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椿丽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须要做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自己的老师是可亲可敬的,既是学业上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导师,更是个人成长中的益友。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
【关键词】心理 沟通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180-02
师生心理沟通,是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学生能理解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和所想。那么,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沟通呢?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对学生来说,师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是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一)关爱是沟通的基础
老师只有给学生真挚的爱,学生才会亲近你。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学生,一视同仁,对差生要给予更多关心和鼓励。可现实中,尖子生在家在校都受宠,后进生则处处受歧视,变得心灰意冷。教师要辨证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后进生更需要理解、关爱,他们也有闪光点。当学生待奋起时,及时送去微笑;当他们置身迷途时,及时给予指点;当他们孤单失群时,及时给予关心,送去一份温暖;当学生犯错误内疚时,能慈母般的劝慰。虽只是寥寥几句话,短短几分钟却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二)尊重信任为前提
要与学生好好沟通,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特别是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给予及时而又恰当的鼓励,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每一处错误,决不能“上纲上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始终保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礼貌对待他们,特别是后进生,作为老师要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像浇溉病花嫩草般去爱护,去培育,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当然对后进生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但应注意批评的技巧。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接受教师的教育。
二、要求严格、奖惩分明、学会欣赏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欣赏、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疙瘩”的来龙去脉,有的放矢。
(一)严格要求是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充分体现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比慈祥、和蔼可亲、关心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我们合格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像一株树苗生出杈枝,不会成材。当然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进,宽容待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创造条件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
(二)善于疏导是真
在工作中,要贯彻疏导原则,处理好班干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关系。对班干,要求其在搞好自己学习同时,要积极为其他同学服务,各施其能,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违纪则采用适当方式方法批评,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的威信。后进生往往因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不如人而产生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要肯定他们长处,指明努力方向,调动积极性,激励克服自身缺点。对优等生,要从严要求,不能让他们产生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要教育他们尊重别人、爱护同学。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教师的公平公正,为师生沟通扫除心理障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赞美。当然赞美学生不是空洞的表扬,赞美越具体,孩子对行为是非判断越清楚,就越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会让孩子意识到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这样的赞美自然、真切,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展现民主,宽容待人
新时代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宜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发扬民主
应去掉“老师绝对权威”的传统陋习,发扬民主作风。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接触,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劳动,一起娱乐、聊天,一起做游戏,一起探讨生活、个人理想,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理解他们的,是可爱的可信赖的“朋友”。诸如班委干部的选拔,各级“三好生”“优干”的确定,班内的重大活动等,要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建议,参加评议,陈述理由,而不是“老师说了算”。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也进一步融洽了师生的沟通。
(二)公平公正
学生或多或少会犯些错误,可有的学生犯的错误难以容忍。有的沉迷于游戏、有的厌学、有的逃学、有的打架等。他们其中有人被社会上不良习气所染,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人令教师头疼。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难教、难管理而讨厌他、疏远他,要给他们找犯错的原因,在平时的教育中重视他,在组织活动时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用爱心开启其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战胜一个个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会自我调节。如果我们对其歧视或不管不问,结果只能是放任自流。
四、掌握技巧,善于溝通
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全面细致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并仔细考虑教育对策。
(一)善于观察
教师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还要透过学生的细微表现观察其内心的变化。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如有的学生最近特别爱讲究,而且很另类,有的学生近来很低沉,有的学生经常打瞌睡等等,作为老师就要能够去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通过了解原因找准对策。
(二)善于交流
教师要善于寻找时机,创造机会与学生多谈心。通过多次谈话中彼此交流感情,建立互信。对普遍性或较严肃的话题,在正式场合与学生谈,如教室、办公室。对个别性话题,则在非正式场合,如操场、走廊。不管什么场合,都要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关心、最感兴趣话题入手。解除顾虑学生,敞开心扉。对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要尊重人格,为其保密。对学生提出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暂时不能满足的,要解释清楚。对学生不愿谈的,教师要通过侧面调查的方式,力求获得最真实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善于利用不同方式。除面对面交流外,教师还要善用其它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利用日记本,学生在本子里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生活难题与老师交流,向老师倾诉委屈及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老师通过日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还可利用网络,如微信、微博、QQ等方式,通过建立班级聊天群,进行正确引导。分享美文,教些学习方法、生活技巧或技能。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网络道德观,端正网络交友态度,增强防范意识,远离交友陷阱。个别学生有思想问题可以单独“私聊”,帮助学生。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探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才能与时俱进。
新时代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不能有丝毫的忽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验到自己老师是可亲可敬的,既是学业上的良师,也是生活中的导师,更是个人成长中的益友。这样的教育效果极佳,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