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丧葬仪式中“棺舞”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研究

2017-09-20 09:31龙月婷
读天下 2017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

摘 要:佤族丰富的丧葬舞蹈中“棺舞”是最直接、最必需的舞蹈形式,舞蹈的目的就是娱尸送魂,亡魂可顺利归到祖先所在的另一个世界,不影响在世的其他人。它从正面反映出当地佤族的人生观、死亡观以及民间宗教的灵魂观。本文浅析“棺舞”的文化内涵,探讨背后的社会功能,得出西盟佤族丧葬仪式中所承载的教化功能、增强内部团结功能和生态环保功能等社会功能。

关键词:佤族丧葬文化;棺舞;社会功能

一、 “棺舞”的文化内涵

关于死亡,犹如海德格尔认为的,是生命的始终,但也是价值、意义、创造力的诞生。所以,“棺材舞”也具有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 “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

逝者已去,但他的灵魂是不会死的,亡魂到另一个世界后也离不开歌舞,所以逝者的亲友才要用歌曲和舞蹈欢送他。他的灵魂在欢歌舞蹈中被送到另一个世界與家人生活。如此看来,另一个世界像是现实世界的摹本,因为人死后去到另一个世界和在他之前死去的家人团聚,并且另一个世界的房屋、生活用具等与现实世界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佤族人死后都能够去到另一个世界,只有“善死”的人才能去。

佤族人以这样的方式悼念死者既可以安慰死者家属,也体现了他们对死亡的独特认识。就算是死亡他们也不曾舍弃对幸福的追求,具体说来,跳“棺舞”即是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仅在于将希望寄托在生前对神灵的祈祷上,还把死后世界也作为能获得幸福生活的延续。

(二) “万物有灵且灵魂不灭”的观念

“棺舞”是最直接和必须的宗教手段,灵魂观通过舞蹈身体表达的形式可视化,宗教观念通过仪式得到巩固,存在于佤族人民“万物有灵”的信仰之中,通过仪式舞蹈的表演不断凸显了佤族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现世和来世、个体和家族、人和社会的认识与反思。

大部分佤族的宗教观念是信奉万物有灵。石头作为压寨心的圣物也是具有神力的,可以庇佑村庄平安和村民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树木山川都有灵魂,你若平时供奉他们他们会保全你,如若是不小心侵犯了、破坏了他们,人就会遭到他们灵魂(恶鬼)的报复。因此这种思想认为,人是精神与肉体的结合,死亡只是肉体的消失,但灵魂却是永续的。在这种理念中,“身体”是暂时的、可灭的,而“魂”则是永恒的、不灭的。有关丧葬舞蹈,如萨克斯的描述,极可能是通过狂热的舞蹈在生者与死者之间构成一条联结的纽带,并使死者的灵魂能找到其祖先。“棺舞”是佤族人服丧期间所跳的舞,其主要表达对已逝亲长的缅怀和思念,同时蕴含着佤族的一种“灵魂不灭”的观念。也就是说,舞蹈并非为了愉悦终将走向消亡的“尸”,而恰恰是针对即将走向永恒的“魂”。所有的仪式,包括舞蹈活动都是呈现给逝者的灵魂,以求其安息。

(三) “以孝为先”的人生观

佤族最重视孝道,剽牛分肉老人先分,在家作仪式也要先敬家神和祖先。所以不管是身在何处、在干什么,只要是家里有老人过世身为小辈的都必须要回到家服丧以尽孝道。所以佤族认为家里有逝者若不为其跳棺舞、唱丧歌,则表示对他(死者)的“随便处理”和轻视,会被村民看不起,以后在村里行事就很难了。若是为其(死者)“送行”之礼隆重,丧事认真,对待大方,则孝心可鉴!众人对死者家属也都称赞“有本事”“有能力”并传为佳话。

二、 “棺舞”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

西南少数民族的丧葬活动不是一个单纯的事象,而是集多种社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佤族丧葬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呈现的文化现象与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之间的结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每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都是有效力功能的,而且整合成一个整体,就像是个生物有机体。”

一般认为,丧葬仪式中跳“棺舞”除了娱魂,还包含“娱人”的功能。在丧礼期间,跳舞具有缓解守灵期间的恐惧,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人性的本能,而死者的家属必须要操持相关的丧礼,此时舞蹈就成为舒缓恐惧心理的慰藉。在丧葬仪式中,表面是体现让死者安息的目标,而究其深层的功利性而言,则是为了生者的福祉—幸福安康、五谷丰登、家族兴旺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社会功能。

(一) 伦理教化功能

人类学家克莱德·克拉克洪认为,人类生活是社会性的,所以必然是一种伦理的生活,任何社会想要保持某种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有某些最起码的社会行为要求,从而必须产生某些公认的行为准则。这一观点是适用于分析佤族丧葬习俗伦理教化功能的。

其中丧葬舞蹈“棺舞”身体表达的核心是“娱尸送魂”也就是灵魂观再现,由此可见,灵魂观在佤族社会长期的发展中根深蒂固,它没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弱化或消失。透过举行葬礼,“棺舞”形式化展演的过程,为洞悉佤族社会生死观及其社会结构提供一个窗口,而“棺舞”就是送灵魂去往祖先生活的世界,可以这么说,佤族的通天神器——木鼓,敲响它与神明通话交流,而棺木的敲打动律也是与打木鼓相似,棺木敲响,亲友得以和另一个世界的祖先对话。告诉祖先家中有逝者教师这去找祖先,祖先来接逝者以后共同作为家神保佑家中平安和顺。若舞蹈跳不好,歌没唱好,逝者灵魂没找到祖先,没有祭奠好他,逝者就会变成鬼,在人间徘徊侵扰现世的人,家宅不宁。即通过舞蹈向世人展现了信仰中两个世界并存的世界观和“生—死—转世”“生—死—鬼”的灵魂观以及浓厚的家族观。在舞蹈活动的进行中,佤族的伦理规范和审美观念潜移默化地为人们所接受,它激发着人们的伦理情感,陶冶伦理情操,进而帮助形成佤族的理想人格。

(二) 增强内部团结

“棺舞”是集体舞男女老少都可以站成圆圈围着棺材拉着手起舞,就算平时有过节的不来往的都会在舞蹈中愉快的相处有时可以在舞蹈中化解矛盾,从而层墙人们的沟通,增进感情。在佤族人的认知中,其实丧事比其他喜事更重要,不论遇到什么重大事件或是逢年过节,如村寨里有人去世,村民都要停下手中的活然后帮助处理丧事。凡是听到报丧的枪声或者死人家里的哭声的,包括有无血缘亲戚关系的,平日来往疏密的,有过节的,都会前来参加葬礼和帮忙处理某些事务。其他地方的亲朋好友得知丧事的消息后,也会想方设法安排人来服丧帮忙。由此可见,在丧礼中治丧是主要的任务,但是通过各种丧礼的环节,在人与人的接触中促进族群内部的往来沟通,增进寨子成员的团结。

在丧礼中,有着非常和谐的气氛,大家都各司其职,似乎是早就有人安排了事务。不同身份、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承担者不同的任务。妇女和年轻姑娘负责招待事宜,如带钱来的亲友吊丧、烧柴、做饭、烧水等等。而中青年男子负责采购、杀猪和做棺、抬棺、挖墓穴等重的体力活。送棺木入葬时,全村成年男子按传统(阿佤理)都要参加,送葬队伍中不能有女性。如果哪个人对丧事不关心,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鄙视。佤族丧葬习俗中,无不展现着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的传统道德观念。

(三) 生態环保功能

“棺舞”是以棺木为道具而歌而舞,而木头则是向自然索取的,但是每次征用的树木都是巴猜选好的,不会再同一片森林多次取材,而是在多个山头间隔交替取木。取材之前有敬神仪式和驱树鬼仪式,让砍伐树木合理化,去神化可以用于墓葬。在佤族的丧礼中,墓地的选择有的是通过具有宗教意味的占卜——鸡蛋占选实现的,巫师(巴猜)将寄到抛过人的头顶,让鸡蛋落下,若鸡蛋破碎,则表示死者愿意埋在那个地方,若不破碎,则需另选,直到鸡蛋破碎为止。这种以抛蛋定穴的方式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某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而佤族墓地真正体现了公有的性质,之前的逝者无论选择的墓地地点在哪,都无“占有权”,如再有逝者抛鸡蛋选择了这块地,那刚去世的这个人仍有选择在这里葬或者另寻他处的权利,体现了阿佤人崇尚自然平等并与生态和谐相处的观念,以确保世世代代都有这样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佤族葬俗还是多以土葬为主,这样既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也不会占用较多的土地。佤族的传统丧葬习俗坚持不乱砍伐森林、决不污染水源、尽可能少占土地等行为规则,这正是他们对万物敬畏的自然宗教理念的体现,也蕴含了卓越的生态环保意识。逝者的葬礼举行完,就再不举行扫墓祭拜等活动了,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之前的仇家报仇,另一方面是不打扰逝者的灵魂,让他融入自然,最后主要佤族之前一直处于迁徙之中也没有机会回去祭拜。逝者的姓名在其葬礼后是很忌讳提到的。不难看出,佤族的丧葬习俗拥有与自然环境产生平衡的能动力,客观上达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当前,佤族地区现在的生态环境也是处于良好的状态,风景秀丽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印证。

三、 结语

随着全球化深入乡镇,传统丧葬仪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是原生村寨在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萎缩;其二村寨现代化建设打破了村寨仪式性民间艺术的内在规律和秩序,造成了村寨内在机制的失衡和破裂。佤族丧葬仪式舞蹈“棺舞”与之前流行盛况相比有衰退迹象。但“棺舞”独特罕见、风格别致,现在还在民间实践着必定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和承载的社会功能。研究棺材舞对我们探索有关丧葬舞蹈的和佤族文化发展历程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申.云南民族舞蹈研究[M].民族出版社,2010:91.

[2]德库尔特·萨克斯,郭明达译.世界舞蹈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64.

[3]彭建新.长歌当哭,棺舞为悼[J].佤山文化,2006,三、四月合刊(48).

[4]叶笛.西南少数民族丧葬舞蹈的功能与文化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7-03(250).

[5]黄淑文,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龙月婷,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
浅析音乐的美育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当前我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社会功能分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
浅析维吾尔族乐器独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