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你,斜杠了吗?

2017-09-22 07:09
现代苏州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本职斜杠身份

当代的你,斜杠了吗?

有人说斜杠青年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进步的体现。要追根溯源还挺难,往远看,像古代朝廷中的侍卫、太监、宫女除了服侍主子,也会有些私活交易;朝近看,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一批下海经商的弄潮儿,在正式辞职前其实很多人已经有了兼职。

所以说任何时代都可能会出现“斜杠”的现象,只不过也许像某些言论所述,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个人也能成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斜杠的生活方式渐渐呈现流行态势。

60后的月月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笑称也曾当过斜杠青年。“我17岁就工作了,那时候一个月工资只有17块,加个班1块钱,为了养活家人,我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开夜排档,夜市做到一两点回家睡觉,五六点起来买菜,忙完还要准时赶到单位。而我丈夫则是一边开着手表修理店,一边经营着服装店。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刻苦精神不知道哪里来的,现在老了,不行了。”

70后的泉哥说起自己的斜杠生活,表现得风趣满满。“上班时间—心三用: 单位干活、股票行情、店里各类事务。充分应用时间管理,通过电话微信以及现场指导,淡定地一一化解。今天上午就是典型,上级事务、领导事务、设备报修、收银机报修、股票忽上忽下,通过时间管理方法,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先远后近,不让紧急事务缠身,不让远期事务成威胁,分别下发、找电工、找电脑店同学、找公司、找领导……中午时分,危机基本解决,远期事务也已在进行中,股票已翻红,回单位喝口咖啡,再睡会儿觉!”

80后的拖鞋拥有着室内、建筑、平面、动画设计师以及咖啡店店长的多重职业身份,他活跃在一个装修分享群中,跟一群热爱家居的年轻人探讨生活中各种有趣的事情。相对自由的工作让他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分散型职业追求在他身上体现得较为淋漓。

90后的蔡蔡本职工作是一名健身教练,业余做起了微商。他利用工作接触到的人脉做产品推广,因为长得帅,性格又好,第二职业也为他涨了不少粉丝和收入。

其实跟上述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不同时代诞生的“斜杠青年”多少总会带有那个年代的印记。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打的第二份工往往规模较小,服务群体有限;刚刚迈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的眼界和思维也有所开阔,有想法的人开始搞“三产”,那时候市场竞争还不怎么激烈;到了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帮助供需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大量技能拥有者摆脱机构的束缚,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而诞生了一大批利用互联网赚取佣金的新一代斜杠青年。

就目前而言,多重职业身份已不再另类,或公开,或隐秘,你身边是否有那么一类群体扮演着多样的社会角色?或者说,当代的你,斜杠了吗?

小调查我们为何要选择另一种职业?

80后成“斜杠”主体人群

连健身教练都能是博士了,还有什么不可能?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服务行业的人,不管是创始人还是店员,都有几把刷子,很厉害的样子。记者常去的理发店,老板成了行业第一人受邀参加时尚芭莎的宴会,发型师动不动就能给周杰伦做造型,实在颠覆了传统美发从业人员在心目中的形象。

没错,现在确实是一个不得了的时代,各行各业人才辈出,平台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有才有想法的人正应了那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喊着“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梦想”的热血人群中不乏斜杠青年,他们激情,热爱生活,敢想敢做,似乎永远都像打着鸡血似的在“战斗”。

这一次,记者通过问卷网做了一个随机小调查,通过职业、收入、性别、年龄、斜杠原因、外快支出方向等题目设置,回收到一些数据。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一群人呢?

现象80后成“斜杠”主体人群,已婚者居多

根据调查显示,在拥有双重或多重职业身份的调查者中,80后占54.55%,60后占比最少,只有9.09%。不难发现,60后多数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不少人子女成家,自己也步入退休生活,或帮忙带子孙,或开始养老生活,已没有多余精力和需求去找寻新的事业,职场生涯可谓接近尾声。而80后作为中坚力量正在养家糊口的道路上奋力前进,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80后显然比70后有个性,创新未来在这一代身上有所体现。

在第二份职业所带来的收入开支方向问题上,设置了房贷、吃饭、购置衣物、家用、孩子教育、旅游、培训、投资等方面,数据显示,家用的开支占比最多,为27.27%;其次是吃饭,占比22.73%,这似乎和很多年轻人在外吃饭有着相当的关系。当然,房贷、旅游和购置衣物三者的占比也相对较高。由此可见,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人大多数都有或多或少的额外收入。

其中,年收入少于3万的占50.00%,3—5万之间的占三成左右,而收入能超过15万的仅占一成左右。所有参与调查的群体最低学历为大专,其中本科占据了绝大多数。性别上,则是女性略多于男性。而多数斜杠青年的婚姻状况为已婚。

原因工龄长社会经验丰富,“三产”充实生活

在“你为什么选择第二份职业”的问题上,分别有补贴家用、兴趣爱好、个人情怀、充实生活四个选项,被选最多的是补贴家用,其次是兴趣爱好。在个人本职月收入的选项中,有54.55%的人收入在3001—5000元之间,2000元以下和以上的占比都只有个位数。

关于工作性质,私营和行政/事业单位各占三成左右,前者略多于后者。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上的占40.91%,其次是4—5年,占27.27%。就调查数据来看,私营主可能相较于其他群体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使得斜杠人生进行得更顺畅些。而工作年限超过十年的人,社会经验相对丰富,人脉关系也会较就业初期广泛,正如别人常说的那样:感觉时机到了,就去干了。到了一定阶段再去开启另一重职业身份,或许会变得得心应手些吧。

很多人把本职工作之外的职业叫做“三产”,在做调查前,记者一直好奇双重职业身份能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是什么,财富、人脉、生活还是其他什么?结果跟预想的差别不大,45.45%的人认为充实了生活,还有三成多一点的人表示“三产”让他们多了一份不错的收入。

观点社会大舞台,或将让你见识高楼外的世界

尽管现在“斜杠”的现象越来越多,但尚未到一个完全公开透明的阶段,有人有心去做,却因本职工作而束了手脚;有人虽然尝试了,因为生怕领导知情而选择低调;当然也有人本身就是自由职业者,拥有常人所不能企及的职业身份数量。

关于“斜杠”,众人看法不一。静姐是一名70后私营老板,她调侃称到了这个年纪谁不是身兼数职,既为人父母,又为人子女,还要当人家老婆。她说她现在的兼职是家庭保姆,而且是免费的。不过早在15年前,她也曾有过热血的“斜杠”经历。

“我们的故事比较搞笑,一开始打算和同学做留学中介,后来感觉像高级人贩子就罢手了。然后打算做人力资源,结果六个人去考试竟然全军覆没……但是依旧没有浇灭我们创业的激情。我开店的时候倒真没辞职,那个年代大学生创业也算比较少的,加盟店还把我们当典型宣传。”静姐说起年轻时的故事,依然劲道十足。

而静姐的妹妹刘姐则是辞职之后下海经商的,她说,“我一心一用,一心—意做好一份工作。不过志愿者和义务劳动我倒有很多兼职,为了不被社会边缘化,寻找集体生活。不过我老公有‘开小灶’,利用以前的工作关系接点私活,量不大,赚点奶粉钱。”

对于双重或多重职业身份,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晨认为在不影响本职的情况下,相应的社会兼职能让个人的“天地”更广阔,社会大舞台或将让你看到更多高楼外的世界。

各抒己见——拥有双重或多重职业的利弊

@吉小森 不同的职业让我看到,面对不同的生活压力,也有追逐梦想的可能。

@张晨 多重职业可以让我看到更多高楼外的世界!

@南希 身兼多职,如果都是喜欢的,最好。如若只是为了捞外快,恐怕会没有了生活。

@沉默是金 做不完美一个事情,都是在应付。

@Firefly 没有弊,只有利,起码利大于弊。第一,增加收入,第二朋友圈的延伸,第三,兴趣爱好使然。

@于非鱼 以不同身份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但是感觉花费的精力也会很多。

@Jack Gu 多重职业优点是钱多,缺点是没时间花出去。

@格格妈 分散精力做事情,时间和钱两头空也是有可能的。

@周泉 我想象到一幅画面:第二职业失败后,钱赔光,被原单位开除,老婆也跟人跑了,小孩子成绩一塌糊涂。

@岸光 好处是多职业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会有跨界的优势,有利于个人品牌的打造。所谓斜杠青年就是下围棋里网球打得最好的这种。弊端主要就是很有可能做了好几个,但其实哪个都只是皮毛。人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可以跨界实现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儿很好,但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让不同的爱好或者职业身份能够叠加发挥最大的力量是个很大的挑战。

多重身份的TA

人物:Alan

本职:博士生

其他身份:苏州某健身会所教练

Alan,小鲜肉,博士,健身教练。26岁的Alan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他是个性乖张的90后一代,白天在实验室搞科研,晚上变身Muscle男在健身房授课。不夸张地说,他的第二份职业为他吸引了不少小迷妹。

生物专业出身的他目前是苏州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像大多数博士一样,导师会带着做些项目,这也算是他的主要工作。不过早在研究生阶段,他就已经拥有了双重职业身份。那时候Alan常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有了兴趣之后想要参加正规系统的培训,提高自己的能力。正巧当时有人向他介绍了一个教练培训课程,他就去参加了。

Alan坦言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挣点零花钱,于是培训之后他便开始接触全新的行业。“对于第二份职业,领导并不知情,其实我挺担心他知道后会觉得我没有全身心投入在本职工作,甚至会怀疑我的工作能力。同事的话只告诉了一部分,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额外的职业,还是低调一些,不会显得和周围格格不入。”Alan又补充说教练的工作用的都是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也并不一定需要告知他人。

像他这个年纪的人,虽未成家,但个人开销也不小。作为博士生收入的一部分,也许只能够满足衣食住行,他自嘲“科研狗”的日子比较苦。而教练的收入随着能力的提高逐渐有了增长,目前这份工作的年薪差不多在8万左右。他说多了一份收入,手头上也会宽裕点。当然为了让自己更加专业,也会多出很多开支,例如经常需要参加培训以及购买资料,学习新的项目以及更新运动装备等。

问及额外的工作给他带来了哪些直接的影响,他笑称直影响真的是很多,“因为健身教练属于服务性质的职业,和本来的科研工作差别很大,尤其在与人的交流上变化最大。在健身房需要尽可能地释放自己去和他人主动沟通,而且在舞台上长时间锻炼后,自己也会更加自信,很多时候不会怯场,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社会历练;另一方面,这个职业对体型有要求,会促使自己去锻炼,提高运动技能,做教练三年来,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了。”

说到此,可千万别以为Alan的工作重心是在健身房。其实,他在本职科研工作上的投入要占所有工作时间的四分之三,虽然目前本职收入还没有做教练拿得多,但他深知科研更需要时间积累,因此在博士毕业后他打算先出国做博士后,继续深造,希望以后能朝教授方向发展,他说这也是自己未来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一部分。至于能否兼顾第二职业,则要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做决定。

人物:锅

本职:su coffee club社群创始人

其他身份:咖啡店主/纹身师/歌手/铲屎官

锅是个妹子,性格爽朗,讲话喜欢开门见山。在身兼多职之前她一直在做制片,后来开了一家叫咖啡馆,门外汉从商业运营、财务管理到咖啡制作、菜单设置等很多事情都要学习,于是她将这个第二职业变成了主业。由于非专业出身,为了吸引客户,锅坚持选用好的材料来制作咖啡,这一块儿是一个不小的支出。

时间久了,咖啡店运营成熟了,她就想着做点儿别的事情增加些收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去学习了一种叫henna tattoo的纹身技术,利用空闲时间赚些外快。喜欢唱歌、画画的她认识很多朋友,又一起经营起了社群,本着“拒绝宅”的初心,汇集了不同爱好的人,咖啡店成了他们的聚会场所和一些艺术类活动的场地。目前,他们已经有了大大小小十几个群,把大家从之前不自由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咖啡店又成了副业,社群上升为第一职业了。身兼多职给锅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变高兴了,她笑称现在想怎么懒就怎么懒,“当所有的规划都来自本心的时候,行动力也很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特别享受,而且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意灵感,有的时候感觉在工作,有的时候感觉这就是想要的生活。”

多重职业身份也让她收获了一堆好朋友,当然无论是开店,还是建群都设立了门槛,比如智障不收,无聊的人不收,小心眼不收。还有些奇怪的规则,群员得看脸,所以质量还不错。遇到不合拍的再踢掉几个,能剩下的也都算是“老铁”了。

锅现在的主要精力花在店和群公众号上,偶尔还会自己做一些视频预告片,跟着感觉走。她说感觉自己无欲无求,都不怎么买新衣服,以后还准备自己做。赚来的钱除了出去旅游,也就是花在猫身上了。多有意思的一姑娘,活着不累,令人羡慕。

人物:张海峰

本职:苏州市精工冷气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其他身份: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

蓝色的制服,工装鞋,在苏州蓝天救援队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张海峰。若不是近1个小时的聊天,差点误以为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其实张海峰是做中央空调销售、安装、售后和维修服务的,蓝天救援队的队长一职只是他的副业,且是搭了大多数精力进去又不赚钱的那种。

那为何要去做呢?张海峰告诉记者,2008年,他开始涉足户外驴行,利用周末时间跟随一个户外俱

“做志愿服务这件事情,其实家里人多少有所担忧,一方面影响了正常收入,更多的是出于安全考虑,我选择坚持是因为我热爱这份事业,我们没有高大上的目标,只是习惯性地去完成救助和保障任务,乐部出去走走,两年后和朋友一起创建了自己的俱乐部,私人订制线路,带队出游。他们踏访了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山东、湖北等大半个中国,从江河湖泊到五岳山川,驴行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安全问题,他想要去学习专业的急救知识。

恰巧那时候苏州蓝天救援队筹建,那是一支执行人道救援、救助任务的全国性志愿者组织,他自愿加入志愿队伍,接受专业的培训。从起初本职和志愿工作时间五五开,慢慢地把多数时间放在后者,虽然收入上没有增加,甚至倒贴,但张海峰精力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这些年,他掌握了医疗急救、绳索技能、城市救援、空中救援、水面救援、通讯保障等技能,参与过海南文昌威马逊強台风救援、浙江丽水山体滑坡救援、尼泊尔8.1级地震救援、盐城阜宁龙卷风救援、灵岩山“驴友”失联搜寻、大阳山“驴友”登山受伤救援、园区多起溺水遇难者打捞,多次协助海事运河、太湖溺水打捞,协助胥口警方车辆及溺水人员打捞,协助警方水下物证打捞等。

毫无疑问,救援任务都是突发的,对于有本职工作的人来讲,能够放下手头的事情,及时赶到现场,并非易事。他们有一个紧急任务群,所有成员24小时待命。张海峰坦言这份志愿工作影响了他公司的正常业务发展,因为疏于管理,员工离职率上升,不少事情就得由他自己顶着。所以,自从拥有了双重职业身份,他便没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正如那句话所言;哪里需要去哪里。在这种工作氛围中,精神状态都能变好,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张海峰直言本职工作更多的是商业行为,顶多参加企业联动的社会募捐活动,而志愿工作则是义务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说,“并非是精神境界有多么得高尚,只是在很多志愿活动中发现举手之劳就能帮到别人。刚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额外收入也无关紧要。”

采访中,张海峰接了几个电话,都是队员咨询救援和保障问题,作为队长,他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份“第二职业”,那些分布在各行各业的150多名队员加入志愿工作的理由有百十种,但大家都有着“斜杠”的身份。张海峰享受其中,喜欢着,坚持着。

曾经的斜杠青年

人物:虾米

本职:干洗店老板

曾经的身份:律师/私营店主

虾米曾经是一名律师,大概在2003年,也就是工作六七年的时候,她遇到了所谓的“七年之痒”。她说法律工作是非常枯燥无趣的,除了朝九晚五以外,还要牺牲很多业余时间做调查笔录等具体事务。而70后这一代人,接受的都是中规中矩的教育模式,上学、工作、相亲、结婚、生子……因此他们一般都不会离经叛道地选择不婚或者丁克。既然在生活中不能选择无限的自由,那就要在工作的选择上忠于内心,选择自由的工作,回到最初的自己。

所以,她选择了第二份职业,开设干洗店以及礼品店。当然,这个决定是瞒着领导和同事的。她说那个年代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会被人认为太贪心了。所以任何人都不会让单位知道你有另一份工作的。而当额外收入由少到多,慢慢超过了本职薪水,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就到了和原单位说byebye 了。

一年以后,她向原单位提出辞职,投入到大学生创业的洪流中,这一干便是十多年。当然,期间她也问过自己假如当时没有辞职,现在拥有一个律师的身份说不一定也挺好的,至少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过现在的生活状态不好不坏,钱不多不少,有房有车,有夫有女,可以适度地消费购物,有空闲的时间喝个下午茶或者做个美甲和SPA,偶尔闺蜜三五小聚聊发少年狂,每年全家有计划地度假旅游,对她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好。她笑称这也许就是马云口中的幸福指数最高的那批中产阶级吧!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虾米似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父辈给我们灌输的理念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在单位工作六七年的时间里,虽然时间不长,也是尽心尽责的做好手里的每一个案例,不仅对当事人的负责,也无愧于内心。在创业过程中秉承这种原则,再小的事业也能承载高楼大厦的万千重量。”

小贴士:成为斜杠青年的必备条件

以下是记者随机采访收集的观点,没有论据,仅供娱乐。

@yeyunlan有才任性长得美!

@jz 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使自身的技能不断完善。学会安排主业副业的时间,统筹完成涉及的工作。

@枫叶若林 有闲才是王道!

@辛木 必须得是个好玩的人,对生活有追求,不喜欢一眼看到头的人。

@霸王花 综合素质过硬,得有强大的能力来给不同职业划分界限。

@王大仙 技能满分!

@大米饼 视野和好奇心对于能否成为斜杠青年算是比较重要的条件。

猜你喜欢
本职斜杠身份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组织员先锋模范作用
赞镇老干党总支副书记侯爱进
“斜杠青年”的“横向”人生
当青年加上“斜杠”——解析“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新常态下党员干部创新工作对策研究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