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摘要 从品种选用、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时定苗、去雄授粉、病虫害防治、适期晚收等方面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42-01
宿州市埇桥区是个农业大区,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玉米的需求量逐年加大,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目前玉米种植面积约9万hm2。如何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意义重大,现将埇桥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好品种
根据目前的栽培水平,埇桥区适宜选用株型紧凑、耐密植、抗病(南方锈病、茎腐病、叶斑病、黑穗病)、抗倒、适于机械化收割、高产稳产性好的玉米品种。
2 适期播种
为了争取农时,夏玉米一般播种越早越好,在6月15日以前播种结束。要适墒精细播种,若土壤干旱则需要造墒播种,播深以5 cm为宜,不能超过10 cm,以确保一播全苗[1-2]。
3 合理密植
一般生产条件下,稀植品种种植密度4.2万~4.5万株/hm2,中密度品种5.25万~5.70万株/hm2,可采取60~66 cm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种植(窄行距40 cm、宽行距80 cm),高密度品种6.00万~6.75万株/hm2。高密度(高产)条件下可选用大小行种植方式。
4 科学施足肥料
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尿素的用量要比正常施肥多75.0~112.5 kg/hm2,以利于秸秆腐烂。农户一定要施足基肥,施尿素300~450 kg/hm2、磷肥600~75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硫酸鋅15 kg/hm2或玉米专用肥750 kg/hm2作基肥。底肥施用不足的田块苗期要追肥,可在玉米植株高20~30 cm时,追复合肥(15-15-15)300~450 kg/hm2,打穴追肥最好。在大喇叭口期追肥是穗大粒多夺高产的关键,时间要准、肥料要重。一般在玉米可见叶减去展开叶为5时或手捏喇叭口下10~12 cm处感觉有雄穗时追施,追施尿素150~300 kg/hm2。拔除弱株,及时培土防倒。玉米雌穗抽丝可追施速效氮肥75 kg/hm2。
5 遇旱灌溉
玉米各个生育期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发现干旱一定要争时早灌,浇增产水,不浇救命水。灌溉方法:喷灌、畦灌、沟灌、滴灌、渗灌,特别要注意生育前期田间排水。遇旱及时浇水、遇涝及时排水。
6 及时定苗
及时定苗,4叶开始(6月25日前后),五叶期结束。缺苗处留双株早间苗晚定苗,拔除弱苗,促弱转壮苗[3]。及时间定苗(去除分蘖),及时中耕除草,及时排涝追肥,提倡秸秆覆盖。
7 去雄授粉
在雄穗刚抽出还未散粉时隔行去雄,可节约养分,改变养分运转方向,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籽粒发育成熟。去雄后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方式,以保证正常受精,提高结实率[4]。
8 病虫害防治
苗期及时防治病虫害如二点委夜蛾、蓟马、黏虫、地老虎、蚜虫、粗缩病、矮花叶病、苗枯病等。穗期病虫主要有茎腐病、玉米螟、蚜虫等。防治玉米茎腐病可用10%双效灵200倍液,于拔节、抽雄前各喷1次,防效80%。玉米螟多食性害虫,成虫有昼伏夜出和趋光性,1年发生3~4代。第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集中危害玉米心叶;第2代幼虫7月中下旬危害夏玉米心叶;第3代8月中下旬盛发,危害穗部最后转向茎秆;第4代幼虫多危害茎和穗。可在成虫高峰期至3龄幼虫前用2.5%氯氟氰菊酯300~6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即可;一般连防2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杀螟粒37.5 kg/hm2或1.5%辛硫磷颗粒37.5 kg/hm2丢心叶。花粒期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黑粉病、黑穗病等,可用12.5%烯唑醇180~480 g/hm2或10%苯醚甲环唑450~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5]。蚜虫苗期集中在心叶危害,孕穗以后多集中在剑叶和叶鞘上危害,边吸取汁液边排泄大量的蜜露覆盖在叶片上影响光合作用,引起霉菌生长;当玉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使玉米发育不良,产量下降。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 g/hm2或3%啶虫脒乳油750 mL/hm2兑水600 kg/hm2喷雾防治。
9 适期晚收
据调查,各地玉米习惯收获期一般在开花授粉后的30~35 d,苞叶变黄时开始收获。据测定,苞叶变黄并未达到完全成熟,千粒重仍在以2.8~6.2 g/d的速度增加,直到50 d左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时,灌浆才趋于停止,籽粒底部出现黑色离层才是玉米成熟的标志。建议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适时晚收,以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
10 参考文献
[1] 谌延谟,桂联生,潘虹,等.玉米栽培技术[M].合肥: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刘飞.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27.
[3] 王晗.夏玉米无土育苗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78.
[4] 张玉聚,李洪连,张振臣.世界农药新品种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5] 单维民.玉米种植新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7(7):6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