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钧升
摘 要:公共性是指公共权力,是与私权相对应的权力,它的行使空间是社会的公共事务领域,不可以随意干涉和侵犯私权。新型公共性作为当代公共管理内涵的集中体现,所以集中反映公共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性视角下公共管理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公众性;公共管理;公共关系
新型公共性作为当代公共管理内涵的集中体现,在履行其职责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对公共事务的治理,用现代的公共理念管理国家和社会;另一种是在市场和政府都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地方承担起有效的角色功能,为制度的创新和社会的治道提供基础。治道的变革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此为公共性的第二个功能。所以,当代公共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和重要调节手段。
一、公共性视角下公共管理的概述
(一)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型内涵,在公共管理和哲学范畴内,公共性的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作为一种描述现代政府活动基本性质与归宿的重要分析工具的公共性;第二,作为一种现代行政公共精神的公共性,这种精神包括民主的精神、法的精神、公正的精神、公共服务的精神;第三,作为价值理念的公共性;第四,作为一种公平和正义的公共性;第五,作为一种理性与法的公共性。
(二)公共管理的主体。像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非营利的部门和权威性机构等公共组织都是公共管理的主体。虽然说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应者,但不能肯定的说所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者都是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的主体行使的是社会的公共权力,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的私权。公共管理主体的道德要求是为民众创造福利、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或者为其自身利益服务。
(三)公共管理的性质。公共管理的具体活动的性质会随着历史时代、发展阶段、政治与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不同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根据公共管理的历史继承性、联系性以及公共管理的发展规律性还总结出“人类社会越发展,公共管理的性质就越趋于相同化”。重塑政府理论、企业化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都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性质就是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
(四)公共管理的功能目标。公共管理的功能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功能目标和具体功能目标。第一,基本功能目标。基本功能目标与国家的本质作用是相互联系的,具体包括建立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缓和各种冲突、执行国家意识;第二,具体功能目标。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目标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的实现方式,包括加强和改善公共责任制、实现公共利益、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等。
二、当代公共管理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一)公关权力的异化。1、公共行政人员的自我角色认知的错位。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直处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所以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身为公共权力执行者的行政人员也一样。此外,除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还拥有特定的伦理意识和伦理活动。行政人员的这种特殊性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改变的。但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行政人员经常会出现生活和工作角色的混淆,会表现出与特定的伦理意识和伦理活动相悖的公众伦理,而且这种公众伦理多数还是自己自身的利益行为和态度。2、公共组织中的组织角色认知的错位。政府组织在公共领域中的调配公共物品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效率和公平是政府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政府这个公共组织在市场化的经济领域独揽公共权力,垄断各种稀缺资源,而促使在没有完全市场化的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权力腐败行为。每个公共组织都成为一个个利益全体,相互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博弈,会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严重违背了政府的根本价值。
(二)公共资源结构不合理。公共权力执行者与公共权力所有者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会直接导致公共资源结构与共享异化。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一个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知道的会比另外一个人多,这种所谓的相关知识的差别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公共权力具有垄断性,所以会导致权力的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出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人们通常会因为没有相应的时间、精力和成本来管理所有的事情,就会通过中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样就会出现有人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
(三)公共管理职能效率性低。在现实工作中会出现公共管理职能的“效率主义”和效率性相悖的现象,这种现象具体来说就是指政府的公共管理部门的最初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会出现由于管理方法不当或者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导致管理效率低的结局。从现实的政治实践来看,无论是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还是美国的“政府再造工程”,都是自由市场导向的改革,都把经济效率而不是公共利益列为首要的价值目标。
(四)公民权利意识淡薄。公民权利意识是维系公民社会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适度张力。提高公民的权力意识可以有效抵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膨胀、滥用和异化。但是由于我们都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所有的事情只有领导干部决策就好了,公民直接执行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会使促使领导干部产生公共权力欲望的膨胀、滥用和异化。
三、结语
总之,国家只有通过充分探究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规律,了解把握其内涵实质,才能促进公共性的回归和强化民众的公众意识。同时还应该积极去解决在公众性视角下对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現代公共管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进而为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代阅民.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
2015,15: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