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辉 徐红玲 潘慧娟
摘要 怀宁县气候条件适合蓝莓南高丛种群和兔眼种群的生长。但花期低温寡照,着果至果实成熟期涝灾、果实成熟至秋梢生长期高温强日照和主要生长期干旱、强对流天气是怀宁县蓝莓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在蓝莓生产上要增强防灾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异常气候对蓝莓的不利影响。因此,要熟悉种植区气候背景和蓝莓生物学特性,科学制订本地区蓝莓生产规范,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 蓝莓;生长发育;气象分析;生产对策;安徽怀宁
中图分类号 S1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80-03
Abstract The climate condition of Huaining County is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Southern highbush blueberry and Rabbiteye blueberry.The mai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influence the growth of blueberry are low temperature and overcast weather during the florescence,water-logging from the fruit bearing period to the fruit maturity period,high temperature and strong sunshine from fruit maturity to autumn growth stage and the drought and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 the main growth period.We should strength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blueberry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abnormal climate on blueberry.Therefore,it′s necessary to know the climate background of the planting region an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ueberry,then achieve the goal of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Key words blueberry;growth and development;meteorological analysis;production countermeasure;Huaining Anhui
懷宁县地处皖西南,长江下游北岸。该县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丰富的热量与水资源适合发展种植业,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米基地。2004年,该县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帮助下开启了蓝莓产业化之旅。12年来,通过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土地流转、资本介入等方式,蓝莓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种植面积已突破667 hm2,其中黄墩镇超过533 hm2,并形成了种植、销售、加工、观光采摘游、蓝莓休闲农庄产业链。蓝莓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2016年该县制定的《怀宁县蓝莓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打造蓝莓强县,至2020年,全县蓝莓种植基地面积不少于3 333 hm2,投产面积2 000 hm2。
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木本灌木,其果实良好的保健功效[1]备受人们推崇,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蓝莓引种受气候条件制约,不同的气候条件种植不同的品种,技术性很强,种植户要了解蓝莓生物学特性和当地的气候背景。怀宁县气候条件适合种植蓝莓南高丛种群和兔眼种群。该县也是气象灾害多发的地区,连阴雨、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蓝莓生长发育对生态环境极其敏感,产量和品质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该县气候条件对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历史上异常气候对蓝莓生长发育可能造成的危害,探讨减轻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蓝莓生产的措施,从而为该县扩大蓝莓种植规模和制订生产规范提供气象参考。
1 怀宁县气候条件对蓝莓的影响分析
1.1 气温
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适合生长在温暖的区域,要求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 ℃。因为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 ℃则很少出现-10 ℃以下的低温,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在-10 ℃以下的低温下可能出现冻害[2-4]。怀宁县最冷月1月历年平均气温为3.5 ℃,满足这一要求。南高丛蓝莓休眠期需要300~600 h的需冷量(气温≤7.2 ℃的累计时间),最少的品种也需200 h;兔眼蓝莓休眠期需冷量在300~800 h之间。蓝莓休眠期过短,花芽分化不完全。电镜观察发现,如果需冷量不够,花器官胚珠、胚囊发育不完全,会导致来年开花后高温条件下迅速退化[3],影响坐果率。怀宁县冬季(12月至次年2月)3个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6、3.5、5.9 ℃,气温≤7.2 ℃的累计时间超过800 h,满足蓝莓休眠期需冷量的要求。兔眼蓝莓和南高丛蓝莓主要生长期要求≥10 ℃积温在3 000 ℃之上,积温不足会导致一些品种枝条木质化不良、花芽分化不完整等问题[2-4]。怀宁县1981—2016年稳定通过10 ℃的最少积温为4 823 ℃,平均5 219 ℃,完全满足蓝莓主要生长期对热量的需求。
1.2 水分
蓝莓根系为无明显主根和根毛的须状根,土层分布较浅,对水分缺乏比较敏感,蓝莓各生育期所需水分也不相同。据测算,蓝莓主要生长期(4—10月)每周需要的降水量平均为25 mm[3],水分供给不足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尤其新建的蓝莓园,充足的水分能提高蓝莓定植的成活率;坐果到果实成熟每周需要的降水量平均为40 mm[3],若此期水分供给不足会直接影响蓝莓的品质和产量;果实采摘后至休眠期所需水分逐渐减少,休眠期最少。怀宁县蓝莓需水较多的时期与该县一年当中降水量较多的时期基本重合(表1),正常年景下该县降水量基本满足蓝莓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endprint
1.3 光照
蓝莓属喜光性很强的植物[2-4],新梢生长、花芽数量、果实大小和品质受光照条件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的增强,其光合作用也强,光合产物增多。光照欠缺,不仅影响光合产物积累,还导致采收期成熟果实率和果实含糖量下降。因此,适宜的光照条件是蓝莓优质高产的必要条件。怀宁县年均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照度≥120 W/m2的时间累计)1 889.1 h,正常年景基本满足蓝莓各生长期对光照的要求。
2 不利气象条件对蓝莓的影响分析
2.1 花期低温
蓝莓花芽虽能耐受较低的温度,但花芽萌发后至盛花期耐低温能力逐渐降低,蓝莓结实率与花期温度密切相关。气温在10 ℃以上,才能正常授粉受精,花期温度高,则结实率高;低于10 ℃,开花授粉不良;温度降至0 ℃或以下,开放的花器官会受到冻害,导致大量落花、花开不结实现象[2-4]。怀宁县蓝莓花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此时期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气温波动较大,常有低温连阴雨天气。经普查,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此期间日最低气温≤0 ℃有6 d,日平均气温≤5 ℃有17 d,3月下旬平均气温≤10 ℃的年份占28%。在开花授粉期,若遇长时间低温,会使花粉萌芽和花粉管伸长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引起授粉受精不良造成落花落果现象。
2.2 花期寡照
蓝莓是喜光植物,花期对光照要求高。若遇连阴雨天气,寡照高湿会影响其受精坐果。从气象历史资料来看,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旬日照时数≤20 h的几率分别为23%、10%、7%、1%;3月下旬至4月下旬日照合计≤150 h的几率为10%,最少的年份不足100 h。日照偏少的年份难以满足蓝莓花期对光照的需求。
由表2可以看出,2011年蓝莓花期光、热、水条件明显优于2010年。根据对黄墩镇蓝莓基地观测的结果,2011年开花率、坐果率和单株平均产量均高于2010年,这主要是因为2010年“倒春寒”天气导致蓝莓花和幼果受到伤害,大量落花落果所致。
2.3 洪涝和内涝
5—8月是怀宁县蓝莓坐果至果实成熟期,也是怀宁县雨量较为集中的时期。其间暴雨发生概率高,平均降水量771 mm,占全年降水量的54%,易造成洪涝或内涝灾害。蓝莓植株耐涝性一般,如果出现连续强降水造成蓝莓基地积水,水淹15 d后,坐果率、枝条生长、产量均下降;水淹30 d后,气孔阻力和蒸腾明显下降,CO2吸收速率达到负值,株丛死亡[2-4]。
2.4 干旱
怀宁县平均降水丰沛,但雨量年际变化大,一年当中月际分布差异也很大,易涝易旱,雨量正常年份相对较少。蓝莓根系分布浅、耐旱性较差,如果长时间干旱,蓝莓叶绿素遭到破坏,光合速率下降,生长就会受到抑制[2-4]。如果花期过于缺水,则花小、坐果率低;果实膨大期缺水,则果小品质差;新梢速生期缺水,则新梢短、花芽少等。
2.5 强对流天气
怀宁县春、夏季常有局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偶伴有冰雹。强对流天气出现时,枝叶、花朵被摧残,果实被划伤或击落,果树遭到机械性损伤,蓝莓品质、产量下降。
2.6 高温和强日照
怀宁县梅雨之后的7—8月常常有连续晴热高温天气,每年天数不等,最迟延续到9月。此期间温度高、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炽烈,易造成伏秋旱。蓝莓生长季节虽然能忍受35~45 ℃的高温,但在高温强日照下,蓝莓根系对水分吸收能力减弱,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如果高温强日照时间过长,枝叶会遭受不同程度的热伤害,造成当年新梢干枯和死亡[2-4];此时也是果实成熟采摘期,高温强日照对果实也有不良影响,如出现淡紫色干焰斑,严重时果实开裂;蓝莓花芽分化期表现为光周期的敏感性,长而强的日照对蓝莓后期花芽分化也有不良影响。
3 生产对策
由于我国可种植蓝莓的区域较广,各地地貌、土壤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展各地蓝莓种植技术研究,制订各地蓝莓种植技术规范很有必要。本文结合怀宁县蓝莓基地的种植管理经验,探讨减轻怀宁县不利气象条件对蓝莓影响的办法,达到趋利避害、优质高产的目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怀宁县气候条件在正常年景下基本满足蓝莓南高丛种群和兔眼种群的正常生长发育,气候异常时会对蓝莓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降低产量和品质。怀宁县蓝莓在花期,有时会受到低温、寡照、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坐果到果实成熟期,有时会受到涝灾、干旱、高温强日照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针对这些气象问题,建议生产上采取以下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蓝莓基地
怀宁县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为中间高、南北低。其中圩畈平原区河湖交错,水源丰富,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0%,集中在县域的西部和南部。即使在旱年,水源仍充裕,而到丰水年,则可能出现涝灾。山区和丘陵区主要以降水和蓄水为主,水源稍显不足,降水不足易成干旱。根据该县的地形地貌状况、水源分布不均和降水年际差异大、易涝易旱的气候特点,以及蓝莓耐涝性一般的生物学特性,新建蓝莓基地選择在易排灌和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含量多、pH值小的区域最为理想。若在山地种植,要尽量选择向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坡度大时要修筑2~3 m宽的梯状田;地势平坦区域种植,地块要整地成畦,修好排水沟,在畦上再挖定植穴。地势低洼、涝灾频率高的区域不建议种植,因为蓝莓是前期投入多、产出少的项目,涝灾往往造成人力不可挽回的损失。
3.2 建立稳定的灌溉水源
蓝莓耐旱性较差,由于怀宁县丘陵和山地降水少时易旱,要侧重考虑干旱对蓝莓的影响。必须建立稳定的灌溉水源,可用水库水灌溉或筑坝蓄水、挖蓄水塘等,并配置灌溉管。尽量不使用井水,因为井水往往pH值过高,而且Na+、Ca2+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蓝莓园是否需要灌水可根据经验判断:取一定深度土样,放入手中挤压,如果土壤出水证明水分合适,如果挤压不出水,则说明已经干旱;取样土壤中的土球如果挤压容易破碎,说明已经干旱。比较准确的方法是测定土壤含水量或土壤湿度。有条件的采用喷灌和滴灌更好。在新建果园中,新植苗木尚未发育,吸收能力差,适合采用喷灌方法。滴灌投资中等,但供水时间长、水分利用率高。使用滴灌须注意:滴头在树体两面都有,确保整个根系都能获得水分,如果只在一面滴水则会使树冠及根系发育两边不一致,从而影响产量。endprint
3.3 定植时间要适宜
蓝莓定植在10月至次年3月均可,以10—11月定植最佳,其次为2—3月。10—11月地温有利于蓝莓幼苗根系的恢复性生长,第2年春季营养生长较快;3月以后种植的幼苗要经过一定的缓苗期[4],怀宁县春季气温波动大不利于幼苗生长。
3.4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蓝莓属喜光性植物,种植不应过密。南高丛蓝莓株行距以1.0~1.5 m×2.0~3.0 m为宜;兔眼蓝莓株行距以1.5~2.0 m×2.0~3.0 m为宜[2-4]。修剪是为了改善基地通风透光条件,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以促使树体健壮、树形好,保证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提高果实质量。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定植后第1年修剪以去花芽为主;第2、3年春,疏除弱小枝条;第3、4年应以扩大树冠为主,可适量留果,单株产量控制在1 kg以下。对成龄树,修剪主要是控制树高,改善光照条件,以疏枝为主,疏除过密枝、细弱枝以及病虫枝。根势较开张品种疏枝时去弱留强;直立品种去中心干,开天窗,留中等枝;成年树花量大,要剪去一部分花芽,一般每个壮枝留2~3个花芽。
3.5 地表覆盖
生产上用植物有机残体或黑色地膜进行地面覆盖是控制蓝莓园杂草很好的管理方式。地面覆盖不仅能抑制杂草,还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平抑土壤春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的不利影响,使蓝莓根系处在较好的生长环境中。用透光率5%的黑色地膜覆盖的土壤,因土壤温度变化平稳,土壤养分也就处于正常循环状态中,测定结果表明,覆盖黑地膜后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等营养指标,比不覆盖黑地膜的有所提高[5]。怀宁县很多蓝莓园是马尾松林改建,用粉碎的松树皮、松针、苔藓和枯枝落叶等覆盖园地,有利于土壤pH值维持在较低水平,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减少缺素症,促进蓝莓生长和增产[6]。
3.6 遮荫
与其他果树相比,蓝莓的光饱和点较低,强光对蓝莓生长和结果有抑制作用。怀宁县夏季晴天光照强烈,应采用遮荫的方式栽培。遮阳网一般设在树行正上方,另外一种是设在行间正上方(使树体接受更多的光照)。设置遮阳网的作用主要有:①延迟成熟。这是设置遮阳网(开花期设置)最重要的一项作用,一般可使果实成熟期延迟7 d以上,尤其对于晚熟品种来讲,可延长鲜果供应期。②分散成熟。遮阳网可使果实成熟过程延缓,同一树体和果穗上的果实成熟分散,有利于分期分批采收。③增强树体生长势,增大果个,增加果实硬度,提高果实耐贮运能力[4]。
3.7 保护地种植
保护地种植是人为改善蓝莓的生态环境、让蓝莓提前上市、提高经济价值的手段。通过合理调控能减轻不利气候环境的影响,如塑料大棚能减轻春季低温的影响、棚内人工补光能弥补日照的不足。保护地种植蓝莓要注意:①选取需冷量少的品种;②把握扣棚时机;③蓝莓花粉少,自粉率低,花期要辅以人工授粉,如放置蜂箱。
4 结语
怀宁县正常年景下的光、热、水条件基本满足蓝莓南高丛种群和兔眼种群的正常生长发育。花期低温寡照,坐果至果实成熟期的涝灾,果实成熟至秋梢生长期高温强日照和主要生长期干旱、强对流天气是怀宁县蓝莓生长发育的主要气象灾害。选择丘陵和山地种植能减少涝灾的影响,选择灌排条件好的区域种植和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建立稳定水源能减轻旱灾的影响,地表覆盖能减轻极端温度的影响,遮阳技术能减轻高温强日照的危害,保护地栽培技术能改善生态环境减轻不利天气的影响等。搞好蓝莓生产不仅要熟悉蓝莓的生物学特性,还要牢固树立防灾意识,注意查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做到提前预防。特别是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多发的今天,科學制订本区域蓝莓生产规范并严格执行是保证蓝莓优质高产的前提。
5 参考文献
[1] 陈卫.蓝莓及其营养保健功能[J].中外食品,2003(7):34-37.
[2] 秦兴川.蓝莓适生环境与栽培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2(4):37-39.
[3] 聂飞,韦吉梅,文光琴,等.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果菜,2007(3):25-27.
[4] 陈义平,胡勇,陈程,等.长江流域蓝莓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143-144.
[5] 孙国华.吉林矮丛蓝莓无地膜覆盖防杂草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3(4):13.
[6] 李体智,贺业宽,朱立志,等.不同覆盖物对蓝莓生长和结实的影响[J].北方果树,2014(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