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较广的民族弓弦乐器。它的音色柔美、音乐表现力强,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音色接近人声,情感渲染力极高,深受大众的喜爱。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胡由伴奏乐器逐渐发展成为主奏乐器、独奏乐器,二胡艺术空前繁荣,在二胡的演奏、二胡教学、二胡音乐创作和二胡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文拟就二胡艺术的发展沿革作以探讨。
关键词:二胡起源;形制;发展
一、 二胡的起源
二胡作为中国弓弦乐器的代表乐器,因其文字记载较少,加之这类乐器埋在地下容易腐烂,缺少出土实物的佐证,使得关于它的起源至今仍无定论。对于二胡起源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观点:
(一) 二胡起源于中国弹弦乐器
研究者认为,早期出现的弓弦乐器(轧筝、奚琴和嵇琴)是起源于古老的弹拨乐器——弦鼗。宋代陈旸《乐书》(1101年成书)中有“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根据描述,嵇琴与弦鼗形制极像。由此,得出嵇琴源于古老的弹弦乐器——弦鼗。在《乐书》中记载奚琴的形制为“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通过这段描述及绘制的奚琴图可以发现,奚琴尚无千金,没有弓子,而以“竹片轧之”,这时的奚琴虽已具有拉弦乐器的某些特征,但距二胡,尚有很大出入。
(二) 二胡起源于击弦乐器
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项阳。他认为二胡既不是外来乐器,也不是由弹弦乐器发展来的,而是起源于击弦乐器——筑。据陈旸《乐书》卷一四六记有:“筑之为器,大抵类筝,其颈细,其肩圆,以竹鼓之,如击琴然。”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可知,筑的形制基本固定,但所系琴弦有不同,其演奏方式固定即“以竹鼓之”。
二、 二胡的初步发展
(一) 唐朝时期音乐主要特征
唐朝宫廷音乐中有来自于西南少数民族和周边邻国的音乐。如:西凉伎、龟兹伎、天竺伎、高丽伎等,唐朝周边各国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汇集于此,并通过“丝绸之路”又传向世界各地。唐朝统治者奉行开明的统治政策,使唐朝的音乐文化在与国内外各民族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并远超之前的朝代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唐朝音乐主要体现出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已有的音乐形态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二是出现了新的音乐形态。二胡就属于唐朝新的音乐内容之一。二胡艺术起源于唐朝,这在学术界基本已达成一致,但唐朝时关于二胡的称谓、形制、演奏方式等问题还无法完全确定下来。在存世的资料中发现,唐朝时期对弓弦乐器的称谓纷繁复杂,有“奚琴”“嵇琴”“胡琴”“火不思”“提琴”等等,在各种文献中虽有名称记载,但形制和具体的指代却不甚清晰。虽然二胡的出现未能撼动古琴和琵琶的地位,但它的出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 宋元时期音乐主要特征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音乐重心转移、音乐形态新旧更迭的特殊时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为了丰富市民的生活,在城市中出现了许多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在这些场所中有专门从事音乐表演的艺人,音乐表演成为有偿服务,跻身于商品经济的行列。二胡发展到宋代称为嵇琴。嵇琴在演奏空间和演奏技术上都得到较大发展,无论在宫廷宴乐教坊大乐中,还是在民间的“细乐”“清乐”“小乐器”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除被用于合奏之外,嵇琴也常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其演奏技术在当时已非常高超。宋沈括《梦溪笔谈》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放进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始为‘一弦嵇琴格”。通过这段的描述可看出三方面内容:一是在当时演奏技术何其高超,断一根弦的情况下,可以在一根弦上完成全曲;二是在当时已有换把技巧了;三是嵇琴技法的训练已相当规范,没有科学、规范的训练,演奏者是无法达到这种演奏高度的。
(三) 明清时期音乐主要特征
随着戏曲音乐的快速发展,作为梆子腔和皮黄腔主要伴奏乐器的胡琴类乐器其作用日渐重要,其在音色上的独特魅力,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接受,诸多原因推动了胡琴的种类和演奏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声腔剧种对其伴奏胡琴的制作材料、演奏技法、音色、形制、韵味要求不尽相同,这使胡琴衍生出了与各种地方剧种风格相适应的众多“变体”。胡琴不仅种类繁多,表演形式也日趋丰富。明清时期,胡琴不仅是戏曲音乐的主奏乐器,同时用于歌舞的伴奏乐,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中的主奏乐器,而且还为各种说唱音乐伴奏,在少数民族歌舞中也会用到胡琴伴奏,胡琴已渗透到音乐生活的各个角落。
至此,二胡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从唐朝的“奚琴”到明清的“胡琴”,在这千余年的曲折发展中,胡琴遍布于各种音乐形式中,在伴奏或参与合奏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演风格。但由于二胡缘起的特殊性,这件发展千年的乐器地位远不及古琴和琵琶,在演奏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也没有可供独奏的曲目,虽已发展千年,但二胡艺术仍需向着专业化、规范化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陈聆群,齐毓怡,戴鹏海,萧友梅.音乐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2]赵后起.东亚乐器考[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
[3]朱岱弘.蒙古族的马头琴[J].中国音乐,1984.
作者简介:
王钰玉,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