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

2017-09-22 09:43黄苏萍李倩倩
关键词:住校双亲单亲

黄苏萍,李倩倩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

黄苏萍,李倩倩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

借助有序logit回归,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父母一方外出的留守儿童而言,在校住宿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对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在校住宿给他们的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并不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自身较差的心理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住校在学习方面给他们带来的正向影响。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有必要从当地学校中挑选部分教师,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承担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达到预防和化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寄宿制; 农村留守儿童; 学习成绩

一、问题的提出

资本和政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支撑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也造就了农村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2015年,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数量占全国中小学在校生的14.42%①“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父母的缺位在诸多方面都给这些大迁移时代的孩子们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在教育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尤为值得关注。作为现代社会中向上流动的重要机制,教育几乎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就身处城乡教育差距和父母监管角色缺失带来的双重不利境地的留守儿童而言,升学考试的失败和社会资本的匮乏使他们极有可能面临着延续父辈命运的阶层再生产。对国家而言,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我国未来劳动力的素质。面对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3]1号)、《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等。,将寄宿制学校作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措施。

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什么影响?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广泛建立,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显得相当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的学业成就是评价一个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而学习成绩是衡量学业成就的最简便、有效和公正的指标[1]。故本研究使用学习成绩来测量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

关于寄宿制学校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有研究认为,住校一方面能够节省学生用于上下学途中的时间,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从安全和管理角度出发安排的早晚自习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留守儿童而言,住校除了能减少父母外出对他们的学业产生的不利影响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的看护问题[2]。这一观点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杜屏等[3]运用甘肃、宁夏、云南、四川和广西等五省14个县的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数据分析发现,四年级学生中住宿生的数学成绩明显优于四年级学生整体。为进一步探讨寄宿制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乔天宇等[4]后来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以全体农村学生为考察对象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与中学生相比,在校住宿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

不过,也有不少学者调查发现寄宿制学校在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住校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相反,一些寄宿制学校重“管”轻“育”的管理方式和应试思维下为追求高分、高升学率对学生的过度规训造成了学生的消极适应[5]。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生活老师的缺乏及任课老师繁重的工作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6]。

现有研究为接下来的探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已有的文献大多是将农村学生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在校住宿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专门探讨寄宿制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的文献不是很多。由于现有研究大多是基于一地或数个地方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乔天宇和狄雷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寄宿制影响的因果推断研究》一文运用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也只是考察了寄宿制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究竟寄宿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什么影响,文章并未进一步研究。,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对立。寄宿制究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何种影响?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此处使用的数据是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借助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设计与实施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感谢授权使用。一个2013—2014年基线数据,该调查以七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覆盖全国28个县级单位,具有全国代表性。运用此数据探讨寄宿制与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之间关系会更具优势。

本研究的思路大致如下:首先回顾和讨论寄宿制对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以此提出研究假设,接下来运用有序的logit回归(以家长评价的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研究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以学生的语文、数学和外语期中考试成绩为因变量运用OLS回归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检验,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旨在探究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以往的研究发现住校对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原因在于寄宿制在节省了学生用于上下学途中的时间的同时,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和管理上的方便安排的早晚自习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2]。借助调查数据,乔天宇等人发现,住校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中学生相比,住校给农村小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4]。由此可推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在校住宿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具有积极影响。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并非是一个同质性群体,不同监护类型的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7]。因此有必要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两部分,分别探讨寄宿制对其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研究发现,与单亲外出的儿童相比,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8,9],而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正常学习的前提,因此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相比,住校对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可能不会太显著。基于假设1,可推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2: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相比,单亲外出留守儿童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的差异会更显著。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是中国人民大学主持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简称CEPS)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该调查以七年级和九年级为调查起点,覆盖全国28个县级单位,约2万名学生参与了基线调查,共得样本量19 847名,应答率为98.74%。由于考察的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因此根据户口登记地、户籍类型和父母是否在家同住三个标准进行筛选,得到有效样本2438个。从样本情况来看,存在所谓的“流动的留守儿童”现象,其中跨省流动为10名,省内流动为18个。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因外出读书或父母一方陪读所导致的留守情形(而这一类型的留守并非本文分析的对象),出于本文研究视角的考虑,将这些样本予以剔除,最终得到农村在读留守儿童的样本2408个*受限于数据,本文无法将父母外出时间的长短作为界定留守儿童的标准之一,而是主要依据户籍、户口登记地和是否与父母同住来确定。具体为居住在户籍所在地、户籍为农村户籍及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三)变量设置及使用模型

1.变量设置

由于我们关注的是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此在因变量的选取方面,选用的是家长评价的学习成绩,分为不好,中下,中等,中上和很好五个等级。原因在于不同地区、年级学生考试科目的难度不同,并且仅凭借某次考试的某科成绩也很难准确评价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10]。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教育政策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评价学习成绩时也往往倾向于将其同周围人的情况相比较。因此班级内部、学校内部、地区内部的学习成绩的比较可能更具现实意义[4]。

在自变量方面,“是否住校”是核心自变量。除了性别、年级、父母的学历、家庭经济条件和地区等控制变量外,基于已有文献还加入了写作业时间、做家务时间、看电视时间、抑郁程度、学习态度、学业期望、学业监督等变量。为减少因遗漏变量导致的错误估计,还考虑了班主任的职称。[11]其中“抑郁程度”“学习态度”和学业监督由多个问题组成。(见表1)

2.使用模型

由于因变量是定序变量,故使用有序的logit模型(ordered logit,简称ologit)来考察在校住宿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该模型假定自变量的影响后果对因变量的每个分类都一样。具体模型如下:

假设潜变量y*=xβ+e(y*是潜变量),β表K*1向量,残差e服从logistic分布,设a1

y=1,如果y*≤a1

y=2,如果a1

y=3,如果a2

(1)

y=4,如果a3

y=5,如果a4

给定关于e的标准正态分布,可直接推导出给定x时y的条件分布并计算出每一个响应概率:

p(y=1|x)=p(y*≤a1|x)=φ(a1-xβ)

p(y=2|x)=p(a1

=φ(a2-xβ)-φ(a1-xβ)

(2)

p(y=5|x)=p(y*>a4|x)

=1-φ(a5-xβ)

所以有:

p(y*>j)=φ(ai-xβ)

(3)

由于ologit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不能反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实际影响,并且回归系数的符号并不能解释中间选择的影响方向。因此需要通过计算得出的具体数值来解释各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12]。本研究采用发生比(odds ratio)对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进行解释。

表1 变量说明* 在父母的受教育年限方面,问卷调查的是受教育程度,张春满和陈伟在《协商民主、社会资本与政治参与:对上海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根据我国的标准学制将受教育程度转化为受教育年限,认为这种做法并不会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反而可以节省模型的自由度。基于此,本研究将沿用上述做法。

三、结果分析

(一)描述统计分析

留守儿童梯本性况如表2所示。

从表2来看,留守儿童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且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居多,仅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比较少。在这些留守儿童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住校。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来看,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于父亲的受教育水平。

(二)寄宿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什么影响?——基于有序的logit回归的分析

由于涉及的变量较多,直接运用ologit回归方法检验寄宿制对农村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容易导致估计偏误,故在做回归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做降维处理。

1.因子分析

通过对农村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两个样本进行分析,得出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分别为3 092.249(df=55)和2993.865(df=55),kmo分别为0.785和0.774,且sig均为0.000,故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两个样本提取公因子,最终各提取出3个公因子。

根据表3,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第一个提取的公因子在(过去7天内)是否感到沮丧、抑郁、不快乐、生活没有意思和悲伤等问题上有较大载荷,主要涉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各变量的解释度都在80%左右,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表2 样本基本描述

表3 因子负载(经过旋转)

故可命名为“抑郁指数”;第二个提取的公因子在对孩子在作业、考试方面、在校表现和每天上学的监督等问题上具有的载荷较大,主要涉及学业监督,对每个变量的解释度均超过70%,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命名为“学业监督”;第三个提取的公因子在“就算身体有点不舒服,或者有其他理由可以留在家里,我仍然会尽量去上学”、“就算是我不喜欢的功课,我也会尽全力去做”和“就算功课需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做完,我仍然会不断地尽力去做”等问题上的载荷较大,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对各变量的解释度均超过65%,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可命名为“学习态度”。

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第一个提取的公因子在(过去7天内)是否感到沮丧、抑郁、不快乐、生活没有意思和悲伤等问题上的载荷较大,主要涉及心理健康状况,对各变量的解释度都将近80%,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命名为“抑郁指数”;第二个提取的公因子在“就算身体有点不舒服,或者有其他理由可以留在家里,我仍然会尽量去上学”、“就算是我不喜欢的功课,我也会尽全力去做”和“就算功课需要花好长时间才能做完,我仍然会不断地尽力去做”等问题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主要涉及学习态度,对各变量的解释度都超过了60%,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故命名为“学习态度”;第三个提取的公因子在对孩子在作业、考试方面、在校表现和每天上学的监督等问题上的载荷较大,主要涉及学业监督,对各变量的解释度均超过70%,具有的代表性比较好,故可命名为“学业监督”。

基于因子旋转的结果,分别在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用predict命令将上述变量保存。

2.实证分析结果与解释

表4是模型回归结果。从表4可见,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当在模型1中控制了性别、年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和地区等变量后,是否住校对学习成绩呈现出极显著的正向影响(p<0.001)。当在模型2和模型3中分别放入抑郁指数、学习态度、学业期望及学业监督等变量时,是否住校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效应出现上升,但在模型4和模型5中,随着看电视时间、做家务时间和班主任的职称等的陆续放入,这种影响程度出现下降。尽管如此,但从模型1到模型5,是否住校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始终十分显著(p<0.001)。而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是否住校仅在模型6和模型7中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在显著性水平和影响程度方面出现下降。在模型8中,这种显著影响消失,并且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模型10。也就是说,对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住校生与走读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假设1得到部分证实,假设2得到证实。

其他自变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如下。就抑郁指数而言,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当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是否住校仅在模型2中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模型3和模型5中,这一影响消失。而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从模型7到模型10,抑郁指数始终在p<0.001的水平上表现出对学习成绩的负向影响。就学习态度而言,不管是在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学习态度对学习成绩一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积极影响。同样,在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当对其他变量进行控制后,学业期望也始终呈现出对学习成绩的正向影响(p<0.001)。就写作业时间来讲,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当控制其他变量后,从模型3到模型5,写作业时间对学习成绩始终有十分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影响程度呈现出递增趋势。而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写作时间仅在模型9和模型10中表现出了对学习成绩的显著影响。再来看学业监督。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在对其他变量进行控制后,学业监督从模型3到模型5表现出了对学习成绩显著的正向影响。不过显著性水平和影响程度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学业监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始终不显著。再看看电视时间,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当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模型4和模型5中呈现出电视时间对学习成绩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程度逐渐递减。不过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看电视时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做家务时间则不同。对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做家务时间从模型4到模型5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一直不显著,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从模型9到模型10,做家务时间始终对学习成绩有比较显著的消极影响。

3.模型结果解释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变量是是否住校。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走读生和住校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状况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况是正常学习的保证。而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与父母一方在家的儿童相比,父母均不在家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要差。因此即便寄宿制学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和接受辅导的时间,对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住校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也并不明显。而对于单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相对比较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学习时明显更占优势。住校带来的学习时间和接受辅导的机会的增加在学习成绩方面产生的正向影响也更显著。从表4也能看出,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抑郁指数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负向影响的显著程度(p<0.05)要低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它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消极影响的显著程度(p<0.001)。

4.稳健性检验

作为对学生成绩的相对测量,家长评价的学习成绩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甚至会存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不甚了解的情况。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将学生的语文、数学和外语期中考试成绩(经过标准化处理)作为因变量进行OLS回归以检验寄宿效应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得出的结果一致则说明上述模型的结果是稳健的。模型结果显示,在单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在校住宿能够显著提高留守儿童的语数外成绩。而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样本中,是否寄宿对留守儿童的三科成绩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与我们前面的发现一致①由于文章篇幅所限,数据表格并未呈现。。

表4 寄宿制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回归结果(ologit)

注:1.+ p < 0.10, * p < 0.05,**p < 0.01,***p < 0.001; 2.括号内为标准误。

四、结论

“人们只有将个人的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起认识,才能真正地理解它们[13]。”同样只有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放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才能准确理解相关社会政策带给他们的影响。对于他们而言,巨大的城乡教育差距本已使他们处于教育竞争中的不利境地,分割型劳动力再生产模式下父母监管的缺位更是加剧了这种的困境。在这种情形下,深入探讨在农村广为推行的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十分重要。它关乎着农民工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劳动力的质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都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而留守儿童恰恰是未来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14]。

借助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寄宿制对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存在的差异。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相比,单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明显更好。因此虽然对于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而言,住校都增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和接受老师辅导的机会,但由于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使得住校对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对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则十分明显。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于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进家校间

的交流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15]。也有研究主张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引入社工服务来预防和化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16]。从理论上讲,专业社工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更好地处理寄宿制学校中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然而,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有待商榷。首先,我国的社会工作者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其次,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福利待遇和环境也很难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在壮大教师队伍、明确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寄宿制学校中选取老师参加由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以承担学校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可能更具可行性。原因在于与专职社工相比,寄宿制学校中的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更长,他们对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更为了解,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提供心理辅导,从而有效的预防、发现和化解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的流动性相对较弱,这有助于留守儿童得到更持续有效的心理辅导。毕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因此,来自老师专业、持续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因留守等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他们的学习成绩带来的负向影响,充分发挥寄宿制本身在学习方面给留守儿童带来的积极效应。

从现有的经济社会情况来看,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仍将在农村地区继续存在。尽管目前寄宿制学校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在农村地区,特别是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建立设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仍不失为当下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1]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回归分析模型的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董世华.寄宿制学校:实现山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佳选择——基于湖北、江西两省6个山区县(市)的调查数据[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27-31.

[3]杜屏,赵汝英,赵德成.西部五省区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学业成绩与学校适应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0(6):84-91.

[4]乔天宇,狄雷.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寄宿制影响的因果推断研究[J].社会发展研究,2014(2):138-152+245.

[5]高雪莲.2015,完美的“铁笼”:规训“在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主体视角的柳溪村儿童学校教育考察[J].北京社会科学,2015(1):44-51.

[6]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2):1-5.

[7]吴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西部五省小学六年级的实证分析[M]//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8]李强,臧文斌.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J].经济学(季刊),2010(1):341-360.

[9]杨会芹,张波,郭雪萍,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6):97-101

[10]薛海平,王东,巫锡炜.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50-62+189-190。

[11]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5):103-115.

[12]伍德里奇.横截面与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M].王忠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9-430.

[13]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

[14]蔡昉.超越人口红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26-227.

[15]贺武华.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行现状与发展建议——基于对山东蒙阴县8所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调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98-201.

[16]刘卫华,沈小草,朱晗.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探索——基于留守儿童的依恋与自我力量研究[J].社会福利,2016(3):14+31-35.

(编辑:武云侠)

Effectofboardingschoolonleft-behindchildren′sacademicachievementsinruralChina

Huang Suping, Li Qianqian

(SchoolofSociologyandPoliticalScience,Shanghai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With the ordered logit model. the article analysizes the effect of boarding school on left-behind children's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rural 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It shows that boarding apparently promot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hose father or mother is absent. However, the impact on is not significant for children whose father and mother are absent. A possible explaination is that the poorer psychological status caused by separation of parents may eliminat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boarding on the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Thus, Thus, it may be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vide psychology training programmes for selected teachers to help prevent and solve the boarding-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mental problems.

Boarding school; Left-behind children; Academic achievements

G40-059.9

:A

:1671-816X(2017)09-0013-09

2017-05-08

黄苏萍(1972-),女(汉),江苏淮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口经济、社会政策方面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RK015);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一般项目(14YS004)

猜你喜欢
住校双亲单亲
编读往来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蝶恋花·秋日忆双亲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单亲爸爸育儿经:军事化管理收服“公主心”
分析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举世无双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双亲嵌段共聚物PSt-b-P(St-alt-MA)-b-PAA的自组装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