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0 21:54侯建宾
未来英才 2017年14期
关键词:暗堡董存瑞课件

侯建宾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课堂,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所青睐。

关键字:信息技术;情感体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越来越广,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课堂,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教师所青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是显出了它的优越性,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了CAI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的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在”的境界。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有趣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雷雨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的树枝不断摇晃,雨哗哗哗地下起来,之后,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体验。语文教学文本,尤其是诗歌、散文、小说具有很强的审美性,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范本。但由于学生受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的限制,作品的美感与学生的情感有时难以沟通。这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我在教授课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能走进英雄内心,体会董存瑞在千钧一发时做出舍身炸碉堡的决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其中,我截取了电影《董存瑞》中的一个片段:暗堡中喷射的子弹,阻挡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进入了故事。董存瑞夹着炸药包,在战友的掩护下,艰难地前进着??学生的表情变得沉重,有的孩子握紧了拳头。董存瑞终于冲到暗堡下,孩子们松了口气。但是实在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而在此时,总攻时间到,冲锋号吹响了,我軍战士向暗堡方向冲来,但冲到前面的战士很快被暗堡中的机枪射中,纷纷倒下。这时,孩子们变得焦急起来,眼睛望着大屏幕,关注着董存瑞的动作。当董存瑞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举起炸药包时,我从孩子们眼睛里看到吃惊,看到崇拜,看到敬佩,看到泪水??还用再讲什么叫“视死如归”,什么是“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吗?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产生了,相信“英雄”二字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利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作者在课文中通过介绍科学家的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超声波。并从中获得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使得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去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空了。

四、将多媒体的优势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巧妙结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如教学《开国大典》时,在教学中播放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五彩池》、《桂林山水》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冀教版也选编了很多古诗词,这些诗歌语言凝炼,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想象力的贫乏(尤其是来自边远县区阅读量很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在讲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画面随着朗诵进程陆续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同时,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只有我们了解学生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抓住重点、难点,有效地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暗堡董存瑞课件
我最崇敬的英雄2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河北省隆化县新兵出征仪式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祖国在我心中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董存瑞牺牲前究竟喊了什么?