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了更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对于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设置模式做出指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职业院校中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也在面临发展的瓶颈期。在本文中,我们将会论述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相关内容,针对目前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职业院校机械專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和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机械专业 基础课程设置模式 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TH-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252-01
职业院校和普通教育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两大分支,相较而言,职业院校注重的是学生未来就业方面的发展,普通教育院校更注重的是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把握程度,但是本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我国的现状,职业院校在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方面需要进行新的突破与改革,这样更有利于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机械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好的发展。
1.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概述
熟练的掌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机械专业实践活动,为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大多安排在一、二年级,关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有机械制图课程、机械零件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计算机绘图以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八大理论课程。这对于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模式的应用与前期预想中的效果有一定差距,关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2.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关于机械专业理论基础的课程安排很丰富,在机械专业的课程实践安排方面的比例较小,由此将会导致学生对于图纸能做到泛泛其谈,但是真正的机械工作中并不一定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当机械专业的理论知识逐渐与实践活动相脱离时,会成为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2.2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未及时改进,难以突出学生主体
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本就是理论课程,在基础课程设置模式上并没有做到新的改变与发展,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方法依旧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不符合当前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面对枯燥无聊的理论课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良好突出,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将会失去其本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因此,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更要做到对课程内部的改革工作,而不是空有其表。
2.3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学习效率较低
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较低的现象主要源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工作时,没有将学生放在第一位,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学习效率低。
3.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方向
3.1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
职业院校中对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首先要从机械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入手。在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相应的专业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专业实践中检验学生对于机械专业相关理论的掌握。
3.2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
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不仅要做到对基础课程的安排,更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于过去不适合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要予以剔除。在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中要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学生学习的动力。
3.3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关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的方法,一方面是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上进行突破与改革,另一方面是尝试多方面带动学生发展,多举办与机械专业相关的比赛,设置相应的奖学金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4.结束语
职业院校中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模式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机械专业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进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工作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作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唐岩.浅谈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研究——以宿迁市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2]魏小雪.国际适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与课程设置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2014(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