以及五行八作演绎着苦乐年华百味人生”几句小词儿中却透漏出老北京的风土民情。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要活得精致讲究,活得有味道。吆喝是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情和别样的魅力。对于老北京来说,吆喝不仅是生意人的广告,更是一种市井生活的百态,是过去温暖难忘的记忆。
二、从《北京吆喝》体现出新老北京的变迁
《北京吆喝》这首歌引子的风格与作品主题风格一致,节奏舒展,明了,奠定了整个作品的基调。短短的几句歌词中,通过重复、变调等变化手段,使这首歌产生了特别好的效果。《北京吆喝》首长共五分钟,开头中使用自然音响,“磨剪子来锵菜刀喂”这一声司空见惯的吆喝声唤醒了珍藏在老北京人多年的记忆,把听者深深拉进老北京的胡同中,就如同歌词所说“响器一动唤醒了沉沉入梦的大小胡同,一声吆喝喊出了韵味悠长的市井风情”。在歌词的第一句“天下的乡音哪里最动听?我最爱听老北京吆喝声!”开头第一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同时最后把音落在了属音上,更加突出强调了老北京的吆喝声那种特有的特点。
由曲中“一声声飘进孩子的梦”从而为《北京吆喝》这首歌贴上了儿童歌曲的标签。歌词的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的一种逻辑化的结构形式。对《北京吆喝》进行了背景的描写,曲峰一转,速度渐慢,引入5小节前奏,前奏中加京韵大鼓的元素,从而体现出当时人们心中的那种喜悦之情。“有一种天籁之音来自北京,来自北京,那就是走街串巷的京味吆喝声”。在这句中有机地运用独唱和伴唱的形式,曲中的6的倚音也是为了强调老北京的字正腔圆。曲中的“啊”字起到了衬腔的作用。而在第二段的“酸甜苦辣都在那吆喝声中随风飘动”前加入了一小节的间奏直到更好地引出高潮“北京吆喝让我品味悠久的民俗民声……”。最后一句落在“霓虹北京”上体现出了赞美北京,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吆喝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体现了现代化的北京。歌曲最后即有人声演唱也有部分尾声。这首《北京吆喝》是一首带再现的带前奏、间奏、尾声、尾奏、领唱、伴唱的单二部曲式。老北京叫卖是小商贩们自发创造的一种“说唱表演”,在长期的积累与交流中,这种说唱都被赋予了鲜明的韵律和曲调,并得以在市井间传唱和传承,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北京一种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
历史悠久的北京城,如今已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国际大都市。人们居住的胡同也随着朝代的演进、居民的繁衍,胡同街巷生活的兴旺而多姿多彩起来。但仍有一种声音令人怀念,这就是京味的老北京吆喝声,走街窜巷的吆喝声给寂静的胡同增添了些许生气。
三、北京吆喝的成功之处
一部优秀的歌曲创作,它的成功因素往往有很多,如作曲者的创作水平要高、创作责任感要强等等。《北京吆喝》的成功之处,始终在于作品本身的优秀以及优秀的创作团队。当然这也和作者不俗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思路是分不开的。作曲家一向坚持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和音律特色,而不是照搬老旧的儿童歌曲,富有情绪感染力的音乐不仅能唤起儿童的内心感受,还能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作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作曲家通过《北京吆喝》所表达的内容更容易被儿童喜爱、理解和接受,并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在歌曲中不仅表现了作曲家对北京吆喝的喜爱与对生活的热爱,还表现了老北京对过去温暖的回忆。小商贩的这种叫吆喝声,这种普通的市井生活,是滋养我们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老北京人就是在这样的吆喝声中慢慢长大,岁月也是在这样的吆喝声中不断变迁,它是我们北京特有的民俗文化。吆喝在当时不仅仅是广告,也不仅仅是一种民间艺术,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境界,一种人生的哲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