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佩佩
【摘要】数学,是培养、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就幼儿园大班而言,对孩子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幼儿教育的深入改革,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模式,将探究式数学的教学策略应用在大班的教学中。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列举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 数学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161-02
一、幼儿园大班开展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①幼儿必须掌握浅显的数学常识;②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兴趣;③培养幼儿基本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④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另外,《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表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因此要充分的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完成数学学习。
基于上述的理论基础,幼儿园大班在数学教学中,应联系日常生活,从幼儿已知的物体出发,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展开观察、交流、思考等行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求知欲望,锻炼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
二、创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这样的做法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在最短时间内进去到学习的状态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探索欲。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幼儿的生活习惯等,如通过绘画、故事、游戏、谜语等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就能够触动幼儿的学习热情,及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例如:以“果汁吧”为主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教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室的某个区域布置成为果汁店,并将纸杯、饮料瓶、水、果汁等真实的元素加入其中,然后开展探究式的数学教学。首先,将“店员”、“客人”的身份分配给幼儿们,然后开始“买卖饮料”的游戏;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杯子之间的区别,对比容量大小关系。通过愉快的游戏活动,能够延长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使有效的数学教学时间增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游戏将抽象的容量关系具体化,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与目标,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興趣。
(二)鼓励自主探索
1.改进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件为教具,如:人民币、钟表、出行路线等,激发幼儿发现、探索、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学习“认识钟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将真实的钟表引入课堂教学中,然后转动时针、分针,让幼儿思考时间,感受时间的奥妙。当大部分学生掌握钟表的基本知识之后,可以结合绘画课程,让幼儿将心目中的钟表描绘出来,巩固相关知识,还能激发创作乐趣,引发幼儿的探索与思考能力。
2.提供探究材料。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教学材料是开展数学学习的基本载体,基于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可以将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材料应用在探究式数学教学中,从而引发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联想与思考,通过实际的触摸、操作,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在学习“测量”的过程中,其目的就是能够让幼儿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的数学单位与之间的关系。课程中,教师可以提供足够的绳子、玩具棒、尺子等教学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通过这工具测量同伴的身高,并进行比较。还可以测量桌子的长、宽、高,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从而使幼儿掌握多种测量方法,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三)加强交流反思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保障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也要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融入促进幼儿交流的元素,为幼儿之间的交流提供条件。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课程中,也可以创设类似于“果汁吧”的情景,并将使用真实的钱币进行活动与交流,使幼儿认识钱币中的数字并对比面值的大小,从而使幼儿能够在购物中使用恰当面值的人民币。另外,在教学情景中,能够促进“店员”与“顾客”之间的交流,并将简单的加减运算应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的特点、知识的漏洞,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创新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将生活中的具体事件、问题引入教学中,符合幼儿具体思维的特点,同时还在一定程度加强了幼儿应用数学的能力,激发幼儿园大班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景创设、鼓励探索、加强交流等方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