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德++路程
校内校外联动,道德讲堂与关爱书屋、四点半学校结合,创新流动留守儿童成长乐园
“道德讲堂”是江口县关工委针对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后出现的流动留守儿童群体的学校创办。“道德讲堂”设备齐全、活动经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流动留守儿童营造了温馨的家园。
“关爱书屋”“四点半学校”是江口县关工委针对流动留守儿童集中的城郊社区(村镇)创办的现代化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学习绘画室等,为流动留守儿童每天放学后,周六、周日及节假日辅导学习,使孩子们感到有了自己家的温暖和关爱。江口县双江街道双月社区的“四点半学校”更是办得有声有色,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目前已有70多名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效果较佳。
学校“道德讲堂”与村镇“关爱书屋”“四点半学校”相结合,形成了校内校外相互联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使流动留守儿童校内学习知识,校外丰富活动,关爱无缝隙;二是培养了学生兴趣爱好,学到技术和独立生活技能;三是使母子网上见面,沟通亲情,解决了父母的后顾之忧。
網格化管理与三结合教育联动,学校、社区、家庭结合,创新关工委工作新途径
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是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的原则,按500—800户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网格中建立了5至7个网格关工委工作小组,实现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网。
“三结合”社会教育网络,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形成学校有人教,家庭有人管,社会有人抓的立体型、整体化的教育网络。
网格化管理使“三结合”教育联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模式,城乡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三结合”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二是融合了社会资源,让青少年有合适的场所去学习、去活动、去实践、去沟通、去互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三是给“五老”人员提供发挥作用,施展才华,展示特长的平台。
“互善”与“关爱”联动,热心服务与互助友善结合,创新弱势儿童教育的模式
“互善联盟”是江口县爱心志愿者自发组建的公益性社团组织,其宗旨是敬老、助学、帮困。爱心公益项目有残疾儿童课业辅导中心、心理、才艺辅导中心,各类公益讲座,亲子实践活动等。“互善联盟”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更多的流动留守、孤残儿童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课外丰富多彩的教育,享受更多的爱、快乐和温暖。
“关爱联盟”是江口县由爱心人士发起组建的,其宗旨是帮助每个班级排名倒数的孩子提高成绩、提高自信、找回尊严、找回快乐;帮助每位倒数孩子的父母认识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关爱联盟”通过展板、网站等平台,发布信息,进行图片展示,实行志愿者上门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关爱联盟”还积极捐资助学、帮困,为贫困学生圆大学梦,深受社会欢迎。江口县怒溪镇关爱联盟爱心基金会是由在外打工多年的颜家学等数十名爱心人士、退休干部组成。几年来,他们通过捐资、募捐、筹集爱心基金上百万元,为山区数百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助学,受到社会称赞,颜家学也被授予“全省最美青年荣誉称号”。
“互善”和“关爱”联盟,是新形势下进步和热心人士自发组织的公益性社团,倡导的是关爱,即关爱学习困难孩子、关爱单亲家庭、关爱残疾家庭、关爱闲散青少年。关爱贫困大学生体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继承、创新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