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丹
【摘 要】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与运用。离开积累的运用是无源之水,离开运用的积累是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借阅读积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水平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做法:第一,创设氛围,让学生乐于阅读。第二,拓展渠道,丰富语言积淀。①立足课内,促进语言积累。②拓展延伸,强化课外积累。第三,巧用积累,有效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关键词】乐于阅读;拓展渠道;巧用积累;提高水平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与运用。离开积累的运用是无源之水,离开运用的积累是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丰富语言积累,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借阅读积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水平呢?结合自身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做法。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乐于阅读
哈佛大學前任校长艾略特曾说过:“要养成每日用十分钟来阅读有益书籍的习惯,二十年后,思想上将有大的改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深知阅读对于每一个儿童的重要性,但对于理解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常常是在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的状态下进行。而教师也不可能逆学生发展规律而做到使他们在完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这时候,单纯的阅读感召力就显得苍白。如何创设一个氛围,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乐于阅读呢?
1.创设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氛围
教室环境是体现班级特色的阵地,我从“营造书香氛围、建设班级文化”入手,全方位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造“人人是教师,处处皆课堂”的阅读环境,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使学生浸润在书海之中。每个学生都可自定读书口号,如“读经典诗文,做书香少年”、“最是书香能怡人,更有名篇可醉心”……教室里贴着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学习园地展示学生阅读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读后感、诗配画、手抄报、好文章、书法等。利用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发动学生每人带来几本书,组建班级图书角,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书籍阅读,使教室充满浓浓的书香气息,营造阅读氛围。组织学生们成立读书小组,举办读书比赛活动,在班级内形成一种氛围,依靠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引领,让学生成长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亲近阅读,激起阅读兴趣。
2.评选书香名星
“书声朗朗,文墨溢香”的班级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与书为友,悟读书之法,品读书之趣。定期评出书香名星激发、鼓励学生读书,让书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拓宽积累渠道,丰富语言积淀
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实质上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般的阅读上,那么学生的收获就微乎其微了。通常我们把阅读积累的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部分。
1.立足课内,促进语言积累
课内阅读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均是名篇佳作,文中的好词佳句很多,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因此,课内阅读教学必须用好教材,促进学生积淀语言。
(1)扎实积累课内生字词、四字词语(含成语)等好词。首先,布置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预习每篇课文时,先把生字读几遍,读准生字,再读通课文,然后划出好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包括不理解的字词及四字词语)并批注在词语旁边;其次,课堂上以检查为主,包括生字、生词、用得精辟的词、四字词语等读音、理解,再把每篇课文中要让学生掌握的词语、词组投显出来,让学生校对圈划后,誊写出来贴在课本首页,天天读,日日诵;课后让其听写过关(或家长听写,或教师听写),以达到能读、会写、会理解,有效积累每课的词汇;最后,每两周再来一个词汇积累小测过关。在小学阶段,如果每篇课文的生字词及一些好词都能听写、扎实过关,那么到小学毕业,每位学生积累的词汇就非常丰富了。
(2)有效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优美语段。首先,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画出优美语句,认真读一读、品一品并在句子旁边做批注(三言两语写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课堂上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品味、朗读,进行内化积累;其次,让学生准备“笔记本”摘录文中的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写得特别美的语段等,并引导按类摘记;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或选择认为最美的语句、语段背下来。
2.拓展延伸,强化课外积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仅是课堂上的训练,只能是杯水车薪,只有丰富课外阅读形式,强化课外积累,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预期效果。为提高阅读效果,我在班上进行的阅读活动有:
(1)指定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上勾画好词佳句。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把勾画出的好词佳句抄一手,读一读,体会这些优美词句的妙用,以及所表达的内涵。对于个别精彩的段落,由学生自主选取片段背诵。阅读活动坚持得较好的学生,积极给予表扬鼓励。
(2)利用午读和大课间活动,让学生背诵经典古诗词。保证每天学习和背诵两首,由学生小组长监督检查。为保证诵读活动的有效性,利用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进行“诗王争霸赛”的选拔。学生通过抽签,选背指定诗篇;再进行笔试默写名句,诗句连线;最后是才艺表演,即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或唱或吟或舞,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结合文本契机,引导阅读名著经典。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是“向导”,要发挥带领孩子把目光关注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于是,我结合文本契机,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本作者相关的书籍、读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材料、读与文本主题相关的内容。如教完《猴王出世》,我要求学生阅读《西游记》,并在学生阅读之后开展《西游记》故事大王比赛,评选出优秀学生给予奖励。endprint
三、巧用积累,有效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切身体会到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积累了许多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甚至背诵了大量的诗词名篇,可是到了平时的口头表达和实际写作时,却常常苦于无话可说,即使讲也常常是大白话,缺少文采,缺少说服力。以前积累的许多名句名篇都被抛置脑后,让所学与所用脱节,也将积累与运用生生割裂开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将阅读中储备的语言要素、表达方式有效激活,将语言符号变成有活力的表达密码,让阅读积累与运用实现有效共生?
1.在书面表达方面
(1)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句式、段落结构等)人手,让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拐杖。笔者常让学生将所学课文的生动词汇,加上主题和内容,写成片段或小短文,然后挑选好的展示给学生,激励他们大胆运用所学的辞藻。例如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我请学生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也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在乡下的生活。有学生写道:狗,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的。从他们的门前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狗,自由自在地散步;或是瞧见那只狗,对着陌生人“汪汪”地叫,好像在说:“你是谁?不许进来!进来我就咬你!”;牛,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头的。从前地里犁地这可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门前的草地上走动的母牛,也会像母鸡一样带领着它那可爱的牛宝宝,成群地去吃那鲜嫩碧绿的草……以文本为范本,让学生去模仿,进行拓展写作训练,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作者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运用能力、习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2)在学生的习作中寻找有效运用的影子。笔者特别留心学生平时交上来的小练笔、作文,从他们的文章里去发现课外阅读的影子。有的是一个好词,有的是一个好句,有的是一个故事典故的运用,或者是一个开头或文章结尾的模仿。只要有蛛丝马迹,笔者就紧抓不放,在班里大力表扬,并让学生介绍词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想到用在作文或小练笔中的。
2.在口头表达方面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运用好词佳句的主阵地。课堂上,笔者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想运用、敢运用、喜欢运用、有机会运用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这时候学生运用得怎么样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运用,乐意动脑筋去运用,感到能运用出好词佳句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光荣就行了。因此,对于那些能够动脑筋运用好词佳句的同学,不管他运用是否恰当,笔者及时肯定和表扬;对于能运用上课外书的知识作答提问的,语言能模仿课外书中语气的,笔者就在其“课堂表现”一栏给予加分。這样的事,笔者每节课都在做,现在每节课都能听到一些学生的精彩发言,而且是逐渐增加,相信久而久之,课堂上就会创设出一派学生乐于运用、自信运用的良好氛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运用好词佳句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成长进步的平台。如在口语交际课“秋天的快乐”中,同学们都说到农民伯伯正在田里收割稻谷,很高兴。我就启发学生想一想,除了“高兴”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呢?学生就会把自己脑中所积累的有关“高兴”的词句都搜索一遍,收获自然也不少,“开心、愉快、欢喜、笑眯眯……”都想起来了;我再鼓励他们想一想还知道哪些成语,于是,“眉开眼笑、心花怒放、喜上眉梢、兴高采烈”也想起来了;最后又启发学生说说句子:农民伯伯乐得合不拢嘴,农民伯伯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农民伯伯乐得脸上像盛开的山茶花……如此长期训练,渐渐地,学生养成了积极运用好词佳句的良好习惯,在说话、写作中用词自然而然地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深刻地认识到广泛阅读,勤于积累,灵活运用,厚积而薄发,必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