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7-09-21 06:19陈少莲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全程心肌梗死病情

陈少莲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急诊 江苏无锡 214101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陈少莲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急诊 江苏无锡 214101

目的:探究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的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研究,随机分2组/1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全程优化护理,相比临床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较对照组良好,其中急诊时间为(40.71±13.11)min,且生活质量各项分值较高,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全程优化护理应用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非常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价值;抢救

作为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有病情重、变化快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在改善患者病症方面作用较大[1]。本文为了研究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选取本院 2012年 8月至 2016年8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研究,以供参考,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30例于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例患者。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平均(54.13±12.40)岁。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平均(54.20±12.74)岁。

2组患者上述资料方面差别不大,研究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开启重症抢救室绿色通道,对于病情不典型的患者待医师确诊后送入抢救室等)。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全程优化护理,内容包括:

①评估病情。对患者实施早期病情检查、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面色、体位等情况,确定伴随症状。对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用药史以及生活习惯做相关了解。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

②抢救流程。在对患者病情做早期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定时、定位、定人、定则”的四定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待患者病情得到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提供口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给患者服用,若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提供镇痛药进行护理。

③转运交接。严格遵循交接制度,对于进行 PCI手术的患者,应尽快与介入导管室的医师进行联系,将患者运至手术室。对于护理记录单或交接单,转运护士应认真记录。运输过程中注意安全,医护人员需位于患者的头部2侧,各条通道需保持畅通。

④监管干预。建立护理小组,组内成员需通过急诊护士资格认证。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

⑤出院干预。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根据其文化水平向其详细讲解疾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出现问题可随时联系院方。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 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分值情况[2]。

1.3.2 判定标准

临床指标:包括急诊时间、心电图时间、住院时间 3项,时间越短说明患者的护理效果越良好。

GQOL-74量表: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说明 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数据和GQOL-74量表评分(t检验)——SPSS22.0软件处理,P<0.05表明2组患者的数据差别较大。

2 结果

2.1 对比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

观察组护理后的3项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各类指标情况比较(¯χ±S)

2.1 对比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GQOL-74量表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后的4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并且常常伴随发热、心功能衰竭、循环功能障碍等,有效的护理手段能提高患者的最终治疗接受性和生活质量[3]。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其劣势有:护理措施相对简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作用一般。

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全程优化护理,其优势有:1-评估病情。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便于后续护理方案的制定[4]。2-抢救流程。提高了抢救效率、质量。3-转运交接。有助于护理方法的完善[5]。3-监管干预。提升护理有效性。4-出院干预。预防疾病复发,控制病情[6]。

护理后,观察组3项临床指标情况良好,其中住院时间为(3.62 ±0.74)d,GQOL-74量表4项分值较护理前提高了15分左右,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

总而言之,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有助于改善抢救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良好,适宜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1]李胜男.血浆微小RNA-208a、210、506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112-6114.

[2]刘学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术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114-6116.

[3]李其华,韦金儒,唐泉等.肾小球滤过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6):4456-4460.

[4]黄玉凤.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12):97-98.

[5]张益香,李素文,李爱梅.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726-2726.

[6]杨君健.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232-233.

R945.15

A

1672-5018(2017)02-139-1

猜你喜欢
全程心肌梗死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