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求高远,论证要深刻

2017-09-21 11:49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6期
关键词:字书无字论点

真题加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这一命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亦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带有较浓的书卷气,弥补了2016年浙江高考题“虚拟与现实”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文题中使用了“评说”而不是“论述”,这提醒我们,写作时不必完全认可作家之说,是需要用质疑批判的思维去分析论述,凸显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去伪存真的“思辨”能力。这明确地表明,写好作文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思维开放,在质疑问难中,思辨地看待问题,务求立意高远,论证深刻。

一、理顺关系,从“阅读价值”角度立意

材料中三本书的关系,在写作之前需作一个梳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二者相辅相成,对此我们早已了然于胸;而“心灵之书”,可算是另一种说法,既可算是无字之书的一种特例,也可以是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之大成者。在这基础上,可作进一步思考,尽量联系具体事例展开评述。细细分析,三种书并无明确的高低之分,评述时,可立足于“阅读之于人的价值”,从更广的视野去分析,提出高远的论点,不需面面俱到,紧扣一点,深度分析,自然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二、论证联系实际,选材求真实

阅读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只需好好想想自己的读书生活,再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那阅读的价值自然就立体而真实地显现出来。故此,写作此题时,并不需刻意去寻找名人掌故,哲思玄理,只需从生活中求得事例,融入自我的真情与实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对文题做出最好的思考与评说。具体到论证方面,既可以以时间为轴,从小到大,阅读在你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形式,产生的作用及对自我成长的价值;也可以立足某个方面的品质形成过程,论证阅读在不同阶段对此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最终涵养成某种人格品质;还可以通过阅读的不同形态,帮助你在读书阅世中的不同作用,点明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总之,自己熟悉哪方面就选择写哪方面,以求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

原文亮相

阅读,追寻另一个自己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高二(7)班 杨国霞

书的海洋从来就没有边际,我们也从未停止过探索与追寻的脚步,在阅读的路上与世界相会,与自己相知。(开篇观点不鲜明,只提及“与自己相知”,同时文意不甚流畅,有较大的跳跃性。)

从牙牙学语,背诵着“古怪”的古诗,享受着大人们的夸奖,到如今端坐书丛,挥笔如剑;从花花绿绿的童话故事到排字如兵的专业书籍;从厚重的纸质书到随时随地打开的电子书,我们一直在阅读——教科书以为传道授业解惑,课外读物以为天地人之启蒙。文字作为我们的向导,引领我们走上坦荡深秀的阅读之路。(侧重于回忆自身的成长经历,没有基于“阅读的价值”这个论点展开论述。这样的写作不能对观点进行回护与论证,使得论据与观点游离,削弱了论述的力量。)

书籍可自成世界,可不等同于世界,哪怕它蕴含的能量并不逊于天与地。我们的心也很大,总是不满足于从白纸黑字中所得,待踏上了尚未明了的社会,我们不再是纸上江山的幻想家,抱着一腔热血开始在繁杂的社会中探险,翻阅起这本巨大无比的“无字之书”。即使张皇无措,愤懑不平,曾经相拥的文字给了我们勇气,使我们继续坚挺下去。在人生路上走得越远,越发觉曾平和的阅读之路已非旧时模样,而成了泥淖、沟壑数不胜数的荆棘之路。社会作为教官,鞭策我们继续在阅读的路上踽踽前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本段拘泥于材料中的阅读“无字书”,不能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展开评述,未能体现论点中的“追寻更好的自己”这一立论。)

文字的引领、社会的鞭策,我们不知在阅读的路上走了多远,还剩多远。驻足在越发平顺的路上,却发觉这一路缺少了些什么。曾经那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已体会过百般愁滋味,曾经向往鲜衣怒马的昂昂少年已想象过千次岁月静好的安逸。读懂了墨字朱批,读过了世态人情,读进了川岳洋流,他开始阅读自己——(笔力集中于阅读“心灵之书”, 以辞害意,未能紧扣“追寻”之意,显得相对零散。)

那些久远以前不解的句读,似乎个个成了精灵,变幻出了千彩的景象,令人赞叹、着迷,这是我最初的梦啊!那些千帆过尽的世事,在幽幽焚香中,映出斑斓的人生,叫人唏嘘、感慨,这是我最真实的过往啊!那些岿然不动自在心中留的万物生灵,涤荡着繁芜的内心,使人沉醉、平和,这是我最渴望的灵魂啊!(排比句式,使用了肯定的感叹句,过于肯定,读起来令人有言过其实的感觉,同时与上下文的语气不相融合。)

人生一世,我们走过太多的小径大路,手中的有字之书给了我们底气和勇气;社会的无字之书让我們真实而坚挺;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去书写专属于自己的心灵之书,只有前言,没有后记,后记在最广大的世间,在最饱满的灵魂里。

吾生有涯,而书也无涯。在阅读的路上,上下求索,与世界相会,与自己相知。(结尾具体阐述了三本书之于人的意义,遗憾的是未能聚焦于论点,使得论述显得松散无力。最后一段引用庄子的名言,显得突兀,突兀于句首,缺少必要的连贯性。)

诊断报告

以“阅读,追寻另一个自己”立意,显得高远而鲜明,展现出了较好的思维深度。而后以自身的成长自然过程,从小到大,从阅读“有字书”到“无字书”,直到最后阅读“心灵之书”,思维清晰,结构相对严谨。只是,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文章主体未能紧扣论点,不少部分的论述显得游离不定。在评述时,或是聚焦不准,或是脱离主旨,使得文章内在关系整体上显得松散,缺少力度,在一些地方,论述逻辑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语言相对成熟,只是缺少必要的连贯性,部分地方句与句之间存在着串跳情况,破坏了文章的语言特点。个别语句,句式及语气显得不相调配,损害了文章的说服力。endprint

3.结尾缺少必要的力度,不能紧扣主旨进行升华,反而因引用的关系,损害了文章的整体,也使得结构显得松散。

升格意见

修改此文,需从论述的整体与论述的逻辑入手,力求论据紧密联系论点,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同时,在论述逻辑上花大力气,增强文章的严密性,以此令论点更具说服力。

1.针对观点与论述游离的缺点,在修改中,紧扣“追寻另一个自己”这一主线,集中笔力,展开评析,并处处注意回护观点,以此加强评析力度,提升论述的品质。

2.调整有关部分论述语气不相融的地方,经过调整之后,语言整体感更加分明,也使得文章更具可读性。在论述层次上,更加强调“追寻自己”之意,凸显了主旨。

3.紧扣观点,于结尾处升华主旨。

升格佳作

阅读,追寻另一个自己

□一考生

书的海洋从来就没有边际,航行于书海之中,我们不断地发掘着世界的真相。在长长短短的阅读的路上,我们不断与世界相会,跟心灵对话,同自己相知。(加入“不断发掘世界真相”,强调“阅读路上,不断与世界相会,跟心灵对话,同自己相知”,令文章衔接自然,观点突出,凸显论证的整体性。)

回望,那牙牙学语的小儿,费力地背诵着“古怪”的诗词,收获着大人们的夸奖,从大人们的笑脸中看到了受宠的自己。而今端坐书丛,挥笔自若,从花花绿绿的童话故事到排字如兵的专业书籍,从厚重的纸质书到随时随地浏览的电子书,我们一直在阅读——教科书为我们传道解惑,课外读物给我们以社会启蒙。“有字之书”作为我们的向导,引领我们走上坦荡自由的阅读之路,追寻着渐趋成熟的自己。(立足“追寻”一词,强调阅读对于成长的作用,以“一直在阅读”深化论点,并增加分析分量,令论据充实,观点与论据紧密结合,更具说服力。)

书籍可自成世界,却不可能等同于世界——哪怕它蕴含的能量并不逊于天与地。生活中,那从白纸黑字中所获得的,总解决不了我们面对的种种疑难。“读万卷书”之后,踏上的必然是“行万里路”。涉足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社会,我们不再是纸上江山的幻想家,怀着一腔热血开始在繁杂的社会中探险,翻阅起这本巨大无比的“无字之书”。在人生路上走得越远,越发觉曾平和的阅读之路已非旧时模样,那是布满了泥淖、沟壑,以及数不胜数的荆棘之路。即使张皇无措,愤懑不平,曾经相拥的文字给了我们勇气,使我们继续坚挺下去。社会这本“无字大书”,等待着我们的阅读与领悟,镜子一般映照出我们努力拼搏的模样。(紧贴论点,笔力集中于在阅读中追寻自己之意,从“有字书”的阅读过渡到了“无字书”的深读,展现了评析的层次,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

文字的引领、社会的磨砺,在阅读的路上我们越行越远。驻足在越发平顺的路上,却发觉自己早已不是曾经的样貌。曾经“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已体会过百般愁滋味,曾经向往鲜衣怒马的昂昂少年向往着岁月静好的安逸。读懂了墨字朱批,读过了世态人情,读进了川岳洋流,步履渐缓的我们开始审阅自己——

那些久远以前不解的句读,似乎个个成了精灵,变幻出了千彩的景象,令人赞叹、着迷,可是我最初的梦?那些千帆过尽的世事,在幽幽焚香中,映出斑斓的人生,叫人唏嘘、感慨,抑或曾是我最真实的过往?那些岿然不动自在心中留的万物生灵,涤荡着繁芜的内心,沉醉而平和,会是我最渴望的灵魂!(排比句式的改变,以问代叹,语势看似弱了,实则表达更加准确,体现了评述的严密性。)

人海茫茫,我们走过小径大道,寻寻觅觅的不过就是一个自己。手中的“有字之书”给了我们底气和勇气;社会的“无字之书”让我们真实而坚挺;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去書写自己的“心灵之书”,去翻阅世间更为真实的自己。

我们在这条长长短短、曲曲直直的阅读路上努力追寻;它的尽头必定站着另一个“我”,等待着我们奋力去追寻。(在论点的统领下,紧密扣题,结尾收束有力,升华了主旨。)

升格简评

论述文立意是文章高下的分水岭,立意高远则文章成功了一半。但这仅是一半,另一半则要靠论述。修改之后,论述紧密贴近“阅读,追寻另一个自己”这一论点,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有字书”“无字书”和“心灵之书”的相互关系,凸显各种阅读的不同价值,最终成就了另一个自己。文章以雄辩的论述、多彩的言辞和严密的逻辑论述了阅读的价值及意义,较好地表达了观点,可算是一篇思辨的、富有思想底蕴的佳作。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的论述,过于笼统显得空洞,降低了文章的认同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书无字论点
无字的情书
大型字书疑难字新考
不可思议的旅程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雁字书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书从无字读起 路自跬步行出——记甘肃政法学院崇文诗联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探索与实践
祖昌教孙读“无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