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洁
(江苏省南通市附属医院血液二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1)
集束化护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干预价值评析
邢 洁
(江苏省南通市附属医院血液二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 评价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预防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PICC置管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ICC置管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留置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PICC置管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减少管道不良事件、提升患者舒适度尤为重要。
白血病;PICC置管;并发症;集束化护理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恶性血液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感染、出血及器官浸润等。白血病临床治疗多采用化疗方式,因化疗时间较长,且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会产生一定损害,因此白血病化疗患者多应用PICC置管建立静脉通道。PICC置管的应用具有固定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能够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但白血病患者多伴随血液高凝状态,使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增加,如何有效预防白血病PICC置管并发症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集束化护理是指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进行治疗时,通过循证医学指导,由护理人员提供一系列护理干预的集合,作为一种整体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白血病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和效果,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2]。本研究中给予80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38.5±2.5)岁,置管时间2~12个月,平均置管时间(7.2±0.4)个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治疗,经PICC置管建立静脉通道给药,排除合并静脉炎及严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置管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施基础导管护理和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导管护理,告知患者PICC导管给药的相关注意事项,定期更换敷料,定期检查穿刺点红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局部热敷、碘伏外敷等及时处理红肿、出血等,同时积极预防静脉炎和穿刺点感染。
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通过知网、万方、维普查阅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文献,按照Sackett循证医学分级方法,选取A、B级文献进行分析,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2016年1月,剔除相同文献,供选取125篇文献,根据文献分析评价结果结合患者入院评估情况与临床护理经验,制定白血病PICC置管集束化护理干预方案,小组内成员按照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培训,使组内护理人员都熟练掌握集束化护理理论和操作方法。具体护理方式为:(1)PICC置管前进行房间紫外线消毒1 h,应用肥皂水对患者预选穿刺点皮肤进行清洁2次,清洁面积>25×25 cm,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护理人员采取六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做好穿刺室隔离,减少人员进出,保证静脉穿刺在无菌环境下实施。(2)准备操作前所需用品,应用PICC专用治疗车,车内分类放置PICC置管前后与置管维护所需相关用品,PICC治疗车实施专人记录、转接、清洗和管理。(3)PICC置管位置首选贵要静脉、其次考虑肘正中静脉,患者肘部静脉条件较差或无法配合则选取颈外静脉置管,测量预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反折直至第三肋间隙之间的置入导管长度,置管过程中所有人员穿着无菌隔离衣,佩戴无菌口罩、无菌手套、无菌帽,消毒治疗巾覆盖穿刺点上下各10 cm,除穿刺部位无菌敷料从头到脚进行覆盖,应用四面粘胶固定穿刺点处导管。(4)PICC置管后第3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d,根据患者血小板及病情,连续注射7~14天,专职护理人员评估PICC置管情况,监测PICC置管菌群,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清洁和消毒措施,密切观察导管刻度、导管移动情况和导管周围皮肤状况,如发现轻微炎症反应,配合医师进行处理,选择统一的中心静脉换药包并进行严格消毒,导管固定时避免导管与胶带的接触,封管、冲管操作时动作轻柔,详细记录导管置入和导管拔除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管情况,包括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脱落、导管留置时间。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肿胀、局部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皮肤过敏、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舒适度,1~3分为不舒适,4~7分为中度舒适,8~10为分舒适[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PICC置管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集束化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集束化护理组舒适度评分为(8.75±0.91)分,常规护理组舒适度评分为(6.2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PICC置管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1 白血病PICC置管并发症的成因及不良影响
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需要通过静脉持续注入化疗药物,常规静脉给药对患者静脉损伤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PICC置管给药能解决静脉穿刺损伤问题,通过固定穿刺导管避免多次穿刺。但PICC置管如固定不当、维护不良,会导致感染、脱管、堵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PICC置管时间,对静脉给药造成不利影响[4]。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白血病患者自身血液条件增加了PICC置管的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研究表明,白血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主要由自身皮肤条件、个体因素和护理人员三方面因素导致[5]。患者皮肤消毒后残留的致病微生物通过皮下转移到PICC导管中,易引起血流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白血病患者因白细胞减少、免疫力低、凝血机制差,PICC置管后易引起细菌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护理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置管位置不当、导管操作频繁、穿刺置管次数多等因素易引起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3.2 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价值
集束化护理是在新时期护理服务要求下产生的一种创新护理理念,是循证实践理念在临床护理服务中的具象化,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处理某一护理问题。本研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制定了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在集束化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培训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遵循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无菌操作标准,做好穿刺准备、置管操作、导管维护和预防护理,通过对护理措施的整合和重新规划,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和严格的操作规范,减少了管道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有利于改善预后。严密观察导管有效规避了并发症风险,及时纠正潜在的风险因素,避免了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多种并发症。本组研究中,集束化护理组PICC置管情况和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表明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能够减少PICC置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临床应用价值极好。
[1] 陈建华,庞志明.PICC并发症患者183例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09(S2):122-124.
[2] 李 娟,叶海瑛.风险管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5(22):109-111.
[3] 李卫英.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5,03(05):125-127.
[4] 曾 艳.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08(16):103-105.
[5] 徐琳洁.PDCA护理管理应用于PICC留置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5,07(03):111-113.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13.51.02
邢洁(1983-),女,江苏南通人,大专,护师,研究方向: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